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群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通过p38 MAPK和STAT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改善学习记忆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在电针改善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90只,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糖尿病模型大鼠中出现认知障碍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大鼠予针刺"后三里""内庭"及"胰俞",其中"后三里"和"内庭"予以电针干预,每周6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周。针刺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随机血糖值;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和STAT3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随机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IL-6、IL-1β、TNF-α、p38 MAPK、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IL-6、IL-1β、TNF-α、p38 MAPK、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和STAT3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STAT3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P<0.001,P<0.05)。结论:电针可以抑制糖尿病认知
- 袁爱红曹江鹏杨骏宋小鸽查必祥高志群叶敏
- 关键词:电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2 s,脉冲总数1000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化瘀通络灸法治疗(百会穴压灸和神庭穴、大椎穴悬起灸)。2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持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与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效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1)抑郁症状与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降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更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更短、波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效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改善轻、中度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睡眠效
- 沈蓉袁爱红唐友斌高志群解鸿宇朱少全刘友祥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功能睡眠效率
-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针灸优化方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偏瘫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风偏瘫患者2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康复组、针灸康复组,每组90例,实际完成241例,各组分别为77例、81例、83例.分别于治疗前...
- 杨骏袁爱红高志群
- 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DPN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均西医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及针刺治疗,疗程均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神经病变证候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 汪瀚鲍远程杨文明王晓旸韩辉高志群汪美霞董婷张利容刘芝修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针刺神经传导速度
-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 高志群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康复
- 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DPN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均西医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及针刺治疗,疗程均2个月。...
- 汪瀚刘芝修鲍远程杨文明王晓旸韩辉高志群汪美霞董婷张利容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洗法针刺疗法
- 针灸康复优化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
- 目的1.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2.比较分析针灸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各15例。针刺组每天单纯针刺治疗一次,康复组每天单纯康复治疗一次,针康组每天...
- 高志群
-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针刺康复
- 文献传递
- 手法复位加腹针治疗颈椎病所致眩晕40例观察
- 2009年
- 高志群
- 关键词:腹针治疗手法复位眩晕病所颈椎生理弧度关节错缝
- 针灸与推拿治法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 2020年
-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治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起始与结束时间分别为2017年1月和2019年6月,在此期间内随机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于研究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确诊为脑梗死后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编号,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针灸联合推拿治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肢体运动功能量表)、ADL(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组间FM、ADL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针灸联合推拿治法的实施有着较好的效果,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 高志群
- 关键词:针灸脑梗死临床疗效
- 活血化瘀法论治帕金森病被引量:14
- 2014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上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为其病理特征[1]。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其发病率明显,据统计我国年龄〉65岁人群,发病率为1.7%,全国将近有170万帕金森病患者[2]。
- 江海林杨文明高志群汪瀚
-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瘀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