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箴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地震
  • 3篇减灾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质
  • 2篇架构
  • 2篇防震
  • 2篇防震减灾
  • 1篇地壳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传播
  • 1篇地震地质特征
  • 1篇地震构造
  • 1篇地震环境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科技
  • 1篇地震破坏
  • 1篇地震预警
  • 1篇地震灾害

机构

  • 11篇福建省地震局

作者

  • 11篇陈箴
  • 8篇王洪涛
  • 2篇丁学仁
  • 1篇黄宗林
  • 1篇龙清风
  • 1篇王耀东
  • 1篇史粦华
  • 1篇叶培荣
  • 1篇陈兆煌
  • 1篇陈莹
  • 1篇黄天洲
  • 1篇黄昭
  • 1篇黄向荣
  • 1篇林思诚
  • 1篇林树
  • 1篇李华

传媒

  • 7篇福建地震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中国八级大震...
  • 1篇中国建筑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数字地震架构之研究
2001年
本文根据“数字地球”的一般原理 ,和对福建地震工作的总体了解 ,对作为“数字福建”有机组成部分的“数字地震”的架构进行了研究。
王洪涛陈箴
关键词:数字地球数字地震
城市化防震减灾经济性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化顺利发展服务。
王洪涛陈箴
关键词:地震破坏城市化防震减灾
福建省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9年
本文从本区独特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关系出发,论述地震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只有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方可保障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洪涛陈箴
关键词:地震环境负面效应防震减灾对策可持续发展
闽台地球动力学及其能态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是菲律宾海板块凸向亚欧大陆俯冲-碰撞异常岛弧带。福建位于台湾岛弧西侧活动地块。闽台独特的构造格架、地球动力学状态和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成为研究海陆板块俯冲-碰撞效应及其对板内地震活动影响天然地区。本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地热场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详细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与强震构造等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板缘-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性。试图为本区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王洪涛陈箴
“9.21”台湾地震灾害与减灾应急救助对策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大地震,是近代史上台湾西部地区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本文阐述了这次地震的地震活动特点、地震破坏、震灾以及救灾应急援助对策等方面,并探讨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丁学仁陈箴陈莹李华
关键词:地震灾害减灾对策灾害特点
文献传递
火药式可控震源的应用和探讨
黄一飞陈箴
关键词:炸药震源震源机制燃烧室地震波传播
福建地震科技进展三十年
2000年
本文把福建省地震科技走过的三十年历程 ,按发展的脉络分成三个阶段 :1 970~1 978;1 979~ 1 90 0 ;1 991~ 2 0 0 0 ,按学科分成 1 2个科学问题来进行论述 :①区域地震地质与地震烈度区划研究 ;②地壳结构与区域地球物理场 ;③地震与地壳形变 ;④第四纪活动断裂与地震 ;⑤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⑥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动力学特征 ;⑦地震与地壳—地慢热状态 ;⑧GPS测量与现今地壳运动 ;⑨二程地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 ; 城市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地震—地下流体地球化学 ; 地震预期进展 ,旨在让人们对三十年来福建地震科技发展的面貌及内涵有一个概略认识。
王洪涛陈箴
关键词:地震科技
厦门-金门大桥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与桥线选择之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
王洪涛陈箴黄宗林
关键词:地震构造
闽台区域地球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该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震源动力学参数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强震构造等的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板缘-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以期为闽台区域的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王洪涛陈箴
福建省志·地震志编撰
林思诚史粦华陈桑陈箴丁学仁黄向荣林树王耀东叶培荣黄昭龙清风申平陈兆煌黄天洲林颐耀
该项目全省首次详细介绍1970-1998约30年间福建省防震事业发展变化过程。并在总结分析全省地震科研成果基础上,全面、系统的分析福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孕育、发展规律。研究工作对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原始资料、档案的整理、...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志编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