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丽
- 作品数:156 被引量:6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补硒前后人群心电图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索亚硒酸钠对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发病村祥云县大松坪村委会子甲登自然村和牟定县高平村委会方屯自然村为干预点,选择祥云县大松坪村委会王家自然村和牟定县高平村委会杜大屯自然村为对照点,于2005-2006年干预点村民普服亚硒酸钠,干预前后进行人群心电图检查。结果2005年干预点干预前(17.63%)、后(18.79%)心电图异常率比较(χ2=1.142,P>0.05),2006年干预点干预前(8.73%)、后(14.11%)心电图异常率比较(χ2=2.964,P>0.05);同期比较,干预前2006年(8.73%)低于2005年(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2,P<0.05)。对照点干预前(10.37%)和干预后(19.11%)心电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95,P<0.05);同期比较干预前2006年(13.18%)高于2005年(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6,P<0.05);干预后2005年(21.05%)心电图异常率高于2006年(17.06%)干预前相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5)。结论亚硒酸钠干预措施有效。
- 杨林王跃兵黄文丽柯春荣李文娟李忠勇李兆祥董兴齐
- 关键词:亚硒酸钠心电图
-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潜伏期初探被引量:4
- 2011年
-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是30多年来发生在云南部分山区的、以猝死为主要表现的地方性疾病,虽然经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然病因未明,因而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云南省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柯春荣陈白云黄文丽张灿钟赵溯段炳华李鸿钧林灿松
- 关键词:潜伏期病因研究
- Sindbis病毒的研究进展
- 2001年
- Sindbis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Sindbis病毒对人类引起以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为主要症状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952年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捕获的单条库蚊中首次分离到Sindbis病毒,并命名为AR339株[1],之后在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都有发现.
- 黄文丽
- 关键词:库蚊伊蚊染色体组库蚊属伊蚊属SINDBIS
- 2015年禄丰县2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总结分析禄丰县2015年2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死亡特点和尸检结果,探索危险因素,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和科学依据。方法对禄丰县2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和调查,收集病例的发病死亡经过、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对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对3个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常规毒物检测和f法医病理学检查。结果共发生5例猝死病例,其中4例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事件2中的3例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为家庭聚集性,且病例间有血缘关系;4例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分布在1个镇2个自然村,为新发病区村;3例猝死病例经法医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致死性疾病或病变,法医病理诊断结果1例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2例为心源性猝死;常规毒物检测均为阴性;少数密切接触者有CK、CK-MB、MYOG非特异轻度升高;3户猝死农户在猝死事件发生前1周均食用过野生菌。结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病例法医病理学检查无明确的致死性疾病或病变发现,主要表现为心源性猝死;事件2中3例云南不明原因病例为家庭聚集性,且有血缘关系;部分密切接触者有心肌酶轻度升高,但为非特异性;混合食用多种野生菌为可疑危险因素。
- 李加国董毅雷普平马琳习严梅华明贵刘应先黄文丽杨林唐雪
- 关键词:不明原因猝死聚集性心源性病理
- 首次从啮齿类和食虫类动物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被引量:5
- 1992年
- 1988年,我们从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卵形硬蜱及患者血液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1990年,又从该地区10种95只啮齿类中查到森林脑炎病毒抗体;并从社鼠(R.confucianus)、小林姬鼠(A.sylvaticus)和灰腹鼠(R.eha ninus)等8种啮齿类及食虫类中分离到15株病毒,选三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中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与东北株及从卵形硬蜱、患者分离的森林脑炎病毒一致。从啮齿类及食虫类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啮食类和食虫类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的保存方面起重要作用。
- 侯宗柳黄文丽自登云龚正达雷亚民
- 关键词:森林脑炎病毒啮齿类
- YN87448病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及其克隆方法
- 一种YN87448病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及其克隆方法,该克隆方法将全基因分15片段,用RT-PCR方法扩增相应cDNA,连入pGEM-T载体,利用通用引物测序,在病毒基因序旬扩增引物设计上,选择甲病毒保守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设...
- 梁国栋周国林李蕾付士红金奇张海林黄文丽侯云德
- 文献传递
-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1989年从云南省怒江州捕获的两组卵形硬蜱和一高热患者血中分离到3株病毒,对乳小白鼠和鸡胚敏感,并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上增殖产生病变。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血凝最适pH为6.2和6.6。电镜观察病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40~62nm.不耐酸,不耐乙醚,属RNA病毒。保护力试验表明森林脑炎病毒免疫血清对新分离株有保护作用,经交叉血抑试验、交叉中和试验鉴定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蜱媒脑炎亚组中的森林脑炎病毒。
- 黄文丽侯宗柳自登云龚正达雷亚民
- 关键词:森林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
- 云南七个家庭不明原因猝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索云南不明原因猝死(SUD)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前瞻性的调查2005年发生在云南的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分析了具有聚集性特征的7个家庭及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通过对2005年发病的7个发生聚集性猝死的家庭及其相关病例的调查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现死者和同发病例除具有头晕、乏力、甚或反复晕厥等共同症状外,尤其采用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道症状将聚集性病例分为两大类:(1)具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性死亡:多可以寻找到共同的可疑饮食史,或具有发病过程中类似的实验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剧烈升高到降低恢复的过程。(2)没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死亡:这组聚集死亡和同发病例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首例死亡与续发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差异大,续发病例发病到死亡时间短,死亡前缺少或无症状。(3)能得到的心电图显示为显著的长Q—T间期和ST—T改变。结论云南SUD具有时间、空间和人群高度聚集的特点,其中家庭/时间聚集性特征的猝死更是研究的主体,它很难用某一疾病来解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可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粗分为两种不同特点的猝死。没有发现有遗传性疾病和(或)传染病的特征。由于其病因不明,故还需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 张健施国庆黄文丽鲍建中叶少东任金马李兆祥俞梦越高鑫王跃兵罗彤李重建杨林任晓庆赵塑宋来凤牛存龙王红月赵红Robert.E Fountaine杨崇福浦介麟杨跃进曾光
- 关键词:猝死
- 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中心肌炎病例的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观察分析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病例心肌炎的病理改变特点,探讨心肌炎在这类猝死中的作用。方法心肌炎的病理诊断参照 Dallas 和世界心脏联合会的标准。分析云南省1991-2006年进行猝死监测期间收集的尸检病例29例,其中14例为心肌炎病例。心肌炎患者年龄8~68岁,平均30岁。男9例、女5例。回顾流行病学资料,核查心脏标本,观察心脏等器官的组织切片,其中3例做了心脏传导系统检查。结果心肌炎共14例,占尸检病例的48%。其中淋巴细胞性心肌炎11例,中性粒细胞性心肌炎3例。心肌炎均表现为局灶性,未见弥漫性心肌炎。仅20%(8%~42%)的心肌组织切片可检出炎性病灶,病灶多分布在左心室侧壁,少数在室间隔和右心室部心肌。病灶区心肌细胞形态损伤多数较轻微,个别病例出现片状心肌溶解或凝固性坏死。多数病变为急性炎,也可见机化和急性损伤共存。4例还伴有心包炎,1例伴亚急性心内膜炎,3例行传导系统检查者中1例炎症波及房室结。心脏外观多无异常,仅2例左室或全心扩大。5例伴有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结论心肌炎是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的主要病变之一,病理表现以局灶性为主,病变形态提示病毒和细菌性感染均有可能,但是,尚不能确定心肌炎症与中毒的关系。心肌炎的病因及其与猝死聚集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红月黄文丽杨崇福宋来凤赵红任金马李兆祥刘孝柏王跃兵刘继海孟晓林施国庆浦介麟杨跃进曾光
- 关键词:猝死心肌炎尸体解剖
- 我国分离的甲病毒YN87448株基因组序列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6
- 1998年
- 我国分离的甲病毒YN87448株基因组序列的初步分析周国林梁国栋李蕾付士红金奇张海林黄文丽侯云德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国林梁国栋李蕾付士红金奇侯云德);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张海林黄文丽)。199...
- 周国林梁国栋李蕾付士红付士红张海林金奇侯云德
- 关键词:甲病毒基因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