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引经药醋柴胡对索拉非尼在大鼠血液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引经药醋柴胡对索拉非尼在大鼠血液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醋柴胡组。醋柴胡组按醋柴胡的给药剂量分低、中、高(600mg/kg、1200mg/kg、2400mg/kg)3个小组,对照组给蒸馏水,连续灌胃5天后各组均按65mg/kg剂量灌胃索拉非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脏中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醋柴胡组的索拉非尼在肝脏中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柴胡可以增加索拉非尼在大鼠肝脏中的浓度。
- 何春晓张贝贝郑蕾黄翔艾进超施思卢红阳张沂平
- 关键词:醋柴胡索拉非尼药物浓度
- 使用HPLC-DAD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HPLC-DAD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采用HPLC-DAD法进行梯度...
- 万海同何昱黄翔张茹萍张恒义周惠芬盖玉权赵涛付巍邢攀科
- 克拉霉素微丸上药包衣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索克拉霉素微丸上药包衣工艺改进,以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方法研究粉末上药、液体上药、附聚上药3种方法对克拉霉素载药微丸收率及上药表面状态的影响。选择不同包衣增重处方,研究包衣增重对微丸收率的影响。结果 3种方法上药,上药次数越多,收率越低;而包衣增重越多,收率越低。液体上药所得载药丸芯表面状态要优于其他两种上药方式。结论要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须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减少上药次数和降低包衣增重。
- 鄢丰黄翔艾进超张茹萍付罗平
- 关键词:克拉霉素微丸上药包衣
- 奥利司他细粉及组合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利司他细粉,将奥利司他原料经‑5℃~0℃低温研磨得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奥利司他细粉,具有很好的紧密度、休止角、均匀度等特性,载药量高。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奥利司他细粉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高,含量稳定,具有...
- 黄翔鄢丰韩敏傅立峰欧亚华张洪记
- HPLC测定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及其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索拉非尼含量,并探索大鼠血浆中索拉非尼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0.05%甲酸和0.05%三乙胺的水溶液-乙腈(35∶6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5nm。结果 索拉非尼浓度在0.4~12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为1.470%。大鼠按65mg·kg1灌胃给药,给药2.5h后,其血浆中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为2.830μg·mL1。结论 本法可用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同时可检测大鼠血浆中索拉非尼的浓度。
- 何春晓黄翔孙燕雯何昱张茹萍卢红阳严叶萍张沂平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索拉非尼
- 基于脑微透析技术的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药效学研究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含量的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方法,运用UV-VI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有效部位(总黄酮)...
- 黄翔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中药复方脑微透析脑缺血
- 文献传递
- HPLC-DAD法与UV-VIS法对丹红注射液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有效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丹红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定量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330nm、280nm;柱温30℃。有效部位以芦丁为对照品,UV-VIS法进行测定。结果:样品中6种成分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8%,100.86%,100.44%,98.73%,101.35%,100.17%。10批丹红注射液每1mL含6种有效成分的总量>11.50mg;总黄酮>9.00m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黄翔何昱杨洁红张宇燕万海同赵涛付巍邢攀科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
- “以学生为中心”促教学创新
- 2013年
-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强调教师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强调教学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 韩进周惠芬万海同葛立军黄翔
-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丹参红花微透析回收率的体外测定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红花提取液中3种有效成分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迷迭香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以丹参红花为模型药物,对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行探索。方法 利用微透析法获得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梯度洗脱测定透析液中待测成分含量,计算丹参红花体外回收率,考察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在丹参提取液、红花提取液和丹参红花提取液透析媒介中回收率变化情况,并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3种待测成分在30 min内达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6)。当灌流速度为1.0μL·min-1时,混合标准液中丹参素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的回收率依次为11.05%,5.81%,6.73%,随着透析媒介中物质数量的增多,特定成分的回收率有下降趋势,在相同浓度下回收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少,但与透析媒介中该成分的浓度无关。结论 微透析技术可以用于丹参红花复方药动学研究。本实验建立的HPLC-DAD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丹参红花回收率的测定方法。微透析实验应考虑影响回收率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以方便微透析检测。
- 黄翔万海同张恒义何昱孙燕雯张宇燕曹阳韩进何春晓杨洁红赵涛付巍
- 关键词:中药复方微透析
- 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有效部位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丹红注射液质量标准及其稳定性。方法丹红注射液中黄酮定量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定量,检测波长506 nm;采用pH计法和沉淀法对注射液进行pH,鞣质、蛋白质、草酸盐、抗氧化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芦丁在0.021~0.103 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6%,RSD为1.20%。6批注射液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9.68、9.85、9.58、11.80、10.42、11.67 mg/mL,pH 5.62~5.83,鞣质、蛋白质、草酸盐含量都符合药典规定。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弋金龙黄翔何春晓汪兴宇张茹萍韩进陈波谌晓曦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总黄酮分光光度法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