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雪芸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祖细胞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祖细胞
  • 4篇血管新生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3篇心肌
  • 3篇缺血组织
  • 3篇转染
  • 3篇裸鼠
  • 2篇心肌梗死
  • 2篇酸性成纤维细...
  • 2篇重组腺相关病...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腺相关病毒
  • 2篇基因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颜雪芸
  • 7篇陈书艳
  • 6篇荣烨之
  • 5篇周卿
  • 5篇王飞
  • 5篇陈书艳
  • 4篇周卿
  • 4篇舒红
  • 4篇王飞
  • 4篇许勤
  • 3篇张琼
  • 3篇林强
  • 2篇李毅刚
  • 2篇王飞
  • 1篇舒红
  • 1篇周卿

传媒

  • 4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6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溶液)、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 mg·kg-1·d-1)、中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2 mg·kg-1·d-1)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50 mg·kg-1·d-1),予连续灌胃2周。2周后处死动物,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4 d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LNSd、LNDd明显增大(P值均<0.01),FS、LNEF明显减小(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中剂量组梗死心肌占心肌切面总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 <0.05);中剂量组梗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总重量百分比明显减小(P
周卿陈书艳林强张琼颜雪芸王飞
关键词: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心肌左心室心肌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溶液)、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 mg·kg-1·d-1)、中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2 mg·kg-1·d-1)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50 mg·kg-1·d-1),连续灌胃2周。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周卿陈书艳林强张琼颜雪芸王飞
关键词:RHOA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血管急性梗死聚合酶链反应法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裸鼠缺血组织血管新生
目的本研究拟将体外扩增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鼠下肢缺血模型上,观察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细胞培养:应用Histopaque-1077(Sigma),通过密度梯度离心,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
陈书艳许勤王飞周卿颜雪芸舒红荣烨之
文献传递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及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颜雪芸陈书艳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发生细胞治疗
转染分泌型aF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转染分泌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基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扩增EPC,将编码人分泌型aFG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dno-associated virus, AAV)转染EPC (EPC-aFGF),同时设立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EPC-GFP)和未转基因的EPC组(EPC)。转染后3 d,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aFGF的分泌情况,并以MTS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 Transwell测定迁移能力,以及在基质胶上的血管生成能力和撤除血清与生长因子后的抗凋亡能力。结果ELISA检测表明转染目的基因EPC上清中的aFGF的量明显增加(P<0.05)。MTS测定显示EPC-aFGF的增殖能力具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其迁移至Transwell下室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在基质胶上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明显增加,且在撤除血清和生长因子后,凋亡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转染分泌型aFGF基因能够增强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抗凋亡能力,为增强内皮祖细胞功能,提高其成血管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
陈书艳王飞颜雪芸李毅刚
关键词:转染祖细胞重组腺相关病毒PROGENITOR上清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裸鼠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裸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从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EBM~2培养基因培养7天后,获得内皮祖细胞。将1×106个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下肢缺血裸鼠体内(8只),对照组(8...
陈书艳许勤王飞周卿颜雪芸舒红荣烨之
文献传递
转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促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血管新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转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慢性心肌缺血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aFGF基因导入内皮祖细胞。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冠状动脉移植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aFGF)、未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和PBS。移植前、后4周分别进行ECT、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以测定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获取缺血区心肌标本进行α-SMA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aFGF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前各组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移植后4周EPC-aFGF组血液灌注缺损面积较其他组减少(P<0.05),射血分数较其余组增加(P<0.05),侧枝循环呈现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EPC-aFGF组血管密度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 0.05),Western blot测定EPC-aFGF组的缺血心肌内有aFGF的表达。结论转染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促进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为转基因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陈书艳王飞周卿颜雪芸舒红李毅刚
关键词:转染灌注缺损侧枝循环
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从猪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置于EGM-2培养基中培养,通过挑选细胞集落并对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来鉴定内皮祖细胞。结果显示猪的内皮祖细胞为长梭形或纺锤形并呈集落生长,能够吞噬已酰化低密度脂蛋(ac-LDL)并结合凝结素BS-1,同时具有内皮细胞标志CD31、flk-1和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这些结果表明能够从猪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为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陈书艳王飞周卿颜雪芸许勤舒红荣烨之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外周血集落血分CD31纺锤形
aFGF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内皮祖细胞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研究含分泌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p-haFG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感染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方法 用PCR法将FGF-4的信号序列与原始的aFGF基因连接,形成sp-haFGF基因。将此目的基因克隆到AAV载体质粒pAAV-IRES-hrGFP中,并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转染HEK293细胞,获得编码sp-haFGF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用浓缩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EP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情况,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sp-haFGF在EPC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含有sp-haFGF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将其感染EPC后,约20%-30%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用RT-PCR法从被感染细胞中扩增出一条长约560bp的基因条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被感染细胞中haFGF蛋白的表达。结论 编码sp-haFGF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够有效地感染EPC,并在EPC中表达haFGF,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的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血管新生奠定基础。
陈书艳颜雪芸王飞周卿荣烨之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腺相关病毒内皮祖细胞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裸鼠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裸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从人自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置于EBM -2培养基内培养7d后 ,获得内皮祖细胞。将1×106个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下肢缺血裸鼠体内 (8只 ) ,对照组 (8只 )通过尾静脉注入等量的PBS。移植后第28d ,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和生理学评估。结果内皮祖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6.4±40.5)/视野 ,(53.65±14.02)/视野 (P<0.01)] ;内皮祖细胞组的肢体致残率 (25 % )较对照组 (50 % )减少。结论体外扩增的内皮祖细胞移植能够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并能减少肢体的致残率。
陈书艳许勤王飞周卿颜雪芸舒红荣烨之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