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益泰

作品数:171 被引量:1,86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4篇科技成果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12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杉木
  • 21篇胁迫
  • 15篇树种
  • 13篇桤木
  • 12篇造林
  • 12篇无性系
  • 11篇毛红椿
  • 11篇红椿
  • 10篇耐性
  • 9篇盐胁迫
  • 9篇育苗
  • 9篇种子
  • 9篇根系
  • 8篇种源
  • 7篇家系选择
  • 7篇旱柳
  • 6篇幼林
  • 6篇植物
  • 6篇杞柳
  • 6篇镉胁迫

机构

  • 14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四川省林业科...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科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邵武市林业科...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遂昌县林业局
  • 2篇上海泽泉科技...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温岭市农业林...
  • 1篇中国民主同盟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建德市林业局
  • 1篇江都市农林局

作者

  • 155篇陈益泰
  • 41篇王树凤
  • 40篇何贵平
  • 38篇孙海菁
  • 29篇施翔
  • 19篇吴天林
  • 18篇姜景民
  • 16篇刘军
  • 15篇饶龙兵
  • 12篇段红平
  • 11篇潘红伟
  • 9篇卓仁英
  • 9篇姜荣波
  • 9篇李恭学
  • 9篇陈雨春
  • 8篇杨卫东
  • 6篇郭洪英
  • 5篇徐爱春
  • 5篇杨汉波
  • 4篇骆秀琴

传媒

  • 47篇林业科学研究
  • 7篇林业科技通讯
  • 6篇林业科学
  • 5篇浙江林业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防护林科技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林业实用技术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土壤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6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废弃尾矿上利用固氮植物直接播种造林进行植被恢复方法
废弃尾矿上利用固氮植物直接播种造林进行植被恢复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灌木型或牧草型固氮植物;2)种子处理;3)划播种沟;4)在播种沟中播入经处理的灌木型或牧草型固氮植物种子;5)播种完毕后,...
潘红伟陈益泰吴天林王树凤
文献传递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被引量:24
2001年
以南方 6个省 8个地点的种子为试材 ,研究发现南酸枣在种子形态、种子大小、苗期生长节律和造林初期生长量上均存在种源差异。西部种源种子明显小于东部种源 ,偏南部种源的苗木生长停止期较迟 ,江西会昌种源生长最佳 ,其 2年生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超过试验群体平均值的11.75%和 8.2 1%。南酸枣幼年期生长迅速 ,在优良圃地条件下育苗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 10 .8万株。
陈益泰李桂英何贵平封剑文刘化桐
关键词:南酸枣种源变异种子形态育苗密度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天然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被引量:27
2008年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粉种子局限传播、微环境异质性和居群密度等。
刘军陈益泰孙宗修姜景民何贵平饶龙兵吴天林
关键词:毛红椿微卫星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被引量:5
1996年
分析了两片杉木子代林伐桩和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条数量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伐桩萌条数量在产地间、产地内家系间及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有中等以上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在37%~39%之间;产地的遗传方差分量与产地内家系间的相近。伐桩萌条数量与基径粗度的关系随伐桩年龄的变化而表现不一;不同砍伐季节伐桩萌条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杉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有效萌条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的萌芽能力有较高的重复力。
何贵平陈益泰支济伟封剑文蔡宏明张新法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
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杂交试验被引量:11
2011年
为发掘利用孝顺竹在耐寒性和纤维品质方面的优良遗传基因,开展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孝顺竹花期较长,柱头可授性好,花粉生活力高,非常适宜作为杂交的亲本。孝顺竹×麻竹杂交后,以母本自交苗为对照,筛选出10株表型杂种,4个月龄时10株表型杂种的叶长、叶宽、叶长/宽、地径、发笋数、叶片形状、叶脉数、叶鞘高度、叶鞘繸毛、叶耳、叶舌等性状均介于母本自交子代与父本自交子代之间。AFLP标记分析表明:10株子代引入的父本特异位点占21.97%~28.10%,聚类分析显示10株杂种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分别与父本和母本相聚。多数杂交子代在苗期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势,15个月龄时杂种个体间秆箨刺毛性状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袁金玲顾小平岳晋军马乃训陈益泰
关键词:孝顺竹开花生物学杂交麻竹
环杭州湾林业生态景观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陈益泰吴明李俊祥孙海箐史久西杨学军姜景民黄一青王树凤蒋小留骆成方陈雨春
针对杭州湾及其他沿海、海江滩涂造林绿化树种缺乏、绿化技术不足的生态技术需要,筛选出耐盐耐湿耐污染乔灌优良树种和品系40多个;编制完成了环杭州湾生态区划、绍兴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提出了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和林业景观动态变化关系;...
杉木新造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初报被引量:5
1993年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造林时,以营造纯林为主,整地方式又以全垦挖大穴或火烧炼山后挖大穴较常见。由于南方雨水充沛,雨量集中,而且常有大雨、暴雨出现,使得新造林地发生大量水土流失,在坡度较大地段,甚至出现滑坡,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以杉木新造林地为对象,设置径流场。
何贵平陈益泰封剑文蔡宏明
关键词:杉木造林地地表径流土壤侵蚀
香椿种源苗期性状变异与原产地生态因子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为系统揭示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变异规律以及与原产地生态因子间典型相关程度,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35个种源3个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抗冻性3个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7、0.782和0.950,说明香椿苗期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主要受较强的遗传力控制,综合选出7个速生、抗冻的优良种源;香椿苗期性状与原产地生态因子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苗期性状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纬度变异为主,来自偏南、偏西的种源比偏北和偏东的种源生长快,但抗冻性差。
刘军陈益泰姜景民姜荣波张海燕曹永康蔡宏明
关键词:香椿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生态因子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2 )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 ,杉 2∶檫 1(32 .4 2 6t· hm-2 )、杉 3∶檫 1(2 8.635 t·hm-2 )和杉 5∶檫 1(2 5 .82 3t· hm-2 )混交林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 .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 2∶马 (檫 )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何贵平陈益泰胡炳堂封剑文刘化桐蔡宏明
关键词:杉木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土壤肥力纯林
桤木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建立桤木属植物AFLP体系,筛选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本研究以欧洲桤木(A.glutinsoa)为材料,对AFLP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DNA质量和浓度,酶切,扩增体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扩增稀释产物3.0μL,酶切时间以5 h,连接16 h,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为宜。确定桤木AFLP-PCR 20μL的反应体系:模板DNA 300 ng,10×Taq DNA聚合酶Buffer(含Mg2+)2.0μL,dNTPs0.3μL,引物1.0μL,Taq DNA聚合酶0.6 U,加ddH2O至20μL,并利用建立的体系筛选出7对扩增条带多、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桤木属植物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适合桤木属植物的引物,为今后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行桤木属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
关键词:AFLP多态性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