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长胜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口腔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唇裂
  • 1篇胸片
  • 1篇样癌
  • 1篇药物
  • 1篇腮腺
  • 1篇腮腺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酸钠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指数
  • 1篇透明质酸钠
  • 1篇透明质酸钠治...
  • 1篇黏液
  • 1篇黏液表皮样
  • 1篇黏液表皮样癌

机构

  • 7篇临汾市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马长胜
  • 2篇杨舸
  • 1篇张海钟
  • 1篇温伟生
  • 1篇张亮梅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活习惯与口腔健康
2011年
提到生活习惯,不少人就认为这是生活小事。有的人甚至会说,习惯成自然嘛!难道这与口腔健康还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可不能小看生活习惯,它与口腔健康息息相关。有人说的好: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之本,不良的习惯是百病之源。也有人说:好习惯是健康的伙伴,坏习惯是疾病的朋友。而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将综述保持口腔健康的一些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影响口腔健康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马长胜
关键词:良好生活习惯口腔健康不良生活习惯坏习惯
老年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方法:老年人基底细胞癌34例,成年对照19例,两组对照比较,分析老年人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成年组间的性别构成、病损部位、临床分型、发病时皮肤病损、复发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中男性患者比例(70.6%)明显高于成年组(52.6%);老年组中病损部位在鼻和鼻唇皱折的患者比例高于成年组;老年组的临床分型中结节型和色素型比例较高;老年组发病时出现皮肤病损的患者比例高于成年组;老年组复发率为11.8%,低于成年组31.6%。结论:老年人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手术扩大切除是治疗并防止复发的有效手段。
马长胜
关键词:老年人基底细胞癌外科颌面部
颌下腺肌上皮癌3例被引量:3
2003年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是与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WHO在1991年的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良恶性肌上皮瘤分别列入腺瘤类和癌类,并将肌上皮癌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是与涎腺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肌上皮癌十分罕见,并且多发于腮腺,笔者曾收治3例发生于颌下腺者,且首次手术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
马长胜张海钟温伟生杨舸
关键词:胸片手术治疗
口腔蓝痣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口腔蓝痣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口腔蓝痣的诊断、治疗及文献复习。结果:本文报道的口腔蓝痣发生于硬腭部,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口腔蓝痣虽然少见,但应与相关疾病鉴别,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治疗。
马长胜
关键词:口腔蓝痣
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四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7年
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腮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全部腮腺恶性肿瘤的0.5%~2%[1,2]。其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例原发性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基本情况: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腮腺鳞癌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头、面、颈部无恶性肿瘤。
马长胜杨舸
关键词:腮腺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靶向药物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实质是退行性的关节病变。在临床中,通过影像学和关节内镜等检查可以发现有关节骨、软骨和关节盘的退行性改变。骨关节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影响进食及语音,临床检查在关节运动时可闻及连续的摩擦音或多声的破碎音,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闻及关节杂音,甚至有些患者因关节杂音而就诊。
马长胜张亮梅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关节盘疼痛指数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运动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传统MillardⅡ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作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通过充分解剖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通过唇裂手术在鼻小柱、鼻翼基部的切口分离患侧鼻翼软骨,并将鼻翼软骨及皮肤悬吊固定,矫正鼻翼塌陷,术后安置合适的鼻膜,并要求出院继续佩戴鼻膜9至12月。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本法矫正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58例。结果 58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嵴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并同时矫正鼻畸形,是一种综合修复单侧唇裂的良好方法。
马长胜
关键词:单侧唇裂鼻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