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艳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9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微卫星
  • 3篇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基因定位
  • 2篇分子标记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锈病
  • 1篇野生
  • 1篇野生二粒小麦
  • 1篇育性
  • 1篇育性恢复
  • 1篇育性恢复基因
  • 1篇斯卑尔脱小麦
  • 1篇条锈病
  • 1篇偏分离
  • 1篇片段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魏艳玲
  • 3篇倪中福
  • 3篇孙其信
  • 3篇刘保申
  • 3篇解超杰
  • 2篇曹永国
  • 2篇孙兰珍
  • 2篇王国英
  • 2篇高庆荣
  • 2篇戴景瑞
  • 2篇王守才
  • 2篇窦秉德
  • 1篇李传友
  • 1篇杨作民
  • 1篇谢友菊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玉米F_2群体中偏分离RFLP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研究了利用玉米85个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玉米自交系7922与5003杂交 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8.33%的标记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而表现偏分离,发现了2个偏分离的染色体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的 umc128-umc107和第3染色体上的 asg24-asg48,其偏分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配子体选择。
曹永国王国英王守才魏艳玲卢江谢友菊戴景瑞
关键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偏分离玉米
利用小麦微卫星标记定位一个来自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被引量:59
2001年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寻找和创造新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是解决抗源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G - 30 5 -M对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流行小种 1 5号表现免疫 ,用G - 30 5 -M与小麦品种 781杂交并用京 41 1回交 (G - 30 5 -M 781 京 41 1 3) ,成功地将G - 30 5 -M的抗白粉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中。遗传分析表明转入小麦中的抗病性苗期表达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该基因暂定名为MlG。用 96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 1 67株的抗性分离家系进行了SSR分析 ,发现引物WMS5 70扩增产物在抗感个体间存在多态性。经分离群体验证 ,抗病基因MlG与小麦染色体 6AL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5 70连锁 ,遗传距离为 1 4.9± 3.0cM ,据此将MlG定位于 6AL。根据系谱和基因位点分析 ,推断MlG基因是不同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一个新基因。
解超杰倪中福孙其信杨作民刘保申魏艳玲
关键词: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微卫星标记基因定位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被引量:56
2002年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 4个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 2 73有连锁关系 ,该育性恢复基因与Xgwm11、Xgwm18和Xgwm2 73的遗传距离为 6 .5 4± 4 .37cM ,与Xg wm2 6 4a的遗传距离为 5 .71± 4 .10cM ,这 4个引物可应用于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2 73定位于 1BS ,说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位于 1BS ,但它在 1BS上的相对位置与Rfv1有所不同 。
刘保申孙其信高庆荣孙兰珍解超杰李传友倪中福窦秉德魏艳玲
关键词: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SSR分子标记微卫星
RAPD and ISSR Markers of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for Aegilops kotschy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Wheat被引量:10
2002年
LK783 was found to be a good fertility restorer for K-type male sterility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RAPD and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polymorphism) markers were employed to map the major restoring gene in LK783. Maintainer and restorer DNA pool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extreme sterile and fertile plants among KJ5418A//911289/LK783 F 1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Four hundred and eighteen RAPD primers and 33 ISSR primers were used for screening polymorphisms between the two pools, and amplification bands using a RAPD primer of OPK18 and an ISSR primer of UBC-845 were found polymorphic between the two pools. Link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OPK18 450 and UBC-845 800 were linked to the restoring gene in LK783.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storing gene and OPK18 450 was (15.07±6.28) cM (centiMorgan),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storing gene and UBC-845 800 being (8.20±4.85) cM. The marker of UBC-845 800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1BS by amplifying nulli-tetrasomics and 1B ditelosomics of Chinese Spring with the primer of UBC-845, indicating that the restoring gene in LK783 was located on 1BS. The breeding for new fertility restorer lines of K-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wheat would be facilitated by using the two markers.
刘保申孙其信孙兰珍高庆荣解超杰窦秉德倪中福魏艳玲张延传
关键词:WHEATRAPD
玉米RFLP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矮生基因定位被引量:53
1999年
以 792 2× 5 0 0 3的杂交F2 作为构图群体 ,构建了具 85个RFLP标记的玉米遗传图 ,覆盖玉米基因组的 1 82 7.8cM ,标记间平均间距为 2 4.4cM .田间采用 1 0× 1 1简单矩形格子设计考察了 1 0 6个F2∶3 家系的株高 ,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QTL) ,可将自交系 5 0 0 3的致矮作用剖分为 5个QTL ,其中 2个为主效QTL ,1个是具增效作用的ph1 ,位于第 2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5 1 .8% ;另 1个是具致矮作用的ph3,位于第 5染色体上 ,与矮生突变基因bv1的图位相同或相近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38.6 % .
曹永国王国英王守才魏艳玲卢江谢友菊戴景瑞
关键词:玉米矮生性基因定位
来自斯卑尔脱小麦的两个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该论文所涉及的研究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目标,直接针对抗条锈病基因,应用抗病性分离群体,借助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旨在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用的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为抗病基因累加等育种策略提供便利.经过对两个抗条锈病因的...
魏艳玲
关键词:抗条锈病基因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微卫星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