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展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梅毒
  • 5篇亚群
  • 5篇细胞
  • 5篇细胞亚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淋巴细胞亚群
  • 4篇血淋巴细胞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外周血淋巴细...
  • 4篇外周血淋巴细...
  • 4篇免疫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固定
  • 2篇细胞免疫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仪
  • 2篇梅毒患者
  • 2篇耐药

机构

  • 10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10篇陈展琳
  • 9篇张文君
  • 9篇田广南
  • 9篇杨日东
  • 8篇林仕英
  • 6篇蔡川川
  • 5篇梁慕兰
  • 3篇黎小东
  • 2篇刘金花
  • 2篇陶小华
  • 2篇梁幕兰
  • 1篇卢国瑞
  • 1篇林震江
  • 1篇汤少开
  • 1篇张秀练
  • 1篇邱小珊
  • 1篇何伟强
  • 1篇黄茂芳
  • 1篇钟金宝
  • 1篇程军平

传媒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检测RPR持续阳性经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和32例IgM阴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IgM阴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相比,IgM阳性组CD3、CD4细胞高于IgM阴性组(P<0.001),NK细胞低于IgM阴性组(P<0.001),而CD8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杨日东蔡川川黎小东田广南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关键词:梅毒患者细胞免疫CD8细胞CD3传染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增强治疗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方法应用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同时于治疗后3,6,9,12月随访这些患者的外周血RPR和TP-IgM情况,并以常规驱梅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1年内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二期梅毒可缩短疗程,加速患者痊愈;其机理可能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机体清除梅毒抗体的能力。
杨日东田广南钟金宝林震江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关键词:梅毒梅毒抗体免疫调节剂
经驱梅治疗仍具传染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2004年
杨日东陶小华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
关键词:驱梅治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梅毒细胞免疫功能
广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耐药趋势被引量:15
2005年
杨日东刘金花田广南林仕英梁幕兰陈展琳张秀练张文君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耐药性抗生素
治疗干预对不同妊期潜伏梅毒孕妇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对不同妊娠时期的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后对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早、中、晚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的50例孕妇分别进行驱梅治疗,于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TP-IgM)检测,比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状况,并与13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妊娠所生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时期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经驱梅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9%、35.71%,而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及时对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关键。
杨日东刘金花田广南黄茂芳汤少开邱小珊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关键词:潜伏梅毒孕妇新生儿先天性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检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探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3及CD4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CD8及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
杨日东蔡川川田广南黎小东张文君陈展琳梁慕兰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
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检测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未治梅毒患者和3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未治梅毒患者CD3、CD4及NK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8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P<0.05),而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杨日东蔡川川田广南何伟强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卢国瑞
关键词:梅毒患者血清固定NK淋巴细胞CD8CD4
白介素-2加高频电刀联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130例疗效观察
2003年
我科于2001年10月~2002年9月期间,使用高频电刀电灼联合白介素-2治疗女性尖锐湿疣130例,有效地提高了该病的一次性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现报告如下.
田广南张文君陈展琳
关键词:白介素-2高频电刀女性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持续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观察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持续阳性且仍具传染性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1)本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8显著升高(P<0.05)。(2)经过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两年内的患者CD3、CD4及CD8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K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年以上的患者CD3、CD4及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NK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年内者CD3、CD4淋巴细胞数高于、而NK淋巴细胞低于两年以上者(P<0.05);两组CD8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且仍具传染性的隐性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这种免疫不平衡和抑制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和清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并且与梅毒患者治疗困难,RPR持续阳性有关。
杨日东程军平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梁幕兰
关键词:梅毒持续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真菌耐药性研究
2004年
目的 了解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及对 7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 94 3例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真菌培养 ,并对培养出的 99株真菌进行耐药测定。结果 性病后前列腺炎真菌感染总检出率为 10 .5 0 % ,频数依次为白色念珠菌 5 2例(5 2 .5 3% )、近平滑念珠菌 35例 (35 .35 % )、无名念珠菌 10例 (10 .10 % )、其它 2例 (2 .0 2 % )。药敏结果显示 ,99株真菌对 5 -氟胞嘧啶、咪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 B的耐药率分别为 4 4 .4 4 %、14 .14 %、2 .0 2 %、1.0 1%、1.0 1%、0和 0。结论 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同菌株的检出率和对 7种抗真菌药物的部分耐药性存在差异。
杨日东黎小东陶小华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
关键词:前列腺炎真菌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