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弘
- 作品数:26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新时期党的文化民主建设考察
- 2010年
- 文化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指导文化民主建设的基本方针,制定了文化民主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实践中逐步以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重点,推进文化民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展中国新时期文化民主建设的历史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廓清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理论提供了历史依据,有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 黄天弘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
- 探索农村教育新方法 实现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 2005年
- 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农村教育的新方法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农村教育必须符合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次,要树立农村教育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思想;第三,农村教育应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途径。
- 黄天弘
-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文明
- 浅析法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以法治国,兼用术势,法为根本,术势为辅,是法家的基本思想。法的平等性、明确性、威吓性、现实性这四个特征,决定了法是治国的重要工具,而术、势是法得以实现的保障。法家思想对春秋战国及后世的封建主义法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纷争不断的战国时期,起到了整治社会秩序、富国强兵的积极作用,但其固有的弊端及秦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教条化,最终断送了秦王朝。
- 黄天弘徐靖波
- 关键词:法家春秋战国
-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民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农民"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制约培养新型农民的因素,使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处于一个艰难的历程。解决新型农民问题,要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出发,从不同地区出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实际目标。只要长期不懈地推进新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农村现代化才能实现。
- 黄天弘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民农村教育
- 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文化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形成了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理论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党的文化现代化理论不断得到发展...
- 黄天弘
-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历史演进
- 文献传递
- 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
- 2010年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民主法制、依法治国、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作了方向性和理论性指导。在实践中,按照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制度建设、民主执政、党内民主、人权保障等方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国情性、时代性、互动性、同一性、渐进有序性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黄天弘
- 关键词:民主政治
- 研究性教学视域下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11年
- 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一种符合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为内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展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内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在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
- 黄天弘
-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股票市场的“规模效应”被引量:1
- 2004年
- 黄天弘
- 关键词:股票市场市盈率效应市场结构
- 论清末民初豫北现代依附性经济的形成被引量:2
- 2009年
- 19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以西方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开始在中国出现。在不平等条约和落后的封建经济条件下,中国早期现代经济具有依附性特征。1898年,英国福公司攫取了河南焦作煤矿的开采权和铁路修筑权,从此外国资本直接入侵豫北,依附性经济也随之而生。豫北现代依附性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后的豫北地区带来了现代工业和新的经济关系,却也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那就是剥削与压迫。现代化在落后国家形成的历史表明,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要享受到现代化的果实,必须摆脱殖民主义依附或从属的枷锁,实现民族独立,现代经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 黄天弘
- 关键词:清末民初
- “有田者必自耕”与“耕者有其田”——两种土地思想的比较被引量:3
- 2001年
- 王源与孙中山是两位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前者为清初激进的反对封建土地兼并的思想家,后者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分别生活在清王朝前后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时代因素的影响,王源与孙中山都特别关注当时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土地问题,并分别就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王源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惟农有田”论及“有田者必自耕”的口号。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打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本文就王源与孙中山的两种土地思想作一比较。
- 黄天弘
- 关键词:耕者有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