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键

作品数:60 被引量:426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乌龙茶
  • 15篇茶叶
  • 12篇香气
  • 11篇鲜叶
  • 10篇萎凋
  • 10篇茶树
  • 9篇茶品
  • 8篇多糖
  • 8篇模式识别
  • 8篇儿茶
  • 8篇儿茶素
  • 8篇茶多糖
  • 7篇白茶
  • 6篇生化成分
  • 6篇儿茶素类
  • 6篇茶鲜叶
  • 5篇性状
  • 5篇遗传性状
  • 5篇杂交
  • 5篇色谱

机构

  • 60篇福建省农业科...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60篇陈键
  • 45篇陈林
  • 39篇王丽丽
  • 36篇宋振硕
  • 25篇张应根
  • 19篇杨军国
  • 13篇尤志明
  • 9篇邬龄盛
  • 8篇王振康
  • 6篇杨如兴
  • 6篇郭吉春
  • 6篇陈泉宾
  • 5篇陈志辉
  • 5篇余文权
  • 5篇张文锦
  • 3篇张磊
  • 2篇黄世忠
  • 2篇王秀萍
  • 2篇何孝延
  • 2篇杨卫

传媒

  • 12篇茶叶学报
  • 10篇茶叶科学技术
  • 7篇福建农业学报
  • 6篇茶叶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福建茶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贵州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全国茶业科技...
  • 1篇福建省科协第...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龙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06年
阐述了乌龙茶资源、育种、栽培、加工、机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及乌龙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依靠现代科技进步,选育出高优乌龙茶新品种,配套以栽培、加工等重要技术措施是全面提升乌龙茶产业及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杨如兴陈键
关键词:乌龙茶品种资源栽培
一种茶叶萎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包括箱体、多层的放置茶叶的隔板和箱门;每层所述隔板内部以S形的排布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且循环管上连有雾化装置;隔板底部有石墨...
王振康张应根邬龄盛陈泉宾陈林陈键王秀萍黄世忠
文献传递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相对较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二维散点视图可作为茶叶分类识别的一种重要判别工具。4种茶类以乌龙茶的香型种类最为丰富,绿茶与鲜叶原料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较为接近,白茶与红茶香气组成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乙腈、4-乙基苯甲酸-2-苯基乙酯类似物、反式-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等可视为乌龙茶有别于其他3种茶类(绿茶、白茶和红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化学分类及其工艺品质的目标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关键词:茶叶加工茶叶种类香气组分模式识别
醇沉分级粗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变化机制被引量:20
2016年
以粗茶多糖提取物为原料,设置50%、60%、70%、80%、90%等5个浓度梯度乙醇沉淀分级制得茶多糖样品TPs-50、TPs-60、TPs-70、TPs-80和TPs-90,探明其沉淀分级特性、抗氧化活性表达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TPs-50和TPs-80得率可达到9%以上,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为TPs-60>TPs-50>TPs-70>TPs-90>TPs-80。TPs-80中茶多糖含量为8.06%,占总析出量的14.76%,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占总析出量的43.8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趋势为TPs-50>TPs-60>TPs-70>TPs-80>TPs-90,还原力亦呈降低趋势,与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检测分析茶多糖样品中抗氧化组分含量发现,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类、总黄酮、咖啡因等组分皆有析出,析出量以TPs-50中最高。除茶多糖外,其他抗氧化组分析出量TPs-60、TPs-70和TPs-80之间逐渐变大,TPs-90中骤减至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总黄酮和咖啡因与茶多糖样品抗氧化活性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而茶多糖亦有正相关性,却未呈显著性相关,表明其抗氧化活性的表达更多依赖于其他活性组分的协同作用。
杨军国陈键王丽丽宋振硕陈林
关键词:茶多糖乙醇组成成分抗氧化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21
2015年
萎凋是影响白茶、红茶和乌龙茶风味品质的重要工序。本文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茶样可按嫩度划分为两个类群,且在萎凋过程中均有按鲜叶减重率(0%、15%、30%、45%、60%)区分倾向,而使之区分的游离氨基酸特征组分主要有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随着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尤其是在减重率30%以后,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茶样在二维空间的分布渐趋离散,即不同品种茶样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模式愈加多样。茶鲜叶各游离氨基酸在萎凋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差异明显,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茶氨酸含量逐渐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萎凋工艺的茶叶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关键词:茶鲜叶萎凋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
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2023年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特色小众茶类,其风味品质的形成与生产调控技术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介绍了白茶产品的主要种类与品质影响因素,并对其风味品质形成的生化基础、加工和贮藏过程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萎凋过程生化成分的代谢机理和基于鲜叶原料、萎凋工艺、干燥技术、压饼造型、创新工艺和仓贮陈化等方面的主要品质调控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实现白茶产品的分类评价与风味品质的定向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陈林陈键宋振硕王丽丽张应根项丽慧林清霞
关键词:白茶风味化学
鲜叶、绿茶和白茶化学组分比较及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选用3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春季一芽二、三叶鲜叶及制成的绿茶和白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WE)、茶多酚(TPs)、氨基酸类(FAAs)、黄酮类(Fs)、可溶性糖(WSS)、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学组分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茶中WE、TPs、儿茶素类含量最低,FAAs、Fs和没食子酸(GA)含量最高;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且低含量组分如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Tyr)和胱氨酸(Cys)等占总量比值最高。鲜叶中可溶性糖(WSS)含量最高。以咖啡碱(CAF)为主的生物碱含量变化较不明显。DPPH清除试验表明,福云6号和福鼎大毫茶品种制成的绿茶清除活性强于其鲜叶和白茶;茶树品种间来看,福安大白茶清除DPPH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清除能力与TPs和EGC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同等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与白茶化学组分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FAAs和Fs,其清除DPPH活性能力与TPs和EGCG呈显著正相关。
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键张应根陈林
关键词:茶鲜叶绿茶白茶化学组分清除自由基
粗茶多糖的膜-纤维素柱色谱分离过程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以粗茶多糖为原料,经膜分离-纤维素柱色谱法制得分级纯化茶多糖TPs-1、TPs-2和TPs-3,分析比较其清除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活性变化及其总抗氧化活性表达。结果表明,以10000~20000D的茶多糖为对照,经DEAE-纤维素52吸附分离后分级茶多糖溶液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性减弱;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之间来看,DPPH清除率TPs-2>TPs-3>TPs-1,抑制羟基能力TPs-2>TPs-1>TPs-3,抗超氧阴离子活力TPs-1>TPs-2>TPs-3,总抗氧化能力与还原力以TPs-2活性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糖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抑制羟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表达源于茶多糖的含量变化。
杨军国宋振硕陈键王丽丽林清霞陈林
关键词:茶多糖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4种风味铁观音的滋味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本试验将市售铁观音划分为"正炒"、"消青"、"拖酸"、"浓香"等4种风味,分别进行不同时间单次冲泡处理,对冲泡茶汤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冲泡3min时,可较好反映各种风味的感官品质特点。冲泡茶汤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正炒"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和可溶性糖总量较低;"消青"铁观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拖酸"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总量最丰富;"浓香"铁观音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含量高于其他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从生化成分浸出效率来看,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及简单儿茶素更易浸出,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及可溶性糖浸出量较低,揭示了不同风味铁观音冲泡时的滋味变化。
陈键宋振硕王丽丽陈林
关键词:铁观音感官审评
高抗氧化活性茶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产品得率、茶多糖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先70%醇提+后水提和先水提+后70%醇沉等2种提取方式对茶多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水提+后70%醇沉相比,采用先70%醇提+后水提制备的粗茶多糖得率低,而多糖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则极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料液比和温度对粗茶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性影响,料液比对粗茶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影响,乙醇浓度则呈显著性影响粗茶多糖产品得率。为获得高活性且含量高的粗茶多糖,最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0℃和提取时间20 min。
杨军国宋振硕王丽丽陈键陈林
关键词:茶多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