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艺

作品数:77 被引量:32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关节
  • 17篇生物力学
  • 10篇膝关节
  • 9篇诱发电位
  • 9篇置换术
  • 9篇软骨
  • 9篇生物力学研究
  • 9篇细胞
  • 9篇骨折
  • 9篇关节置换
  • 9篇成形术
  • 8篇运动诱发电位
  • 8篇监护
  • 8篇骨水泥
  • 7篇膝关节置换
  • 6篇手术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磷酸钙
  • 6篇骨细胞

机构

  • 41篇广州医科大学
  • 36篇广州医学院第...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怀化市第一人...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公安边防...
  • 1篇大良医院

作者

  • 77篇陈艺
  • 52篇白波
  • 30篇张姝江
  • 10篇吴景明
  • 10篇卢伟杰
  • 10篇林志雄
  • 8篇姚咏嫦
  • 7篇黎文
  • 7篇陈玉书
  • 6篇钱东阳
  • 6篇余楠生
  • 6篇李之琛
  • 6篇莫建文
  • 6篇刘琦
  • 5篇吴梅祥
  • 5篇董伟强
  • 4篇孙辉
  • 4篇胡海澜
  • 4篇田联房
  • 4篇廖壮文

传媒

  • 26篇中华关节外科...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YAG激光照射对可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脉冲能量的Er:YAG激光照射对可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IPS e.max CAD)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96个5 mm×5 mm×5 mm的IPS e.max CAD试件,依据预处理方式分为8组:对照组(A组)、氢氟酸酸蚀组(B组)、不同脉冲能量Er:YAG激光组(C组100 mJ、D组200 mJ、E组300 mJ、F组400m J、G组500 mJ、H组600 mJ),每组12个样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陶瓷表面微观形貌,并测试其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结果 C^H组SBS均大于B组,其中F组SBS最大,为(24.12±1.91)MPa,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显示,A组光滑平整,B组形成均匀的针尖状凸起结构,激光组逐渐形成排列规则的圆柱状凸起结构,其中G、H组表面有破坏痕迹。结论 400 mJ Er:YAG激光照射可作为IPS e.max CAD陶瓷粘接前的有效预处理方法。
侯晔坡沈仁泽陈路沅陈艺江颖彤李菁梅高杰
关键词:ER:YAG激光玻璃陶瓷粘接强度原子力显微镜微观形貌
髋臼旋转截骨术时髋臼后上方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比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时于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骨并检测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臼后上方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α,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骨后的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骨块进行植骨,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骨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植骨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骨前后两组间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骨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骨组。结论髋臼旋转截骨后,在髋臼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骨,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骨块与宿主骨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臼后上方骨的储备量。
向珊珊陈艺傅明张志奇杨子波白波廖威明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旋转截骨术骨移植
以骨骼肌肉系统为例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临床医学本科小班第三学期开展的骨骼肌肉系统整合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整合思路、课程实施方案、实践成效、主要问题及反思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初步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基础和临床学科全线整合的实施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及建议。
陈艺黄婉丹严广斌钟树栅董伟强白波
关键词:器官系统课程整合临床教学
半月板不同切除术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半月板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共12个膝关节标本,分为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后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和半月板全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全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全切除组),每组测量4个标本,标本重复使用。应用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日本Nenicon角度测量仪测量各组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胫骨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10°、20°、30°、60°、90°时胫骨旋转角度平均分别为4.9°±0.8°、9.2°±0.8°、11.4°±0.8°、12.1°±0.5°、12.4°±0.5°。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及半月板金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屈曲0—30°时胫骨旋转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30°~9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部分切除对伴随屈曲运动的胫骨旋转运动形式无明显影响。但膝关节屈曲0~30°过程中,半月板全切除对胫骨旋转角度有明显影响。
孙辉白波廖壮文陈艺张妹江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胫骨生物力学
人骨形态蛋白-2可调控系统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构建携带四环素真核诱导表达系统(Tet-on)调控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 BMP-2)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可控的成骨活性细胞。方法设计目的基因h BMP-2引物,将扩增纯化的目的基因h BMP-2定向克隆至携带Tet-on的慢病毒GV347载体上并测序鉴定产物。h BMP-2-GV347质粒、空载的GV347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感染293T细胞以收获慢病毒浓缩液。用h BMP-2-GV347慢病毒转染大鼠BMSCs,得到h BMP-2阳性表达细胞,探索转染最佳感染复数(MOI)。用CCK8法比较BMSCs转染前后的增殖活性;强力霉素(DOX)诱导打开Tet-on,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后各组BMSCs中BMP-2蛋白及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后得到目的基因h BMP-2,定向克隆至携带Tet-on系统调控的GV347质粒上,经酶切后电泳、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携带可调控系统的h BMP-2-GV347质粒。h BMP-2-GV347质粒与空载GV347质粒分别感染293T细胞后获得h BMP-2-GV347慢病毒浓缩液。在DOX诱导下,h BMP-2-GV347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内表达BMP-2蛋白。h BMP-2-GV347慢病毒载体转染最佳MOI值为9,且转染后的BMSC细胞增殖能力较普通BMSC强,并在DOX浓度为10μg/ml诱导下稳定表达BMP-2蛋白和RNA。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携带Tet-on系统调控h BMP-2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BMSCs后在DOX调控下可持续高效表达BMP-2蛋白。
白波黄弘轩黄芳立张姝江杜秀藩钱东阳陈艺姚咏嫦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慢病毒属多西环素
两种软骨组织工程新型复合支架材料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聚谷氨酸苄酯-co-聚谷氨酸(PBLG-co-PGA)改性2种常规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胶原与壳聚糖),比较其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探索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用PBLG-co-PGA改性胶原和壳聚糖,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接触角、体外降解性能、拉伸强度、细胞黏附率及细胞相容性等性能的检测和比较。结果随PBLG-co-PGA含量的增加,PBLG-co-PGM/胶原、PBLG-co-PGA,毒聚糖复合材料的降解速度减慢,接触角逐渐减小,PBLG-co-PGA,胶原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选用PBLG-co-PGA质量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以兔软骨细胞进行细胞黏附率和细胞相容性实验,与无PBLG-co-PGA的单纯胶原或单纯壳聚糖材料比较,细胞黏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兔软骨细胞在PBLG-co-PGA/言聚糖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优于其他3种材料(P〈0.05)。结论经PBLG-co-PGA改性后的壳聚糖和胶原材料,可以调节材料的降解速度,改善壳聚糖亲水性,增加胶原拉伸强度,并且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PBLG-co-PGA,瘩聚糖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促细胞增殖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
张姝江周秀苗周嘉安王迎军陈艺
关键词:软骨胶原壳聚糖
椎弓根钉固定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评价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采用12具国人新鲜脊柱尸体标本(T11-L3),预损伤后压缩法模拟失去前柱支持,完全不稳...
叶劲陈艺莫茅白波陈伟明万松吴锋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椎体成形术胸腰椎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相邻椎间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跨节段3椎体4枚、经骨折伤椎3椎体5枚及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相邻椎间盘应变的影响,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国人新鲜脊柱尸体标本(T11~L3),模拟失去前柱支持的完全不稳定L1椎体爆裂性骨折。实验分三组:跨节段固定组(4枚钉组)、5枚钉组和6枚钉组。每个标本依次进行完整状态、跨节段3椎体4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4枚钉组)、3椎体5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5枚钉组)、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状态(6枚钉组)的试验测试。应用混合力-位移控制加载的六自山度机器人实验装置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方式,测试上、下相邻椎间鼎的应变,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随着螺钉数的增加,固定节段相邻椎间盘(T11,12、L2,3)应变逐渐增大。上位相邻椎间盘(L11,12)仅在轴向旋转状态下,6枚钉组和5枚钉组与4枚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枚钉组与5枚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状态下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下位相邻椎间盘(L2-3)任何状态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3椎体4枚椎弓根钉、经骨折椎3椎体5枚椎弓根钉、经骨折椎3椎体6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随着螺钉数的增加,邻近椎间盘应变增加,且上位相邻椎间盘廊变增加更为明最,其退变的可能性大于下位相邻椎间盘。
陈艺白波吴景明孙辉田联房邓国勇吴梅祥廖壮文
关键词:胸椎骨折固定术生物力学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3例(65%),节段性不稳6例(30%)。以颈椎间盘脱出为主要表现7例(35%);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7例(35%);在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上,伴有节段性椎间不稳或椎间盘脱出6例(30%)。20例术后随访9~84个月,平均36.5个月。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黎文林志雄陈艺余楠生吴梅祥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功能恢复节段性不稳椎间不稳
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胸椎结核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中CSEP+TES-MEP联合监护。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 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结果 CSEP监测成功率为100.0%(27/27),TES-MEP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联合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CSEP阳性1例,TES-MEP阳性7例,其中,CSEP+TES-MEP均为阳性的1例,CSEP阴性而TES-MEP阳性6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1例。结论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提高监护效果。
陈艺黎文刘琦林志雄张兴洁
关键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胸椎结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