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焱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脏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心脏病
  • 5篇先天性心脏
  • 5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动脉
  • 4篇异位引流
  • 4篇引流
  • 4篇术后
  • 4篇静脉
  • 4篇肺静脉
  • 4篇肺静脉异位
  • 4篇肺静脉异位引...
  • 3篇手术
  • 3篇四联症
  • 3篇肺动脉
  • 2篇单心室
  • 2篇动脉调转术
  • 2篇心室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心肺血...

作者

  • 13篇陈焱
  • 10篇贺彦
  • 9篇刘迎龙
  • 8篇苏俊武
  • 5篇范祥明
  • 5篇程沛
  • 5篇李志强
  • 3篇刘承虎
  • 3篇李玲
  • 3篇张辉
  • 2篇吴永涛
  • 2篇李磊
  • 2篇杨学勇
  • 2篇刘文静
  • 2篇张晶
  • 1篇崇梅
  • 1篇许耀强
  • 1篇刘爱军
  • 1篇罗毅
  • 1篇毛俊

传媒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根治术后早期处理经验,以降低TOF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完成的TOF根治术188例,将其分为并发症组31例,非并发症组157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术前血色素、血氧饱和度、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体质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以及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结果:并发症组术前McGoon比值(1.54±0.21)vs.(2.01±0.42),体外循环时间(112.54±33.32)vs.(97.03±2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8±15.41)vs.(61.87±15.38)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5.64±35.38)vs.(44.62±21.84)h、监护室停留时间5.0(2.0,7.0)vs.3.0(1.0,5.0)d,正性肌力药物评分(18.21±6.27)vs.(10.16±3.18)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21.5(12.3,33.8)vs.24.0(17.0,32.0)mmHg(1mmHg=0.133kPa),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9例,渗漏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5例,灌注肺损伤2例,感染5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2.66%)。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积极腹膜透析是预防和控制TOF根治术后低心排和渗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呼吸机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及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可以控制大多数灌注肺,必要时可介入封堵侧枝。
陈焱范祥明李志强张辉李玲杨学勇程沛苏俊武刘迎龙贺彦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一期根治手术的1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早期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176例)。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指标,再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APVC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87例患儿中,术后早期死亡11例(5.9%),其中有4例为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死亡组患儿主要的并发症,有6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解剖分型(P=0.024)、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P=0.020)、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0.024)、术前肺静脉最大流速(P=0.046)、术前肺动脉压力(P=0.010)、阻断升主动脉时间(P〈0.001)、术中体外循环时间(P〈0.001)、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3)、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0.010)、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P=0.010)、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P〈0.001)、术后左心房压力(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后退法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比值比=1.017,P=0.049)和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比值比=1.119, P=0.032)为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体外循环时间和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TAPVC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焱刘迎龙苏俊武程沛张晶贺彦
关键词:肺静脉异位引流
肺动脉环缩术治疗不同年龄伴肺动脉高压单心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AB)在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单心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复杂畸形患儿,男31例,女18例;年龄0.2~10岁,平均(7.8±3.8)岁;体重5—24kg,平均(8.82±4.24)k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0.85~1.00,平均(0.90±0.04);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52—91mmHg(1mmHg=0.133kPa),平均(54.6±16.8)mmHg。合并单心室13例,三尖瓣闭锁12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伴左心室发育不良型右室双出口11例,三尖瓣重度狭窄5例,心室不均衡型完全型房室通道5例,十字交叉心3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0.5岁17例、0.5~2.0岁17例、≥2.0岁15例。全组均先期行PAB,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氧浓度40%时,SPO2 0.85,肺动脉平均压20mmHg。对比分析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手术死亡比率。结果手术死亡1例系1岁6个月患儿,死因为肺部感染。全组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无明显区别。随访6—72个月,1例1岁2个月患儿术后2个月因误吸死亡;3例已完成双向格林或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论PAB能有效降低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拟行单心室修复的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术后效果良好。
刘承虎苏俊武李志强范祥明陈焱贺彦刘迎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行双向腔肺吻合术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单心室(SV)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外科手术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诊断为SV/TAPVC,并行上腔-肺动脉吻合(Glenn)术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90.33±86.53)个月。10例均为右心房异构,9例合并无脾综合征、内脏异位。其中解剖SV5例;功能SV 5例。TAPVC:心上型9例,心内型1例。全部患儿行单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吻合(Glenn)术,3例同时矫治TAPVC。结果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较术前明显升高(86%±6%vs.79%±6%,P<0.01)。术后早期低心排血量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严重胸腔积液[>20 ml/(kg·d),连续3 d]4例,院内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或偏瘫)3例。术后早期出血、肺栓塞死亡1例;晚期低氧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Glenn手术可以作为SV/TAPVC行分期外科手术的方案之一,个体化决定是否同期行TAPVC矫治手术。术前需要明确诊断,术中、术后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
贺彦刘迎龙苏俊武陈焱张晶李志强
婴幼儿法鲁氏四联症术后氧代谢特点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鲁氏四联症术后早期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4F 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PHLIPSM:7008A监护仪,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5月23例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术后72h内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①术后72h内氧供指数(DO2I)与氧耗指数(VO2I)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②术后4~8hVO2I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I并未显著增加;③心排指数(CI)术后8~12h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h最低谷,并伴有乳酸(LAC)升高。④术后8~12h内LAC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患者术后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易出现组织缺氧,应及时纠正氧代谢失衡,改善组织供氧。
陈焱张辉程沛李玲吴永涛刘承虎
关键词:先心病婴幼儿法鲁氏四联症氧供氧耗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体会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0~3岁婴幼儿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结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0~3岁TOF根治术14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经正中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95例,对比2组患儿的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左心房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其中跨环补片15例(占32%)。本组平均年龄(13.34±6.41)个月(5~34个月),平均体质量(9.58±1.17)kg(6~14 kg),术前血氧饱和度(87.57±9.02)%(69%~99%),McGoon比值2.06±0.48(1.11~3.36),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5.95±26.31)min(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95±17.57)min(30~117 min),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0~850 mL),中位数胸腔引流量110(80,167)mL,左心房压(9.19±2.12)mmHg(3~14 mmHg),正性肌力药物评分8.57±3.97(2~19),呼吸机使用时间(4~165 h),中位数呼吸机使用时间21.5(14.2,36.5)h,监护室停留时间(2.86±1.94)d(0~9 d)。术后因胸腔引流过多二次开胸探查2例。残余分流2例(2 mm)。与同期相匹配95例正中剖胸TOF根治术相比,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差异,术后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组监护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正中剖胸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及术后左心房压明显低于正中剖胸组。其余各项均与正中剖胸组无差异。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可以在TOF根治手术中应用。
陈焱李磊范祥明李志强张辉李玲苏俊武刘迎龙贺彦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
吸入伊洛前列素在GLENN术后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上腔-右肺动脉吻合术(GLENN)术后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对象:2011年2月至2011年10月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GLENN手术后,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18 mmHg(1 mmHg=0.133 kPa)者30例。方法:所有患儿手术后置入肺动脉测压管。入ICU常规治疗基础上,测量mPAP≥18 mmHg者,1 h内开始吸入伊洛前列素500 ng/kg,1次/4 h,连续治疗至脱离呼吸机后24 h。观察指标:mPAP、氧合指数(OI)、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观察时间点设为第1次、第4次、第7次及拔管后第1次吸药,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停止后20 min。结果:29例患儿,男性16例,年龄(0.7~13.8)岁,平均6.26岁。其中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1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6例,肺动脉闭锁6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4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肺动脉狭窄2例。合并中度房室瓣反流9例。应用体外循环11例。术毕测压mPAP(18.49±3.33)mmHg,ICU首次吸药前mPAP(20.38±3.01)mmHg。其余每次吸药前mPAP分别是[(19.28±2.07)、(17.21±2.37)、(16.07±2.66)mmHg],吸药后[(18.66±2.33)、(17.97±2.28)、(16.03±2.34)及(14.51±2.68)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带呼吸机时吸药前OI分别是(87.93±11.06)、(103.13±13.05)及(106.21±16.56),吸药后分别(90.52±12.27)、(110.69±13.41)及(117.76±12.99),均较吸药前明显升高(P<0.01)。但拔管后、吸药前后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吸药前后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儿术后气管切开1例,死亡1例。结论:GLENN术后mPAP>18 mmHg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迅速降低mPAP,机械通气时升高OI。对HR、MAP无明显影响。
贺彦刘迎龙陈焱杨学勇魏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伊洛前列素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根治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准确选择拔管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根治手术97例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42例,中位数年龄4.4(2,12)个月。按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长于平均值将患儿分为延迟拔管组(50例)和正常拔管组(47例),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寻找影响通气时间的单因素变量,再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患儿机械通气中位数时间49(25,90)h,延迟拔管组50例。延迟拔管的单因素变量有年龄、体重、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房间隔交通大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P<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后退法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0.804,95%CI 0.71,0.91)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OR=1.016,95%CI 1.00,1.03)。结论年龄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是存活患儿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贺彦刘迎龙苏俊武程沛陈焱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疾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机械通气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所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反位等复杂畸形。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肺静脉狭窄,将患儿分为肺静脉狭窄组和无肺静脉狭窄组。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手术时的各项临床变量,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患儿共145例,其中男91例(63%),女54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4(2,8)个月,中位体质量5.5(4.5,7.5)kg。术后随访(51±23)个月,27例(18.6%)出现肺静脉狭窄。术后出现肺静脉狭窄组与无肺静脉狭窄组相比,解剖分型[心上型18(67%)对59(50%),心内型4(15%)对50(42%),心下型3(11%)对1(1%),混合型2(7%)对8(7%),P=0.003]、术前有无肺静脉狭窄[有19(70%)对37(31%),无8(30%)对81(69%),P<0.001]、是否合并其他畸形[是13(48%)对27(23%),否14(52%)对91(77%),P=0.008]、体外循环[109(89,129)min对88(70,110)min,P=0.002]等变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后显示术前存在肺静脉狭窄(P<0.001)及体外循环(P=0.009)为术后出现肺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仍较高,尤其术前合并肺静脉狭窄,或术中体外循环过长,术后应加强随访,警惕肺静脉再狭窄的发生。
毛俊许耀强李磊刘爱军陈焱贺彦范祥明刘迎龙苏俊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静脉狭窄
大于6月龄伴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诊断性治疗一根治性手术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年龄大于6个月的伴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诊断性治疗一根治性手术策略的应用经验及术后效果,探讨手术指征。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手术治疗17例伴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男13例,女4例。中位年龄1.2岁,其中0.5岁~〈1.0岁6例,≥1.0岁~〈3.0岁3例,≥3.0岁8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2例。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CT检查11例,右心导管检查3例。全组均行诊断性治疗2~4周,静吸复合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ASO),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者继续予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经诊断性治疗动脉氧饱和度提高10%-21%,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0mmHg(1.33—2.67kPa)。随访6~32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食物中毒致急性腹泻、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余患儿至最终随访日均生存。术后6例(35.29%)残余肺动脉高压,年龄均≥3岁,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6—20个月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大于6个月的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经诊断性治疗后可以选择性实施根治性手术(ASO),效果良好。
刘承虎苏俊武李志强范祥明陈焱贺彦刘迎龙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动脉大动脉调转术肺动脉高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