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滨

作品数:205 被引量:1,619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6篇医药卫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机械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8篇骨折
  • 41篇关节
  • 31篇手术
  • 31篇缺损
  • 28篇骨缺损
  • 25篇髋臼
  • 24篇螺钉
  • 21篇细胞
  • 19篇胫骨
  • 19篇髋臼骨
  • 18篇髋臼骨折
  • 17篇血管
  • 17篇干细胞
  • 16篇基因
  • 13篇转染
  • 13篇骶髂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内固定
  • 1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40篇南方医科大学...
  • 5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3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暨南大学
  • 8篇北京积水潭医...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广东工业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南华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205篇陈滨
  • 78篇裴国献
  • 63篇王钢
  • 50篇魏宽海
  • 44篇金丹
  • 35篇任高宏
  • 31篇王珂
  • 15篇任义军
  • 14篇郭刚
  • 12篇余斌
  • 12篇杨运平
  • 11篇黎润光
  • 11篇胡罢生
  • 11篇秦煜
  • 9篇刘飞
  • 8篇张晟
  • 8篇秦煜
  • 8篇马忠立
  • 7篇林昂如
  • 6篇周长忍

传媒

  • 66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中国创伤骨科...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工具技术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7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临床对组织工程学的要求被引量:28
2001年
裴国献陈滨
关键词:种子细胞材料学
改良Galveston技术与拉力螺钉固定单侧骶髂关节比较的有限元分析
贾谊王钢陈滨杨运平秦煜李岗刘善宇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铣削表面质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铣削表面质量是影响髋臼假体初期稳定性和骨组织长入的重要因素,髋臼铣削表面质量差是造成髋臼假体早期固定失效的重要原因。定义了两个参数-未切除断面最大高度hl和未切除断面面积A-来评价髋臼铣削的表面质量,并以这两个参数为目标建立了髋臼铣削表面质量的关系模型,然后基于此关系模型分析了髋臼锉各结构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据此设计新结构参数的髋臼锉,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新结构髋臼锉,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髋臼铣削表面质量关系模型获得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未切除断面最大高度预测误差小于4.4%,未切除断面面积预测误差小于6.2%;髋臼锉上切削齿的数量、齿形和排布方式对表面质量具有重大影响;新结构髋臼锉可有效提高髋臼铣削的表面质量,改善髋臼假体的初期稳定性和骨组织长入,避免髋臼假体的早期固定失效,提高手术质量。
隋建波郭凯杰罗嘉琪陈志桦陈志桦王成勇刘志华
关键词:齿形
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75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除部分采用后入路和前后联合等入路外其余均采用作者改良之髂股入路显...
王钢陈滨任义军秦煜王瑞金梅良斌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分型复杂骨折钢板内固定
文献传递
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被引量:40
2016年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和损伤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可以相对安全地接受手术。但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手术又不同于普通的骨关节病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剂量、持续时间、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伤口护理、功能训练与康复以及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与处理均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为了规范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手术治疗、提高疗效,由骨科、血液科、物理康复科共30余位专家历时一年,经过4次讨论会,并在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及WHO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王学锋冯建民孙竞华宝来陈丽霞陈奋勇陈滨赵永强翁习生郭风劲袁振童培建邱贵兴
关键词: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凝血因子围术期管理
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6
2008年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各类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DHS在股骨头的位置、尖顶距、X线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比较不同类型骨折(按AO/OTA 31-A1、31-A2、31-A3不同分型分为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0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7个月(8—121个月)。术中并发症5例,术后并发症1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Zuckerman等的髋部骨折专用评分标准:优130例,良30例,较差2例,差8例,优良率为94.1%。各组除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X线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是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在不稳定型骨折中,如术后管理得当亦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王钢陈凯宁陈滨张大保
关键词:股骨骨折
经髂骨内固定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由此而诞生的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减少皮肤、软组织创伤。但是,微创技术带来的医源性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问题仍不可忽视。经髂骨内固定器(TIFI)最早由德国骨科学家Fiichtmeier等设计并应用,该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内固定的稳定性和皮肤、软组织创伤问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国内关于TIFI装置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就TIFI装置的原理、临床应用、生物力学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作一综述,并提出可能的改良方法。
孟欢林光湖陈滨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器微创性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甘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资料。3例均为女性;年龄54~76岁,平均66岁;2例为横形骨折,1例为短斜形骨折,且均为膝关节内翻畸形。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左侧平均37.6分(28~50分),右侧平均28.3分(22~39分)。患者均行一期关节表面置换术+右侧胫骨应力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结果3例患者术后随访25~4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7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无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内翻畸形纠正,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左侧平均89.6分(88~91分),右侧88.3分(85~90分)。结论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疗效良好。
牛鸣马飞陈果李军伟蔡经纬王同吴旭年王旭勃陈滨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
大鼠异体肢体移植实验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建立理想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及技术。方法Wistar大鼠的后肢为移植物,SD大鼠为受体。切取Wistar大鼠的后肢,用UW灌注液,将移植物与宿主的股骨固定,端端吻合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股动、静脉各一根。手术后长效青霉素抗炎治疗,显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移植后宿主及移植物的变化,分析影响异体肢体移植的影响因素和手术技巧。结果共实施68例异体肢体移植手术,其中建立稳定模型前完成24例,成功9例,成功率为37.5%。模型稳定后,又进行大鼠的异体肢体移植44例,成功40例,成功率为90.9%。结论建立稳定的动物实验模型,有利于提高异体肢体移植的存活率,其中熟悉大鼠肢体的解剖是成功的基础,精细稳定的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是提高血管吻合成功率、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
马忠立裴国献张敬良朱立军陈滨魏宽海
hBMP-7基因直接体内转染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hBMP - 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 (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含hBMP - 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 -PLNCX2 -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 1 5cm缺损模型 ,修复实验分为 4组 :PT -PLNCX2 -BMP7+PLLA修复组 ,空载体 (PT -PLNCX2 ) +PLLA修复组 ,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 ,空白组。每组 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 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PT -PLNCX2 -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 ,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 ,而PT -PLNCX2 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 ,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 利用hBMP - 7基因体内局部。
金丹裴国献王珂王身国胡罢生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关键词:HBMP-7基因转染桡骨缺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