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1篇导管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新生儿PIC...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衰...
  • 1篇心肾
  • 1篇心肾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脑利钠肽
  • 1篇氧合
  • 1篇氧合指数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吸入
  • 1篇以问题为中心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置管

机构

  • 5篇泰安市妇幼保...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陈玉
  • 1篇张滨英
  • 1篇陈震
  • 1篇王强
  • 1篇薛雅卓
  • 1篇徐虹
  • 1篇张霄
  • 1篇张英华
  • 1篇张旭东
  • 1篇张格云
  • 1篇陈静
  • 1篇刘传军
  • 1篇张强
  • 1篇胡振平
  • 1篇杨震英
  • 1篇王磊
  • 1篇齐骥
  • 1篇陈晓芸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儿川崎病合并肝损害对血清BNP、CRP的影响及其与心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合并肝损害后血清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与患儿心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因小儿川崎病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对其丙谷转氨酶(ALT)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水平的差异分为肝损伤组与对照组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多项实验室检查,对比两组血清BNP、CRP、肝功能及心功能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BN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肝损伤组(P<0. 05);肝损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肌钙蛋白Ⅰ(c Tn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各项实验室指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CRP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SF)等心功能指标对应数据均显著优于肝损伤组(P<0. 05),两组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A)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对比,肝损伤组显著更高(P<0. 05);肝损伤组Cre、Urea、β2-MG、Cys C等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血清BNP表达水平越高,患儿疾病越严重; CRP水平变化于患儿心肾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h-FABP的过量表达表示患儿心功能状态损伤严重。综合考虑患儿BNP、h-FABP表达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对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王磊陈玉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肝损害血清脑利钠肽心肾功能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3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护理;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3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初步建立了早产儿经口喂养管理模式,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率和经口喂养干预率达到100%,喂养过渡时间从17 d缩短至11 d,住院时间从30 d缩短至27 d。开始和完全经口喂养时,两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医生关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相关知识得分由7.2分上升至9.5分,护士关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相关知识得分由6.8分上升至9.3分,圈员综合能力有所提升。结论: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规范了早产儿安全有效的经口喂养管理,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陈玉李延菲徐虹薛雅卓
关键词: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管理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尖端位置改变与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研究PICC尖端位置改变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VLBW新生儿48例,均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同时分析VLBW新生儿的220张胸片结果。研究PICC尖端末次位置变化和VLBW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结果:PICC尖端末次位置以3个椎体和2个椎体为主要集中位置;在分析PICC尖端位置发生变化中显示,选择头颈部静脉穿刺,PICC尖端位置变化存在较少的椎体个数;分析PICC尖端位置同VLBW体质量变化发现,患儿采取头颈部静脉穿刺的PICC尖端位置和体质量变化呈现高度的负相关,PICC尖端位置主要为腋静脉、下肢静脉及贵要静脉(P<0.05)。结论:对患儿行PICC不同位置置入,VLBW体质量同PICC尖端位置存在较高关联性。所以,可将其用于判断PICC尖端位置的方式,同时也要根据VLBW身体情况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陈晓芸陈玉
关键词:体质量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以问题为中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和护理纠纷,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陈玉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
一氧化氮吸入佐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杨震英陈震张强刘传军邵宪花张旭东齐骥张滨英张格云陈静胡振平王强张英华陈玉张霄
1、任务来源:本课题为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课题属临床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领域,主要是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吸入一氧化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探讨其对肺动脉压力、呼吸力学及氧合功能的影响。3、性能指标:我们...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一氧化氮氧合指数肺气压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