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栋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气动
  • 6篇气动热
  • 6篇飞行
  • 6篇飞行器
  • 5篇高超声速
  • 5篇超声速
  • 4篇气动热环境
  • 3篇热流
  • 3篇复杂外形飞行...
  • 3篇表面热流
  • 2篇弹道
  • 2篇三角翼
  • 2篇数据库
  • 2篇热环境
  • 2篇热环境设计
  • 2篇环境设计
  • 2篇基于数据
  • 2篇基于数据库
  • 2篇隔热
  • 2篇隔热系统

机构

  • 12篇中国运载火箭...
  • 4篇北京临近空间...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航天空气动力...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空气动力学国...

作者

  • 15篇黄建栋
  • 7篇聂春生
  • 3篇钱炜祺
  • 3篇周宇
  • 2篇邵元培
  • 2篇杨驰
  • 2篇李宇
  • 1篇余西龙
  • 1篇汪球
  • 1篇何开锋
  • 1篇赵伟
  • 1篇王立新
  • 1篇吴颂平
  • 1篇孔轶男
  • 1篇苗文博
  • 1篇张青青
  • 1篇周禹
  • 1篇李林
  • 1篇袁军娅

传媒

  • 4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兵工学报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OD方法的复杂外形飞行器热环境快速预测方法被引量:9
2017年
使用CFD数值方法获得三维热环境数据库,利用本征正交分解对CFD数据库进行降阶处理,结合相应的基系数插值方法,快速预测出未知状态下满足精度要求的表面热环境参数。以Hermes外形为研究对象,建立热环境数据库,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预测未知来流状态下模型表面热流,并和CFD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不损失预测精度。分析了数据库包络性对重构精度的影响。实现了沿给定弹道的三维热环境快速预测。该方法能够反映真实的热流空间分布特征,快速获得精确的激波干扰区热流,有力地弥补了工程算法的不足。
聂春生黄建栋王迅李宇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动气动热本征正交分解代理模型
纯碳/碳材料烧蚀对飞行器等离子体流场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高速飞行器表面的防热材料在气动加热产生的高温下会分解烧蚀,烧蚀产物进入空气边界层流场后,与流场中的高温空气进行复杂化学反应,对飞行器周围空气流场中组分浓度和等离子体分布产生影响。通过高频等离子体风洞,采取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产生超音速高温气流,在相同外形的纯碳碳材料模型和铜制水冷模型周围形成高温绕流流场。利用朗缪尔探针对距离模型不同高度位置的电子数密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纯碳/碳材料模型处于明显的烧蚀状态时,烧蚀产物会对流场中的电子数密度产生影响,电子数密度低于铜质水冷模型纯空气绕流流场的电子数密度;纯碳/碳材料模型的多个试样在发生烧蚀后的流场电子数密度均随着质量烧蚀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纯碳/碳材料烧蚀产物仅影响距离壁面一定距离流场的电子数密度,远离壁面的流场中电子数密度与纯空气流场接近。
聂春生袁野周禹黄建栋陈轩张青青
关键词:烧蚀
高焓流动中电子密度的静电探针测试技术研究
2016年
高焓激波风洞能够产生模拟高马赫数飞行条件的气流总温,是研究高温气体效应以及通讯中断问题的有效地面试验设备.本文在JF-10高焓激波风洞总焓16 MJ/kg、总温7900 K的高超声速试验气流状态下,采用能够获得足够空间分辨率且不影响流场结构的针状探针,发展了静电探针测试技术并对10°尖劈模型流场进行了电子密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探针能够获得模型流场空间电子密度分布规律且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恒定偏压方法能够获得耦合流场参数的无量纲电子密度,而发展的新型高频扫描电路能有效降低扫描电路中的干扰噪音,提高测量的精度,获得定量电子密度值.
汪球黄建栋聂春生赵伟余西龙
关键词:激波风洞电子密度
高超声速非平衡气动加热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高超声速非平衡流动气动加热的精确预测是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设计了外形简单的球柱测热模型,采用表面溅射金Au和二氧化硅SiO_2的方法改变了模型和塞式量热计表面的催化特性,并在电弧风洞中开展了高超声速非平衡流动气动加热试验,获得了近完全催化壁及近非催化壁两种条件下模型表面的气动加热数据.通过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对高温化学非平衡气动加热的数值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表面材料的催化特性对非平衡气动加热有显著影响,测热模型的球面上催化效应影响明显,完全催化热流要高于非催化热流,而柱面上催化效应较弱;数值模拟得到的不同壁面催化条件之间热流差异大于地面试验结果;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完全催化壁热流相差在5%以内,完全非催化壁热流相差超过10%.
聂春生李宇黄建栋苗文博
关键词:高超声速气动加热风洞试验数值模拟
表面热流可辨识性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表面热流的可辨识性分析可用于飞行器防热层内温度测量精度和测温点位置的确定,在工程上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从无量纲分析和仿真辨识出发,根据防热层材料热物性系数、测点位置、表面热流的频域特性等参数对表面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了表面热流辨识问题的相似参数:基于表面热流频率参数的傅立叶数。此后,以这一傅立叶数为判据,针对不同测量误差值的情况初步建立起了表面热流可辨识性的准则和分析方法。
钱炜祺周宇邵元培杨驰黄建栋
关键词:表面热流可辨识性
完全催化壁驻点高超声速流动加热地面模拟方法研究
2018年
在地面高焓风洞中准确模拟高超声速头部驻点区化学反应流动加热,从平衡边界层和冻结边界层驻点气动加热公式出发,分析了离解焓对不同催化特性驻点加热的影响、地面风洞非平衡来流条件下头激波后的流场参数变化规律和与天上飞行条件的差异,分析了壁面催化特性对流场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地面高焓风洞模拟完全催化壁驻点气动加热的模拟准则:只要在风洞条件下实现对驻点压力ps、驻点速度梯度βe、来流总焓hs的模拟,则能够复现天上状态的气动热载荷。针对不同半径的飞行器头部驻点开展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表明:地面风洞无法完全模拟飞行器头部绕流流场参数,材料的催化特性对壁面附近流场中的N、O组元和壁面热流影响较大;地面风洞采用半径1∶1的模型模拟完全催化壁驻点加热会偏低于天上状态,而根据三参数模拟准则确定的模型尺寸能够同时复现天上状态驻点区的焓、压力、热流,且随着飞行器头部半径增大头部驻点线近壁面附近的温度、组元N、O梯度与天上会趋于一致。
聂春生黄建栋徐晓亮曹占伟
关键词:高超声速驻点气动热
矢量喷流对无尾三角翼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本文就矢量喷流在无尾三角翼飞机上的气动干扰特性展开了数值计算研究,重点考察了喷口位置和喷流强度对三角翼侧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中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流动控制方程,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时间迭代采用...
黄建栋吴颂平
关键词:矢量喷流三角翼
文献传递
变几何域传热的表面热流反演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变几何域的表面热流反演是一类特殊的热传导逆问题,在再入飞行器烧蚀型防热材料的表面热流反演中具有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变几何域传热的正问题计算方法进行了校核验证,然后建立了求解变几何域表面热流反演问题的顺序函数法和共轭梯度法;给出了这两种反演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推导,并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反演方法都能计算出较好的反演结果,并且算法受测量噪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反演算法能适应不同的几何域变化函数,但几何域变化量的测量误差在表面热流的反演结果中会有较为直接的反映。
邵元培钱炜祺周宇杨驰黄建栋
关键词:共轭梯度法
涡流控制在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全隐身布局飞行器采用无尾飞翼布局,此种布局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动态特性上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造成了飞行器稳定和操纵的困难。通过对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进行涡流控制,可以产生较大的控制力矩,从而对飞机进行纵向和航向的控制,改善飞机的操纵效率。控制力矩是非线性变化的,其大小与飞机飞行状态(迎角、速度等)以及喷流的状态(喷流速度、喷孔位置、喷流方向等)有关。将喷流产生的控制力矩应用于飞机的控制,通过对增加喷流后飞机静操纵特性的分析,表明其改善了飞机静操纵特性和隐身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孔轶男黄建栋王立新李林
关键词:小展弦比飞翼涡流控制
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表面热流辨识方法被引量:14
2012年
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其内部的热传导方程是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对应的热传导逆问题称为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本文建立了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两种表面热流辨识方法:顺序函数法和共轭梯度法,介绍了这两种辨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算法推导,并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辨识,结果表明:两种辨识方法虽然在算法构造、计算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能给出较好的辨识结果,并且算法受测量噪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钱炜祺周宇何开锋袁军娅黄建栋
关键词:共轭梯度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