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作品数:95 被引量:18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入路行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所致复杂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经右胸微创入路行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所致复杂二尖瓣反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Barlow综合征患者52例,其中19例经右胸微创入路(微创组),33例经正中胸骨入路(正中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围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正中切口组[(105.3±33.7)比(86.7±3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正中切口组[(61.4±19.2)比(52.0±22.0)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411.0±446.7)比(550.0±293.6)m L]、重症监护时间[(1.5±2.3)比(1.8±1.3)d]及住院时间[(5.6±2.2)比(7.2±3.1)d]均低于正中切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全部修复成功,正中切口组3例术中转行二尖瓣置换术。微创组1例住院死亡,正中切口组无住院死亡(P〉0.05)。术后随访3~70个月,平均(25±19)个月。微创组及正中切口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P〉0.05),再次二尖瓣手术豁免率分别为100%和82%,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复发豁免率分别为92%和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入路实施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所致二尖瓣反流的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但经过一定训练和经验积累,微创入路亦可获得与传统正中入路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和良好疗效。 李军 周天羽 赖颢 朱铠 陈海燕 丁文军 洪涛 王春生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修复术 微创手术 速度向量显像技术探讨正常人心内外膜应变特征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显像技术探讨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各向应变的特征,包括内膜和外膜的长轴应变、环向应变以及径向应变、横向应变。方法对25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观以及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长轴观二维图像。脱机分析,从短轴图像得到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内膜、外膜的环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从长轴图像上得到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内膜、外膜的长轴应变和横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结果正常人应变存在心底-心尖梯度。外膜长轴应变自心底向心尖递减,内膜环向应变自心底向心尖递增。正常人应变存在内膜-外膜跨壁梯度。结论速度向量显像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全面评价心室局部心肌功能。 陈海燕 舒先红 潘翠珍 程蕾蕾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速度向量成像 应用同步三平面法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收缩力及收缩同步性异常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脏移植患者是否存在左室收缩及收缩同步性异常。方法:随机入组心脏移植术后常规随访患者中射血分数等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正常者15例,作为病例组;并同期入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GE E9超声显... 陈海燕 舒先红 潘翠珍 孙敏敏文献传递 内窥镜消毒水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消毒水槽,所述的内窥镜消毒水槽由进水管道、进水阀、水槽槽身、卡座、出水管道、储物柜、水槽盖、槽身刻度、出水阀组成,储物柜的顶部设有水槽槽身,水槽槽身由并联的分水槽组成,分水槽左端为斜坡,斜坡上设有... 陈海燕 舒先红 程蕾蕾文献传递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CRT疗效预测价值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心衰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技术,分析CRT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并探索相关指标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我院行CRT植... 王妍 陈海燕 康瑜 巩雪 舒先红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可行性与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n=18),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其中16例合并慢心室率有起搏适应证,2例合并快心室率、QRS时限>130 ms,行房室结消融。术前窄QRS时限<120 ms 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室内传导阻滞8例。所有研究对象符合CRT植入的Ⅰ类或Ⅱ类适应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在双心室起搏基础上,增加1根希浦系统起搏导线连接心房插孔,进行希浦系统单点起搏或融合双心室起搏,比较术前自身、双心室同步起搏及术后QRS时限,测试起搏参数(感知、阈值、阻抗)。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参数、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13例(其中希氏束起搏6例),希浦系统起搏融合双心室起搏组5例(其中希氏束起搏3例),与常规双心室起搏相比,两组QRS时限均显著缩短[(116.7±14.2)ms对(156.7±11.1)ms,P<0.0001]及[(141.4±9.5)ms对(174.6±9.6)ms,P=0.01]。在起搏参数方面,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相比,阈值、感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阻抗来说,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4.1±104.7)Ω对(501.5±74.8)Ω,P=0.016],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8±49.2)Ω对(411.2±42.1)Ω,P=0.063]。随访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平均值及中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比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平均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001),而希浦系统起� 陈学颖 汪菁峰 秦胜梅 王蔚 柏瑾 陈海燕 梁义秀 宿燕岗 葛均波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多维超声参数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舒先红 潘翠珍 董丽莉 程蕾蕾 巩雪 陈海燕 史静 孔德红 孙敏敏 汪咏莳 姚豪华 崔洁 潘文志 宿燕岗 葛均波 项目所属领域:影像医学,学科代码:3201040。项目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国际普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多见的不良结果是出现心功能不全。对于心功能的评估,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手段是超声心动图。常规评价心功能的参数仅有左心室射血...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移植后排异反应的价值 被引量:5 2006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其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研究表明,慢性心衰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男性为1.66年,女性为3.17年;1年生存率男性为57%,女性为64%;5年生存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 陈海燕 舒先红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排异反应 移植后 平均生存期 再入院率 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监测及评价规范 被引量:3 2023年 目前三尖瓣介入治疗已成为全球热点。LuX-Valve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非径向支撑力依赖的原位三尖瓣置换装置,而LuX-Valve Plus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TVR)在其基础上将手术入路由经右心房改为经右颈内静脉,与第一代LuX-Valve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创伤和肺部并发症。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首次人体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全国多中心临床探索性研究。超声心动图在TTVR术前筛查、术中影像支持和术后即刻评估及随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术中监测和评估规范。本研究简述术中2D-TEE、3D-TEE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确保TTVR的成功实施。 潘翠珍 李伟 周达新 张源 潘文志 陈莎莎 史静 陈海燕 孔德红 刘宇 葛振一 胡春强 郭克芳 舒先红 葛均波关键词:三尖瓣反流 介入 三尖瓣置换 超声造影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比格犬缺血性心肌灌注的作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E)定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肌血流量的变化,以研究CRT是否能够改善心肌灌注。方法将12条比格犬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结扎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随后A组植入三腔起搏器,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组亦植入三腔起搏器,但不启动起搏器。在基础状态、起搏器术前及起搏器术后4周,用MCE和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血流量(MBF值),环向、径向和纵向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Cir12SD、R12SD和L12SD),探讨CRT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结果基础状态及CRT术前,A、B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Cir12SD和R12SD均无明显差异(P〉0.05)。CRT后4周,A、B两组的LVEF、LVEDV、LVESV、Cir12SD和R12SD分别为(58.8±8.2)%对(39.5±8.7)%,(28.2±2.9)ml对(34.2±2.5)ml,(13.9±2.6)ml对(21.5±4.7)ml,(29.1±6.6)ms对(46.5±10.1)mS和(36.1±10.7)ms对(67.6±11.2)ms(P均〈0.05)。基础状态下A、B两组的A、8和MBF值分别为(13.6±2.2)dB对(14.9±3.0)dB,(5.1±1.1)s-1对(4.8±2.1)s,(67.6±12.1)dg/S对(72.8±8.6)d]3/s(P〉0.05)。在CRT术前A组和B组的A、B和MBF值分别为(7.4±1.2)dB对(7.3±2.7)dB,(3.9±0.9)s。对(2.9±0.9)s,(23.4±4.2)dB/s对(22.2±4.1)dB/s(P均〉0.05)。在CRT术后4周A组的A、B和MBF值较B组显著提高,分别为(12.1±1.8)dB对(9.5±1.7)dB,(4.7±0,3)s-1对(3.1±0.8)S,(47.2±8.6)d]3/S对(29.5±4.2)dB/s(P均〈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犬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仅能改善心脏收缩同步性,更能改善缺血心肌的心肌灌注。 陈永乐 程蕾蕾 姚豪华 陈海燕 董丽莉 孔德红 赵维鹏 潘翠珍 舒先红关键词:微气泡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