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文化
  • 2篇语言
  • 2篇认识论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民主
  • 2篇民主社会
  • 2篇民主社会主义
  • 1篇德国社会
  • 1篇德国社会民主...
  • 1篇对象化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学语
  • 1篇意志自由
  • 1篇语言共同体
  • 1篇哲学观
  • 1篇真理
  • 1篇中介
  • 1篇人类文化

机构

  • 9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陈建涛
  • 1篇赵剑英

传媒

  • 3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 6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民主社会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
1993年
本世纪,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也对民主社会主义施加了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明确地把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哲学基础,专门撰写了三卷集的《批判理性主义与社会民主党》大部头著作。本文拟就民主社会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的关系作一番批判考察。
陈建涛赵剑英
关键词: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民主社会主义开放社会社会制度德国社会民主党
论前科学、前概念与前逻辑
1993年
一、“自然比人类更早,而人类比自然科学更早”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威札克尔的一句名言,其哲学意蕴是,自然科学作为人类智力演进的最后成就,必然有一个科学史前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不可避免性根源于某些原初存在形式的“人类学”特征。 首先,人类进化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神话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每一时代都有其自身的习俗、自身的法则、自身的公民政府和社会形式,自身的语言和宗教形式,以及自身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在神话和英雄的时代,想象的功能占压倒优势。
陈建涛
关键词:日常语言前概念前科学逻辑科学语言神话因素
论批判合理性
1993年
作为文化价值的“合理性”意指:(1)由规则支配的;(2)系统的或成体系的;(3)根据某种理由是可理解的和正当的;(4)由理智调控的。在现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合理性类型,一种是实证合理性,一种是批判合理性。在西方现代思潮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把合理性看成证据与理论之间的逻辑辩护关系,对于这种辩护关系来说唯一需要的是实证理性,而不是批判理性。
陈建涛
关键词:实证形而上学爱因斯坦物理科学真理
民主社会主义与康德哲学
1992年
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确认。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深深地植根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这里讲的古典哲学主要是指康德哲学。康德哲学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施加了重要的影响,以致于法国社会民主党公开宣称在社会主义和康德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把康德称为社会主义之“父”。西方著名的民主社会主义者麦克斯·阿德勒宣称:“康德的实践哲学是道道地地的行动哲学。它的生命力也就表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威力的精神现象即科学回到了康德,而最有威力的实践现象即社会主义则与康德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陈建涛
关键词:康德哲学民主社会主义实践理性批判意志自由伯恩斯坦自在之物
略论文化与认识的关系
1993年
一、文化是认识的主体 性、社会性和历史 性的现实基础 首先,文化是认识的主体性的现实基础。文化直接说明人本身,说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发展程度,说明这一主体对于各种不同社会领域人类活动的条件和方法掌握的程度。对于人来说,掌握文化就意味着培养一种能力,使过去人类活动的成果“
陈建涛
关键词:人类文化社会性社会领域
论主体间性被引量:16
1993年
一、主体间性的规定及其问题域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出现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一个主体怎样与另一个主体相作用的。莱西的《哲学辞典》把它定义为:“一个事物是主体间的,如果对于它有达于一致的途径,纵使这条途径不可能独立于人类意识……,主体间性通常是与主观性而不是与客观性相对比,它可以包括在客观性范围中”。展开来说,主体间性范畴包括以下哲学问题: 第一,从笛卡尔以来,哲学家们一直绞尽脑汁去解答,主体是怎样认识客体的问题,而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与沟通方式却一直视而不见。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手段的发展,力图理解和解决威胁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种种危机的根源的努力等诸多因素都使对话和交往成为当今世界的中心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哲学家们开始提出一个更本质和更难以解答的问题,即一个主体怎样与正是作为主体的另一个主体的相接触、相作用的。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以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成了当代哲学的一部分。美国人穆尼埃说:“古典哲学常常令人奇怪地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如果你数一下古典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你会看到这些问题:认识、外在世界、自我、灵魂与肉体、心灵、上帝和来世。
陈建涛
关键词:主体间性先验主体教化交往实践古典哲学
认识论研究的新视界
陈建涛
关键词:视界文化视界
现代语言哲学观被引量:2
1992年
一、“语言学转向” 本世纪初,西方哲学历经了“语言学转向”,它作为“认识论转向”的逻辑结果本质上是一种哲学主题的转换。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经历了一场“认识论转向”,而康德雄心勃勃的“纯粹理性批判”正是以宣称对人类“知识”,“理性”作了彻底的“批判”考察从而完成了这一转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让“人性”成为人的认知可能的基础,一是“理性”成为人的认知可能的根据。这两个思路的逻辑结果最终使“纯粹理性批判”转变为文化批判与语言批判。 按照第一个思路,康德把抽象的“我思”、“先验的自我规定为“人性”,把一种逻辑学的人当作人的认知可能的基础,因而认识论被归结为解答“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这样,一方面,“人性”被抽象化、逻辑化了。
陈建涛
关键词:现代语言哲学观纯粹理性批判语言共同体认识论转向类属性
人、文化和价值
1991年
一、人、文化和价值的相关性 黑格尔是第一个把人看作是通过劳动而生成的东西。他强调了劳动作为对象化的作用的两个方面。首先,劳动被界定为中介世界的活动。“中介”这个术语,黑格尔用以表示人类世界是已为活动和目的所转化(中介)了的世界,因而不再是一个自然对象的世界,文化正是这种目的或中介的物化。其次,通过赋予世界以意义。
陈建涛
关键词:文化理解文化继承中介对象化黑格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