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生物膜
  • 2篇演替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微生物膜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物
  • 1篇单胞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学成
  • 1篇有机碳
  • 1篇湿地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细菌
  • 1篇细菌群落
  • 1篇细菌群落结构
  • 1篇化学成分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5篇于洋
  • 4篇夏传海
  • 4篇王建华
  • 2篇杨翠云
  • 2篇方圣涛
  • 2篇刘苏静
  • 1篇于洋
  • 1篇谢宝华
  • 1篇韩广轩
  • 1篇王晓杰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洋污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从烟台附近海域通过挂板取样获得了污损微生物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鉴定其中细菌有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盐单胞菌(Halomonas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通过对微生物膜污损细菌进行发酵培养,结合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核磁共振鉴定技术,共从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了9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4种是二酮哌嗪(Diketopiperazine,DKP)类信号分子,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脯氨酸-丙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3),环(脯氨酸-酪氨酸)(4),以及尿嘧啶(5),胸腺嘧啶(6),对羟基苯乙醇(7),十五烷酸(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研究结果表明,烟台海域污损微生物膜中细菌组成多样,以假交替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主;污损细菌产生了多种代谢物,其中包括4种DKP类信号分子,该类物质可能对生物污损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生物污损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于洋王建华方圣涛姜作真周晓群夏传海
关键词:生物膜海洋细菌次级代谢产物信号分子
生物污损微生物膜群落结构及演替研究
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的海事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制约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膜是生物污损的基础,是由海洋细菌和硅藻粘附在浸水设施表面而形成,并成为大型污损生物幼体附着的温床。因此要了解生物污损的形...
于洋王建华杨翠云刘苏静夏传海
关键词:微生物膜群落结构海洋环境
文献传递
潮沟形态对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2023年
土壤有机碳是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以1条典型天然潮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潮沟发育等级并计算潮沟形态特征指数,分析潮沟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特点;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究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点,及潮沟形态特征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沟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点,潮沟在中潮滩比较发育,其密度、曲率与分汊率均大于低潮滩和高潮滩;潮沟长度随着潮沟发育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潮沟曲率随着潮沟发育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空间插值结果显示: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潮沟较发育的中潮滩,1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由海向陆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条带状的空间分布特点。在低潮滩,三级潮沟土壤有机碳平均值显著大于一级潮沟;在中潮滩,二级潮沟土壤有机碳平均值显著大于三级潮沟和一级潮沟;高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潮沟发育等级无显著相关性。随着潮沟侧向距离的增加,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低潮滩与中潮滩逐渐增加;而中潮滩1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潮沟侧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高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潮沟侧向距离无显著相关性。潮沟形态空间分布异质性是导致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潮滩湿地土壤碳库的精确估算需要关注潮沟形态的影响。
葛嘉欣崔步礼王晓杰王晓杰赵明亮谢宝华于洋宋维民于洋于洋韩广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潮滩湿地
污损生物膜细菌Pseudoalteromonas issachenkonii YT1305-1的鉴定及其代谢物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污损生物膜细菌YT1305-1进行菌种鉴定;研究其作为污损生物膜优势菌之一的代谢产物。【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系统进化树和细菌生理生化实验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和核磁共振检测技术分析其代谢物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生物膜中存在明显的优势菌株,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之一。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seudoalteromonas issachenkonii为优势菌种之一,将目标菌种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issachenkonii YT1305-1,对其代谢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个二酮哌嗪(DKPs)类信号分子,环(甘氨酸-丙氨酸)(1)、环(脯氨酸-甘氨酸)(2)、环(脯氨酸-酪氨酸)(3)、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4)和环(4-羟基-脯氨酸-丙氨酸)(5),以及尿嘧啶(6)、胸腺嘧啶(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8)、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结论】污损生物膜中存在明显的优势菌,其中之一为P.issachenkonii YT1305-1,在其代谢产物中发现了疑似信号分子的物质DKPs,有研究表明该物质能调控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影响生物污损的形成,为探究生物污损现象奠定了物质基础。
于洋王建华方圣涛姜作真周晓群夏传海
关键词:生物膜
生物污损微生物膜群落结构及演替研究
<正>引言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的海事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制约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微生物膜是生物污损的基础,是由海洋细菌和硅藻粘附在浸水设施表面而形成,并成为大型污损生物幼体附着的温床[2]。...
于洋王建华杨翠云刘苏静夏传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