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盛美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含Cu(Ⅱ)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种Cu(Ⅱ)配位超分子配合物:Cu(C9H6NO)2(1)和[Cu(phen)2Cl].ClO4(2).对2种配合物的单晶体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u(C9H6NO)2的晶胞参数为a=1.068 2(9)nm,b=0.862(7)nm,c=1.526 9(13)nm,β=102.137(10),V=1.374(2)nm3,Z=4,Dcalc=1.700 g.cm-3,F(000)=716,R1=0.056 4,wR2=0.152 0;[Cu(phen)2Cl].ClO4晶胞参数为a=1.268 9(2)nm,b=1.124 49(18)nm,c=1.723 0(3)nm,β=111.61°,V=2.58(6)nm3,Z=4,Dcalc=1.624 g.cm-3,F(000)=1 132,R1=0.073 5,wR2=0.175 4.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
- 牛淑云丛盛美张丽宫林崇迟玉贤
- 关键词:晶体结构光物理性质
- 系列Cu(Ⅱ/Ⅰ)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电性能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3种Cu(Ⅱ/Ⅰ)配聚物及超分子,(1)[K2Cu2(ox)(btec)(MeOH)2]n,(2){[Cu(pdc)(H2O)2].H2O}n,(3)[Cu(cyan)(phen)].H2O(H2ox:草酸,H4btec:均苯四甲酸,MeOH:甲醇,H2pdc:2,5-吡啶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Hcyan:氰尿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固体紫外-可见(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ⅠR)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三维(3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2)是具有二维(2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但又通过氢键进一步连成了三维(3D)网络,(1)与(2)的中心金属均为Cu(Ⅱ)离子;(3)为含Cu(Ⅰ)的单核配合物,但又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它成为2D超分子化合物.配合物SPS结果显示,配合物(1)-(3)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光伏响应,表明三者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维数、配体种类、中心金属离子价态及配位微环境对SPS的影响,并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
- 金晶徐晓婷丛盛美李雷张广宁牛淑云
- 关键词:光电性能
- 系列过渡金属(M)配聚物和超分子的研制及光-电性能对比(M=Cu,Ni,Co)
- 本文采用水热及溶剂热等合成方法,以Co(Ⅱ)、Ni(Ⅱ)和Cu(Ⅱ)为中心原子,以2,5吡啶二羧酸、甲酸、均四苯甲酸等为桥配体,哌嗪、邻菲罗啉等为端配体,合成了12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其中6种为无限结构的配合物,另外6种...
- 丛盛美
- 关键词:过渡金属配合物配位超分子
- 文献传递
- 系列过渡金属(M)配聚物和超分子的研制及光—电性能对比(M=Cu,Ni,Co)
- 本文采用水热及溶剂热等合成方法,以Co/(Ⅱ/)、Ni/(Ⅱ/)和Cu/(Ⅱ/)为中心原子,以2,5吡啶二羧酸、甲酸、均四苯甲酸等为桥配体,哌嗪、邻菲罗啉等为端配体,合成了12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其中6种为无限结构的配合...
- 丛盛美
- 关键词:过渡金属配合物配位超分子
- 系列Co-aip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为桥连配体的Co(Ⅱ)配聚物:[Co2(aip)2(bipy)]n.2nH2O(1),[Co(aip)(imH)]n(2)和[Co(aip)(phen)]n(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bipy=2,2'-联吡啶,imH=咪唑,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元素分析、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等方法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配聚物1具有3D无限结构,配聚物2和3具有2D无限结构,但它们又分别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3D无限结构.在配聚物中,aip基团采取了μ3-ηo1ηo1ηo1ηo2,μ5-ηn1ηo1ηo1ηo1ηo1,μ3-ηn1ηo1ηo1和μ3-ηn1ηo1ηo1ηo1 4种配位模式.SPS和FISPS结果显示,配聚物1~3在300~800 nm范围内均呈现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表明3个配聚物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位环境和空间维度对配聚物表面光电响应的影响以及SPS与UV-Vis吸收光谱的对应关系.
- 丛盛美刘东伟李雷金晶牛淑云张广宁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表面光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