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姝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瘤
  • 9篇血管
  • 8篇栓塞
  • 8篇颅内
  • 5篇动脉
  • 5篇血管内治疗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弹簧圈
  • 3篇弹簧圈栓塞
  • 3篇支架辅助弹簧...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栓塞治疗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椎动脉
  • 2篇网膜

机构

  • 14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14篇陈姝娟
  • 12篇张鑫
  • 11篇张庆荣
  • 11篇吴琪
  • 9篇王汉东
  • 7篇文立利
  • 7篇邓金龙
  • 5篇张翔圣
  • 4篇薛锦
  • 2篇史继新
  • 1篇踪会晶
  • 1篇吴伟
  • 1篇周渊
  • 1篇凌海平
  • 1篇程佩杉
  • 1篇唐静静
  • 1篇武燕
  • 1篇陈红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江苏省第十八...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支架及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吴琪张庆荣陈姝娟王汉东史继新张鑫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内治疗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远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大脑前远端动脉瘤临床少见,治疗困难。文中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患者资料,共15个大脑前远端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4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8个动脉瘤位于A2段,7个位于A3段。运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随访6~33个月。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死亡。9例患者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存活患者临床预后满意,14例存活患者最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随访中患者未发生破裂出血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复发率低。
吴琪张鑫张庆荣文立利张翔圣薛锦陈姝娟邓金龙王汉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血管内治疗
脑室外引流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通过探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脑室外引流(EVD)的安全性,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所有血管内治疗后行EVD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置入支架分为支架辅助组(n=14)和单纯栓塞组(n=13),比较2组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支架辅助组与单纯栓塞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室外引流距介入手术结束时间、术前合并脑室积血及脑积水以及EVD后合并穿刺道出血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围手术期合并其他部位出血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在支架辅助组和单纯栓塞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行EVD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凌海平张鑫张庆荣吴琪文立利陈姝娟邓金龙王汉东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术
支架辅助技术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普遍,但远期效果尚未明确。文中总结该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和动脉瘤介入治疗。19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闭塞出血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枚支架辅助栓塞对侧夹层动脉瘤;另1例两侧均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4例患者采用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其余13例患者中,2例患者采取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1例患者采取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3例在术后半个月内死亡,其中2例明确为再出血、1例死因不明。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术后有较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其余15例患者恢复顺利,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所有存活病例均临床随访6~36个月,未见明显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在术后6个月~3年内行脑血管造影随访,复发2例,其中1例接受再次治疗后复查良好,1例继续随访,复发部位稳定。1例支架内狭窄、2例椎动脉闭塞。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双支架辅助在预防动脉瘤复发中有更好的疗效。
张庆荣张鑫吴琪文立利张翔圣薛锦陈姝娟邓金龙王汉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
血栓弹力图对支架辅助颅内栓塞动脉瘤不同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初步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查(TEG)评估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术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的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并按阿司匹林口服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26例和高剂量组(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3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于服药第3天,采用TEG检测患者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以及药物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服药3 d血小板抑制率:低剂量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分别为(76±21)%、(72±26)%;高剂量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分别为(80±21)%、(73±29)%,两组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药物抵抗:低剂量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2例(7.7%),氯吡格雷抵抗1例(3.8%);高剂量组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3例(9.7%),氯吡格雷抵抗4例(12.9%);两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低剂量组中1例(3.8%)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高剂量组中2例(6.5%)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两组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TEG评价的低剂量与高剂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血小板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
张翔圣张鑫张庆荣吴琪陈姝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栓弹力图
血管吻合器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陈姝娟
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颈髓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4%[1],而颈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故对其治疗的方式仍存在争议。由于颈髓AVM的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存在风险。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回顾性分析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6例颈髓AVM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吴琪张庆荣陈姝娟王汉东吴伟张鑫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栓塞ONYX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A1段动脉瘤分析
2018年
目的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困难。文中旨在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例大脑前A1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观察动脉瘤栓塞情况并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3±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8个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保留。7例患者均未发生破裂出血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均为5分,预后良好。术后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完成DSA随访,动脉瘤均不显影。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A1段动脉瘤技术上可行,是大脑前A1段动脉瘤治疗方式的一种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吴琪张鑫张庆荣文立利张翔圣薛锦陈姝娟邓金龙王汉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PBV成像在颅内富血供肿瘤术前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颅内富血供肿瘤在手术切除前常常进行介入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探讨了PBV成像在富血供肿瘤栓塞前后的应用,观察其对肿瘤的栓塞效果评价。
文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陈姝娟邓金龙黄凯怡王汉东
关键词:栓塞灌注成像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吴琪陈姝娟张鑫张庆荣史继新王汉东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血管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