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锟

作品数:9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咬伤
  • 3篇中毒
  • 2篇院前急救
  • 2篇蛇咬伤
  • 2篇疗效
  • 2篇救治
  • 2篇急救
  • 2篇急性
  • 2篇急诊
  • 2篇急诊科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超急...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黄锟
  • 8篇苌海华
  • 8篇王威
  • 6篇廖园莉
  • 5篇陈泉芳
  • 4篇李其斌
  • 4篇巫艳彬
  • 4篇白玉龙
  • 1篇蔡双启
  • 1篇李超乾
  • 1篇邹小英
  • 1篇钱卫
  • 1篇尹瑞兴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蛇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百草枯中毒的主要靶器官为肺,目前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主要从促进炎症反应、参与局部损伤、促纤维化形成和抗纤维化形成等方面在百草枯中毒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种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清晰。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苌海华王威廖园莉黄锟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肺纤维化
隐匿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与总结隐匿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64例隐匿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发病年龄、季节、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以及治疗等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t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流行病方面,男性39例占60.94%,女性25例占39.06%,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40岁)51例占87.89%,发病季节则集中在夏秋两季42例占65.63%,经统计分析,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胸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35例占54.69%,血白细胞不增高者38例占59.38%,胸部CT检查阳性47例占73.44%,经统计分析,临床表现、血白细胞以及特殊检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肺炎的发病对象主要系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胸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白细胞检查多不增高;胸部放射学检查CT明显优于X线,治疗上以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为主。
王威陈泉芳巫艳彬李其斌白玉龙苌海华黄锟
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诊时间、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呼吸机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院外与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王蛇组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银环蛇组(80.00%和58.21%,P=0.028)。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全身症状,眼镜王蛇组局部肿痛发生率(8.57%和0,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0.00%和5.97%,P=0.030)高于银环蛇组,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短于银环蛇组〔(3.8±2.2)h和(7.1±8.4)h,P=0.042〕。眼镜王蛇组治愈率低于银环蛇组(77.14%和95.52%),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22.86%和4.48%),且眼镜王蛇组院外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11.43%和1.49%,P=0.027)。结论相对于银环蛇,被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病情更为凶险,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时间更短,MODS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更高,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关键性,加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院前急救策略的宣教。
王威陈泉芳巫艳彬李其斌苌海华廖园莉白玉龙黄锟
关键词:蛇咬伤眼镜蛇科眼镜王蛇银环蛇入院前急救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15年
初级创伤救治(PTC)是国际创伤救治委员会推行的一套创伤管理措施,旨在培训临床医师规范、快速、实用地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救治,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1]。我院作为广西PTC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该项目培训[2],并于2011年开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PTC项目培训。通过对PTC培训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苌海华李超乾王威廖园莉黄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成功率现场救治平均住院费用急诊创伤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并按就诊时间(visiting time,VT)的不同分为4组:0 h<VT≤2 h组(25例)、2 h<VT≤4 h组(54例)、4 h<VT≤6 h组(55例)以及VT>6 h组(60例).分别记录各组Q波、R波、ST段以及T波的改变情况,并对各组的阳性改变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4组间的性别、年龄及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发生改变总阳性率为26.3%(51/194),其中有Q波改变的占11.8%(6/51),有R波改变的占17.6%(9/51),有ST段改变的占25.5%(13/51),有T波改变的占45.1%(23/51).0 h<VT≤2 h组、2 h<VT≤4 h组、4 h<VT≤6 h组以及VT>6 h组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分别为24.0%(6/25)、38.9%(21/54)、18.2%(10/55)以及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2 h<VT≤4 h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均高于4 h<VT≤6 h组和VT>6 h组( P<0.05),且2 h<VT≤4 h组的阳性改变率最高(38.9%).结论 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集中在发病的2 ~4 h,以T波改变多见;识别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早诊断AMI,为临床提供帮助.
王威尹瑞兴陈泉芳巫艳彬苌海华廖园莉白玉龙黄锟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肌梗死
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分析与总结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情况、植皮率以及病死率等。就诊时间≤12 h组112例,就诊时间>12 h组144例,以器官功能障碍率、植皮率与病死率为疗效观察指标,探讨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患者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率100%、局部反应率100%、全身反应率与器官功能障碍率均为57.03%(146例)、植皮率为17.19%(44例)、病死率1.56%(4例);就诊时间≤12 h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率为37.50%、植皮率为7.14%,均明显低于就诊时间>12 h组的72.22%与25.00%(P均<0.01)。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均有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明显、中毒途径以局部扩散蔓延为主;疗效与就诊时间相关,12 h内行常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王威李其斌陈泉芳苌海华黄锟
关键词:中华眼镜蛇蛇咬伤
14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与总结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毒蛇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4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按照被竹叶青蛇咬伤至就诊时间分为3组:咬伤后≤6h就诊组(A组),7-11 h就诊组(B组),≥12 h就诊组(C组).统计3组患者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等.结果: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多发于山林地带,多发于夏秋两季,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局部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因凝血功能异常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C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具有独特的临床病变特点,严重中毒途径以血液毒性为主,局部和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及早的综合治疗对于预后非常关键。
苌海华李其斌廖园莉黄锟
关键词:咬伤中毒疗效
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陈泉芳王威邹小英巫艳彬蔡双启白玉龙黄锟
关键词:肺栓塞阿替普酶尿激酶溶栓
急诊科设立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卒中中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本院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静脉溶栓5个环节的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溶栓有效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溶栓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就诊至识别疑似AIS时间、就诊至完成采血时间、就诊至专科医师会诊时间、就诊至CT确诊时间及患者从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均显著缩短(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溶栓后1个月神经功能良好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急诊科成立卒中中心能优化AIS救治流程,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苌海华王威黄锟廖园莉钱卫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中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