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金利

作品数:21 被引量:152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调强
  • 8篇适形
  • 8篇适形放射
  • 8篇适形放射治疗
  • 8篇放疗
  • 7篇调强适形
  • 7篇调强适形放射...
  • 7篇乳腺
  • 7篇腺癌
  • 6篇乳腺癌
  • 4篇术后
  • 4篇胶片
  • 3篇电离室
  • 3篇照射
  • 3篇照射野
  • 3篇射野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保乳
  • 3篇保乳术

机构

  • 20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21篇马金利
  • 9篇蒋国梁
  • 7篇陈佳艺
  • 6篇傅小龙
  • 6篇郭小毛
  • 4篇吴开良
  • 4篇李龙根
  • 3篇杨昭志
  • 3篇章真
  • 3篇李炯雁
  • 3篇俞晓立
  • 2篇张丽
  • 2篇冯炎
  • 2篇廖源
  • 2篇梅欣
  • 2篇蔡钢
  • 2篇蒋国樑
  • 2篇陈剑
  • 1篇谢耩
  • 1篇曹璐

传媒

  • 9篇中华放射肿瘤...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放疗技术的正常肺剂量比较
目的 比较逆向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正常肺组织剂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术后放疗的169例患者.
李薇薇马金利陈佳艺章真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方法 2010—2013年本中心前瞻性收治20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采用IMRT全乳45 Gy分25次同期瘤床加量0.6 Gy/次总量60 Gy5周完成方案。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验发生2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患侧乳腺和瘤床平均PTV为529.2cm^3和92.9cm^3。同侧肺V20为17.2%。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Dmaan为531cGy。根据CTCAE3.0标准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0、1、2级分别为8.0%、63.0%、29.0%,其中发生湿性脱皮者占10.5%。因素分析显示影响2级皮肤反应因素为瘤床PTV、全乳PTV(P=0.031、0.000)。185例患者完成了美容效果自评,其中优、良、一般患者分别为50例(27.1%)、111例(60.0%)、24例(12.9%)。患者中位随访38(2.56)个月,3年LC率为98.7%。结论全乳放疗同期大分割瘤床加量技术可以取得较低的急性皮肤反应和较好的美容效果,3年临床结果显示LC率良好。
杨昭志俞晓立梅欣马金利潘自强陈星星张丽吴炅邵志敏陈佳艺郭小毛
在线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通过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在线测量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及图像引导后的残余误差,确定前列腺癌患者外照射治疗计划中CTV外放PTV的边界大小.方法 入选7例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每例患者每周至少行KV-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次.采用常规皮肤标记激光对位后采集图像,将所获得CB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灰度自动配准.计算摆位误差并进行在线评价,若摆位误差>2 mm则调整治疗床进行纠正.纠正后重新采集CBCT图像进行配准,计算残余误差.根据摆位误差和残余误差分别计算纠正前后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 共获取197幅KV-CBCT图像.7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3.1和2.1、1.5和1.8、4.2和3.7 mm,外放边界分别为9.3、5.1、13.0 mm.经KV-CBCT引导纠正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系统残余误差和随机残余误差分别为1.1和0.9、0.7和1.1、1.1和1.3 mm,外放边界分别为3.4、2.5、3.7 mm.结论 在线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可减小前列腺癌患者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CTV外放PTV边界可缩小至3~4 mm.
李炯雁郭小毛姚伟强王艳阳马金利陈佳艺章真冯炎
关键词:摆位误差
全面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概念被引量:4
2004年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内容非常广泛,文章主要介绍全面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概念。
马金利蒋国樑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学验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2
2004年
模体内剂量实测为基础的验证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主要剂量验证方法。该文将胶片剂量仪和针点电离室作为主要测量工具,介绍了剂量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并选择1例鼻咽癌患者,介绍模体内剂量实测为基础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方法。
马金利蒋国樑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电离室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验证被引量:12
2001年
马金利蒋国梁龚卿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照射野体位
局部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靶区勾画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局部晚期和区域复发性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累及范围的分析,探讨常规区域淋巴结放疗技术对淋巴引流区照射的合理性,并为合理的靶区勾画原则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搜集2003--2009年本院收治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和局部一区域复发性乳腺癌患者11l例胸部CT片。将淋巴结引流区分为以下亚结构:锁骨上内侧组(sc—M)、锁骨上外侧组(sc—L)、第1站腋窝淋巴结(ALN—I)、第Ⅱ站腋窝淋巴结(ALN-Ⅱ)、第Ⅲ站腋窝淋巴结(ALN-Ⅲ)、锁骨下淋巴结(IFN),肌间淋巴结(RN)、内乳淋巴结(IMN)。统计各亚结构累及淋巴结频率及解剖特征。结果共111例患者199处亚结构进入分析,其中sc—M33处,sc—L21处,ALN—I30处,ALN-Ⅱ25处,ALN-Ⅲ和IFN35处,RN27处,IMN28处。锁骨上及腋窝是累及频率最高区域,达72.3%。SC中心平均深度分别为内侧组33.48mm(〉3cm者51.5%),外侧组45.62mm(〉3cm者71.4%)。局部晚期患者和术后患者淋巴结在腋静脉头侧与脚侧比分别为5:20和64:28。IMN除2处外余26处均位于1~3肋间。复发IMN中心距表皮和体中线平均距离分别为24.23mm和29.38mm,与内乳血管横向距离为6.19mm,纵向距离为5.73mm。结论区域淋巴结个体差异变化较大,传统固定野照射技术无法达到合理的剂量覆盖,建议采用CT定位为基础的三维适形计划优化。
陈剑马金利张盛箭杨昭志蔡钢冯炎郭小毛陈佳艺
关键词:靶区勾画区域淋巴结
手术中放疗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放疗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术后放疗通常采用全乳房照射50~ 55 Gy后,用电子线针对瘤床加量10 ~ 16 Gy.这种照射方式的总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7周时间,瘤床加量时靶区的定义往往不够精确.研究发现,保留乳房术后,有85%的局部复发发生在手术部位[1],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全乳放疗的必要性,部分乳腺照射的技术应运而生.术中放疗( 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直接给予瘤床一定剂量的单次照射[2].该技术的优点是可在肉眼直视下确定瘤床,较术后放疗提高了靶区的精确性,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并缩短放疗的疗程等.
李炯雁马金利陈佳艺郭小毛
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系统日常质量保证程序的建立及剂量参数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建立该系统的日常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程序并评价其剂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QA程序包括安全性及功能性和能量指标及输出剂量的测试,并对2年来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剂量参数的稳定性。结果: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测试结果均正常;4、6、9和12 MeV电子束的能量指标分别为(0.666±0.015)mm、(0.839±0.009)mm、(0.781±0.010)mm和(0.724±0.009)mm,输出剂量误差分别为(0.511±0.671)%、(0.278±0.516)%、(0.368±0.532)%和(0.382±0.912)%,均符合相应标准且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建立的日常QA程序适合于术中放疗系统,且该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汪隽琦马金利胡伟刚孙力宁
关键词:术中放疗稳定性
窄带野胶片检查在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中作用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窄带野曝光的胶片在检测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中的作用和多叶准直器的质量保证。方法  (1)故意造成某些叶片含有不同大小的误差 ,确定肉眼可发现的误差最小值 ;(2 )改变源 片距离和曝光剂量 ,进一步突出所能发现的误差 ,确定最佳曝光条件 ;(3)随机产生含有不同大小误差的叶片序列文件 ,在最佳条件下每间隔 2cm曝光 ,冲洗 ,盲法观察 ,确定胶片检查叶片位置误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通过检查叶片位置误差间接地检查马达状态和托架的稳定性。结果 肉眼检查时 ,窄带野曝光的KodakX OMAT V胶片可以发现小至 0 .2mm的叶片位置误差 ,拟定最佳曝光条件为源 片距离 80cm、直线加速器 6MVX线曝光机器跳数 2 5MU。以是否等于 1mm为判断标准检查叶片位置误差的灵敏性为 73.4 % ,特异性为 96 .4 %。检查未发现 >0 .2mm的叶片位置误差 ,即未发现马达故障或托架不稳定的现象。结论 窄带野曝光的胶片检查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建议采用研究拟定的最佳曝光条件定期检查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误差 ,以此间接检查马达状态和托架稳定性。
马金利蒋国梁傅小龙廖源吴开良周莉钧
关键词:多叶准直器X线胶片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