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涛
- 作品数:111 被引量:1,22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GIS的旧城改造开发容量的研究——以南阳市旧城更新改造为例被引量:12
- 2005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城市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入手,提出了旧城改造开发容量的概念、模型,土地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土地等级评价因素权重的AHP模型;以旧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约束条件,以经济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旧城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上限模型,及基于市场行为的经济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下限模型,使旧城改造始终处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序控制之中;并以ARCGIS为平台,结合南阳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得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专题数据地图,对在GIS平台下合理确定旧城改造的开发容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 颜文涛邢忠张庆
- 关键词:旧城改造AHP模型GIS
- 变相位笼型异步电动机调速原理研究
- 该文在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对交流电机调速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电机--变相位笼型异步电动机,并对该型电机结构及运行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变相位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电磁物理过程的分析,按照该型电机内部...
- 颜文涛
-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稳态特性仿真模型动态特性
- 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适应性智慧及启示被引量:14
- 2018年
- 河流水系是影响城市形态发育演变的重要因素。以成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比较法,探讨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经历了二江珥城、二江抱城、二江环于城中的两次转变;从水系格局和自然过程的适应性、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形态功能与水系格局的适应性等方面,剖析成都城水关系的适应性智慧;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三个方面,提出对当代生态城市实践的若干启示。
- 颜文涛颜文涛赵敏华邹锦
- 关键词:城市形态
- 水环境问题与保护方法初探——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
- 结合重庆市梁滩河水环境现状,并对梁滩河水体污染、生态环境和管理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加强污水处理工程、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等水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及依法治水和加强管理措施,对重庆市加强梁滩河水...
- 杨俊颜文涛
-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建设
-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68
- 2012年
-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低碳排放已成为土地利用调控的新课题。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直辖以来重庆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并对重庆市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7-2008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重庆市碳排放从1 158.29万t增加到2 892.75万t,其中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建设用地年碳排放达1 214.92~2 987.29万t,排放强度为2.49~5.04 kg/(m2a),耕地年碳排放从126.3万t降为111.13万t;林地为主要的碳汇,由于林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的年碳吸收量由182.43万t增加到205.17万t。对重庆市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下的碳排放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重庆市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3.99%,但碳排放总量显著增加,为10 381.19万t,因此面临的减碳任务非常严峻。
- 肖红艳袁兴中李波颜文涛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 城市污水管道预报健康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根据现状管道破坏的可能性及其环境影响后果等因素,建立了城市污水管道预报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城市污水管道预报健康度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四川岳池城东新区城市污水管道的预报健康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到的预报健康度可为确定污水管道检测的优先次序提供依据,健康度较低的管道应优先被检测;在灰色关联评价法中,将模的大小与夹角的大小结合起来,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污水管道与虚拟最健康管道的接近程度;采用多时段管道评价矩阵可避免评价模型的奇异性。
- 颜文涛陈朝晖何强龙腾锐
- 江南圩田的法与式: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形态增效被引量:15
- 2018年
-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剖析其间蕴含的8个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反思当下圩田地区建设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探讨传统江南圩田生态智慧对当代圩田地区发展与规划实践给予的启示:"顺水而为"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形成三生融合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以及与水相协调的传统社会治理系统。
- 汪洁琼唐楚虹颜文涛
-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系统服务水生态生态智慧
- 基于水环境效应的城市土地使用生态规划:研究综述
- 城市水环境恶化及其导致的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典型环境问题.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城市土地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关键空间驱动因素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化流...
- 颜文涛周勤叶林
-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 多空间尺度水治理视角下的深圳与大湾区区域关系重塑
- 2025年
- 从珠三角到大湾区,水是其中塑造和再塑造“城市-区域关系”的核心自然资源要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和人工景观要素。历史上,珠三角地区被江河入海带动泥沙淤积,及人工筑围、堆填改变陆海界面等水陆互搏过程所深刻影响。在当代,东江、西江水系,与复杂的人工调水基础设施,支撑了连绵城镇化发展,形成了此地从“网络式的、容易变动、充满竞争的城镇体系”,到“去边界化显著”的大湾区格局。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影响,深圳作为一个特区城市在大湾区的崛起中,始终面临水资源匮乏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矛盾。为化解这种矛盾,深圳经历了从地方间协商到区域统筹以调取水资源的不同阶段,发生了与国家、省、其他地市和香港地区等多尺度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本文基于地方档案文献、访谈和历史地图图形分析,回溯深圳地区从宝安县到经济特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水资源获取及其规划,探讨水资源跨区转移如何从水循环、社会经济、政治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重新定义深圳的“城市-区域关系”。文章发现,深圳在愈来愈依赖区域水资源供给的过程中,增强了与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增强了与地方和省政府间的协商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城镇网络等级序列中贡献了不平等的生态影响,并开始尝试作出生态补偿。文章关注城市与区域环境的互动过程,为城市-区域关系研究引入水资源要素的新视角,并对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资源分配、环境变迁、多尺度治理主体互动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和认识。
- 张云婕侯丽颜文涛
- 关键词:城市与区域规划
- 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根据现状管道破坏数据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后果建立了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属性理论提出了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四川岳池城东新区城市污水管道的实际健康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城市污水管道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的实际健康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城市污水管道实际整体健康状况,可为确定管道维护顺序和维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颜文涛龙腾锐陈朝晖何强
- 关键词:管道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