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 作品数:190 被引量:90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 白膜富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的优化及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优化白膜富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离心制备条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第1次离心:选择4档转速、4个离心时间组合成16组离心条件,对满足血小板得率血小板初产品进行CD62p表达率及再表达率检测;第2次离心:3档转速、3个离心时间组成9组离心条件,对所得血小板终产品进行血小板得率、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检测。结果第1次离心共有4组离心条件所得血小板得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2 400 r/min(1 861 g)、15 min离心条件所得血小板初产品CD62p表达率最低,CD62p再表达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次离心:仅1 100 r/min(391g)、6 min所得血小板得率、白细胞残留率、红细胞残留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第1次2 400 r/min、离心15 min;第2次1 100r/min、离心6 min制备的血小板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同时,血小板损伤最低,功能储备最佳。
- 骆群于洋田亚平
- 关键词:血小板保存白膜CD62P
-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为探求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规律,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对解放军总医院43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成分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LA相关抗体筛查。8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8.6%。8例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均在20次以上,说明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几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根据抗体产生情况决定配型与否,既降低医疗成本,又能提高临床输注疗效。
- 于洋骆群毕蔚茹潘纪春林子林冯倩张晓娟孙桂香李锡金
- 关键词:HLA抗体血小板输注
- 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抗SARS抗体检测与比较被引量:3
- 2004年
- 为了调查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体内抗SARS血清抗体的阳性率 ,随意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4岁以下儿童患者 197例 ,健康儿童 15 6例 ,同时选取我院 18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4 5 3例 ,无偿献血者 5 0 2例 ,采用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及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SARS抗体。检测结果发现 ,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人群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2 %左右 ( 4 /197和 3/15 6 ) ,而健康成人和成人患者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0 .2 %左右 ( 1/45 3和 1/5 0 2 )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1.6 1,P <0 .0 0 1)。而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 刘景汉马曙轩欧阳锡林王海宝于洋李锡金张婷唐锁勤
- 关键词:抗体检测成人
-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本研究通过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和CCI值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血小板输注无效两组。对20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
- 陈麟凤潘继春冯倩罗圆圆于洋庄远李卉封艳楠汪德清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合理用血血小板输注无效
-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肉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顶椎层面MRI影像上测量并计算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凹侧与凸侧横截面积之比(rCSA)、凹侧与凸侧脂肪化比例之比(rFSF)和顶椎旋转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顶椎层面凹凸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和FSF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肌肉影像学参数与A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6例ADS患者,男18例,女78例;年龄64.64±7.18岁;腰椎前凸角20.19°±17.61°;Cobb角24.70°±10.41°;AVR 10.94°±6.47°,旋转方向均偏向侧凸凸侧。在顶椎层面,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凹侧CSA均显著性大于凸侧(P<0.05),多裂肌凹侧FSF显著性大于凸侧(P<0.01),竖脊肌凸侧FSF显著性大于凹侧(P<0.05),腰大肌两侧F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R与多裂肌凸侧CSA、腰大肌凸侧FSF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5、-0.292,P<0.05),与多裂肌rCSA、竖脊肌r FSF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6、0.215,P<0.05)。结论:ADS患者脊柱侧凸顶椎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AVR显著相关,多裂肌、竖脊肌的退变可能参与顶椎的旋转。
- 迟鹏飞王征吴兵宋凯王兆瀚张建党成俊遥于洋李博
- 关键词:多裂肌腰大肌
- 温度梯度对红细胞悬液的ATP、2,3-DPG变化的影响
- 研究红细胞悬液于4℃以上温度保存条件下,血液重要指标ATP、2,3-DPG的变化,采集10名健康献血者全血 400ml,成份分离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分成等体6份,以6℃为温度梯度,保存于不同温度24h,用生物发光方法、2,...
- 骆群于洋潘纪春
- 文献传递
- 不规则抗体影响血型鉴定95例特异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95例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影响患者血型鉴定的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45157例申请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并干扰血型反定型的样本进行16系谱细胞抗体鉴定,明确抗体类型及其特异性。通过筛查献血员红细胞表面抗原选择与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制备反定型细胞进行血型鉴定,以排除不规则抗体对血型反定型的干扰。以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验证血型鉴定结果。结果 95例样本(男27例,女68例)因MNSs、RH、Lewis、P、Duffy、Kidd、Kell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其中不规则抗体产生最多的是MNS系统55例,占57.89%;其次为RH系统10例,占10.53%;Lewis系统8例,占8.42%;P系统2例,占2.11%;Duffy系统1例,占1.05%;Kidd系统1例,占1.05%;Kell血型系统1例,占1.05%;MNS系统与RH系统联合2例,占2.11%;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15例,占15.79%。95例样本中Ig M类76例,占80%,Ig G类19例,占20%。结论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以Ig M类为主,少量高效价的Ig G类抗体也可影响血型鉴定。
- 付丽辉马春娅张晓娟封彦楠陈麟凤于洋汪德清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血型鉴定抗体特异性
- 食管癌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食管癌患者(EC)体内的凝血情况。方法选取无血液疾病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为实验组,行TEG及常规凝血测定;另选取50例健康人(N)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反应时间(R值)为(4.14±1.90)min、凝固时间(K值)为(2.19±1.83)min,对照组R值为(5.13±1.70)min、K值为(3.19±1.63)min,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血栓最大幅度(MA值)为(65.54±6.25)min、血栓弹力度(Mε值)为(229.89±65.08),对照组MA值为(52.32±5.90)min、Mε值为110.23±30.14,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宽明显(P<0.01)。实验组TEG结果与疾病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其高凝状态与病理分期有关,在常规凝血检测中不易测出。应用TEG可以明确诊断食管癌患者凝血状态,并能够进行动态观察;在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比常规凝血检测更有意义。
- 佟珊汪德清于洋孙丹陈麟凤冯倩
- 关键词:食管肿瘤血栓弹力描记术凝血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矫形术后脊柱失代偿的原因及处理
- 2023年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以脊柱侧凸和椎体旋转为特点的三维脊柱畸形。AI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侧凸Cobb角大于10°为标准。目前AIS的病因并不明确。对于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严重的病人,需要进行矫形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矫正畸形的同时获得稳定的脊柱结构,并且尽可能地保留脊柱运动节段。
- 王征于洋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椎体旋转旋转畸形失代偿
- 中药复方托毒生髓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托毒生髓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3组制备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右胫骨内侧钻开0.5cm×1.0cm骨窗,注入鱼肝油酸钠0.5ml和5×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5ml,骨蜡封闭骨缺损,3周后X线检查证实模型复制成功。托毒生髓方组以托毒生髓方提取液灌胃(5ml,每日2次)和局部外洗(10ml,每日4次),庆大霉素组和模型组分别以庆大霉素稀释液10m1或生理盐水10ml外洗,每日2次或4次。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20、40、60天行白细胞计数、血清溶菌酶含量检测和动物病变肢体X线检查。结果: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庆大霉素组虽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托毒生髓方组则较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第60天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60天,托毒生髓方组X线诊断分型明显轻于模型组和庆大霉素组(P〈0.01)。治疗第20天X线影像显示,模型组则出现新的骨内脓肿及高密度坏死骨影像,庆大霉素组髓腔狭窄或消失,而托毒生髓方组炎症反应消退,原有的骨干畸形重新塑形。结论:托毒生髓方对于慢性骨髓炎兔模型病变部位的炎症控制以及骨结构恢复和髓腔再通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成骨(没有检测促进成骨的指标,建议删除)有关。
- 李素那钱丽旗郑彬丽于洋高飞杨丁友武冰孙大铭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免疫指标X线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