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焱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2篇增生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增生
  • 2篇乳腺增生病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调摄
  • 1篇调摄冲任
  • 1篇调摄冲任法
  • 1篇新药
  • 1篇心火
  • 1篇心火上炎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异维A酸红霉...

机构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陈焱
  • 4篇尹剑云
  • 4篇朱琦
  • 2篇顾建伟
  • 2篇沈胡刚
  • 1篇金丽燕
  • 1篇龚金星
  • 1篇卞卫和
  • 1篇赵霞
  • 1篇顾芳英
  • 1篇李昆
  • 1篇陆明明
  • 1篇季峰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谈调摄冲任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乳腺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异常和气血津液运行的失畅,特别是手术、放化疗后,以及疾病晚期的患者。在复杂病机矛盾体中,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异常起着关键的作用,立足于冲任失调分析病症,更能厘清具体病症的主次矛盾,为立法处方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尹剑云陈焱朱琦顾建伟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疗法冲任失调
自制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痤疮是易于反复发作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因内分泌异常、皮脂分泌过多,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堵塞,或痤疮棒状杆菌感染等发病。异维A 酸红霉素凝胶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首选药物,对炎性丘疹、脓疱等炎性皮损疗效显著,但对无炎症性囊肿、瘢痕的重度痤疮,效果却不明显。笔者采用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 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沈胡刚季峰李昆尹剑云龚金星朱琦陈焱
关键词:中药面膜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痤疮
针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近况被引量:4
2008年
哮喘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加之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经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反应,针灸疗法治疗病日益受到高度重视。针灸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磁细针、穴位敷贴、药垫疗法等,笔者仅就近年来论述体针、耳针及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近况作一综述。
陈焱赵霞
关键词:小儿哮喘针灸疗法
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疏肝补肾法较乳增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从而验证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机理。同时探讨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更适宜于肝郁痰凝证还是冲任失调证。   方法:选择120例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
陈焱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疏肝补肾法肝郁痰凝
乳腺癌术后潮热辨治体会
2022年
乳腺癌术后潮热是常见临床症状,治疗较为棘手。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有肝肾亏虚之体,外加手术创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内分泌疗法的影响,不良情绪的刺激以及乳腺癌余毒未清等因素日久导致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潮热随之而生。将其分为心火上炎、肾水不足,肝阳上亢、肾水不足,心火上炎、肾阳亏虚,肝肾亏虚、痰热内扰四型论治。遵扶正祛邪为大法,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活血解毒立法创乳癌术后方,以其为基本方,随证化裁,常获良效。
尹剑云朱琦陈焱顾建伟
关键词:潮热乳腺癌术后乳癌术后方心火上炎肾水不足痰热内扰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近况被引量:1
2011年
乳腺增生病,中医属"乳癖"的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手术治疗更是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所以西医治疗往往只为少数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治疗却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优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尤其是内服药物的疗效已越来越得到患者的肯定。笔者仅就近五年来论述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况作一综述。
陈焱卞卫和
关键词:中医内治法
祛痤饮治疗肺经风热型粉刺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01 ~2013-06中医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4 ~ 35岁;病程14天~8年,平均(21.55±26.32)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5 ~ 37岁;病程15天~9年,平均(20.63 ±25.74)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沈胡刚陆明明尹剑云金丽燕顾芳英朱琦陈焱
关键词:治疗组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病学》中药新药辨证标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