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能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脂肪
  • 11篇肝炎
  • 10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慢性
  • 8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脂肪肝
  • 4篇脂肪变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病
  • 4篇体质量
  • 4篇体质量指数
  • 4篇综合征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酒精性脂肪性...
  • 4篇非酒精性
  • 4篇肝病
  • 4篇肝脂

机构

  • 19篇厦门大学附属...
  • 9篇厦门大学
  • 5篇解放军第17...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漳州市中医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24篇陈建能
  • 22篇郑瑞丹
  • 12篇卢燕辉
  • 8篇庄群瑛
  • 8篇陈碧芬
  • 7篇陈洁
  • 5篇陈卓然
  • 3篇潘勤
  • 3篇沈峰
  • 3篇范建高
  • 2篇施军平
  • 2篇常彬霞
  • 2篇张惠勇
  • 2篇高建平
  • 2篇窦春燕
  • 1篇宓余强
  • 1篇陈国凤
  • 1篇陈哲
  • 1篇李庆端
  • 1篇洪伍华

传媒

  • 7篇肝脏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8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12年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多发生于妊娠28~40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报道该病例有增多趋势;AFLP起病急、病势凶险,病死率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密切相关;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但仍高达7.18%,育龄期孕妇HBsAg阳性率达8.16%,高于普通人群的HBsAg阳性率,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并AFLP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郑瑞丹陈卓然陈建能陈洁卢燕辉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BSAG阳性率PREGNANCY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
妊娠急性脂肪肝2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病例1:女,27岁。停经36周伴瘙痒、呕吐、腹泻、尿少15 d。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静脉穿刺部位片状瘀斑、心率8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肺闻及少许干湿啰音;腹部膨隆,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8.65×109/L、N 0.885、PLT 82×109/L;生化:GLU 3.6 mmol/L、UREA 8.16 mmol/L、
郑瑞丹陈卓然庄群瑛陈建能陈碧芬张惠勇
关键词:脂肪肝急性妊娠
恩替卡韦减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减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3组对比观察。结果 3组患者中,提前干预组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10.7%(3/28),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18.2%(6/33),单纯抗结核组发生率为51.4%(18/3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5,P<0.01)。3组患者两两比较发现,提前干预组和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抗结核组(χ2=11.604,P<0.01;χ2=8.221,P<0.01),但提前干预组与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单纯抗结核组临床症状及肝损害发生率高,其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且部分患者无法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对比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提前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低,化疗完成率高,建议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者提前使用恩替卡韦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洪友志郑瑞丹黄记水郑佩星陈建能江涛源卢燕辉
关键词:恩替卡韦结核肝炎乙型肝损害
8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住院CN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头痛(89/89,100.0%)和呕吐(62/89,69.7%)。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CNM确诊前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19例,占21.3%;怀疑为巨细胞病毒脑炎8例,占8.9%。经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后,66例好转、治愈,20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 CNM易出现误诊,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疗效显著。
俞如期陈建能陈碧芬杨华吴云燕郑瑞丹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慢性乙型肝炎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正>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就诊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7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两组:M...
陈建能郑瑞丹范建高潘勤陈碧芬沈峰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并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为CHB患者肝脂肪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CHB患者291例,其中132例CHB合...
郑瑞丹陈建能庄群瑛陈碧芬卢燕辉陈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CHB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7例,其中合并MS 45例,未合并MS 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AST、ALT、HBeAg、HBVDNA等指标,分析各项指标与CHB合并MS的关系.对94例患者进行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其中合并MS组31例,未合并MS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组织学特征.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CHB合并MS组和未合并MS组患者BMI、WHR、TG、TC、FBG分别为(28.88±3.00) kg/m^2、0.93±0.03、(2.77±0.17) mmol/L、(6.51±0.95) mmol/L、(6.67±0.45) mmol/L和(24.64±2.21) kg/m^2、0.91±0.04、(1.50±0.65) mmol/L、(4.38±0.71) mmol/L、(4.91±0.92) mmol/L,合并MS组患者BMI、WHR、TG、TC、FBG均高于未合并MS组(t值分别为9.109、3.245、2.642、3.762和2.586,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ALT、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4、0.703、0.141,均P>0.05);性别、HBeAg及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62、0.037、0.944,均P>0.05).合并MS组炎症活动度分级(G)为G0~G1、G2~G4者分别占48.39%(15/31)和51.61%(16/31),未合并MS组G0~G1、G2~G4分别占49.21%(31/63)和50.79%(3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而合并MS组纤维化分期(S)为S0~S1、S2~S4者分别占32.26%(10/31)和67.74%(21/31),未合并MS组S0~S1、S2~S4分别占60.32%(38/63)和39.68%(2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6,P<0.05).结论 CHB合并MS患者的BMI、WHR、TG、TC、FBG水平高于未合并MS患者,MS的出现可能会促进CHB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陈建能郑瑞丹范建高潘勤陈碧芬沈峰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α-2b干扰素,B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及12个月ALT水平、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3、6及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该治疗策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赵海东郑瑞丹陈碧芬陈建能卢燕辉
关键词:Α-2B干扰素Α1胸腺肽
受控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的临界值初探: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评价受控衰减参数(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临界值及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5个中心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成年(>18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2例,按病理学标准将肝脂肪含量分为S0(<5%)、S1(≥5%)二个等级.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及M型探头完成CAP值测定.绘制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采用最大Youden指数判定最佳临界值,并计算此值时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等. 结果 332例患者中NAFLD组67例,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IQR)为39.0 (32.0 ~ 50.5),CHB组同样年龄中位数及IQR为37.0 (28.0 ~ 45.0),男性46例;CHB组共265例,年龄IQR为(28.0 ~ 45.0)岁,中位数为37.0岁,男性18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BMI)及肝脂肪变程度与CAP呈独立正相关.CAP在S0组IQR为(190.0 ~ 241.0) dB/m,中位数为215.0 dB/m,S1组IQR为(255.0 ~ 325.5) dB/m,中位数为294.0 dB/m,S1组显著高于S0组,P< 0.01.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53,最佳临界值为244.5(dB/m);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35,最佳临界值为269.5 dB/m. 结论 CAP可以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适用于脂肪肝的无创诊断,但需要对BMI进行校正.
沈峰郑瑞丹宓余强施军平陈国凤陈建能徐良潘勤徐雷鸣范建高
关键词:脂肪肝瞬时弹性成像
高尿酸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相关,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快速的生活节奏、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的增加、高脂高糖的膳食结构的变化,导致血脂紊乱、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NAFLD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陈建能郑瑞丹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临床综合征NAFLD遗传易感病理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