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祥

作品数:69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6篇大豆
  • 15篇性状
  • 14篇种质
  • 13篇东北大豆
  • 12篇育种
  • 11篇熟期
  • 11篇熟期组
  • 10篇选育
  • 9篇栽培
  • 9篇种质群体
  • 8篇品质性状
  • 8篇大豆新品种
  • 7篇水分
  • 7篇胁迫
  • 6篇生态特征
  • 6篇农艺
  • 6篇高蛋白
  • 5篇追溯
  • 4篇品种选育
  • 4篇亲本

机构

  • 69篇黑龙江省农业...
  • 1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黑龙江省农垦...
  • 10篇黑龙江农业经...
  • 9篇长春市农业科...
  • 9篇白城市农业科...
  • 9篇铁岭市农业科...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牡丹江市种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大荒垦丰种...

作者

  • 69篇任海祥
  • 54篇王燕平
  • 47篇宗春美
  • 36篇孙晓环
  • 36篇齐玉鑫
  • 35篇杜维广
  • 31篇白艳凤
  • 21篇李文
  • 18篇王晓梅
  • 16篇徐德海
  • 15篇孙国宏
  • 15篇王玉莲
  • 13篇邵广忠
  • 12篇侯国强
  • 12篇盖钧镒
  • 11篇赵团结
  • 10篇杨兴勇
  • 10篇王磊
  • 8篇张帅
  • 7篇时新瑞

传媒

  • 17篇大豆科学
  • 9篇大豆科技
  • 6篇黑龙江农业科...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土壤与作物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第24届全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第23届全国...
  • 1篇第十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被引量:9
2015年
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优质等特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基础,为大豆育种亲本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牡豆8号属于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8号→垦农19→牡豆8号。核基因由祖先亲本农大4840、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十胜长叶、Amsoy、四粒黄、金元、白眉、永丰豆、小粒黄、黄-中-中20和佳木斯秃夹子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5.23%、12.50%、12.50%、7.81%、7.28%、7.28%、5.96%、3.13%、2.34%、0.78%和0.20%;选择亲本时,母本往往选择在当地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栽品种,而父本则选择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桥梁亲本;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限制大豆育种进展的瓶颈问题。
白艳凤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杜维广任海祥姜龙王晓梅
关键词:大豆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宋豫红白艳凤包荣军王燕平单利民任海祥谭淑玲傅蒙蒙王晓梅赵团结杜维广盖钧镒
关键词:东北大豆生态性状熟期组
大豆杂交期间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选取3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早熟×晚熟、相近熟期×相近熟期、晚熟×早熟)各10个,对杂交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日降雨量及不同类型杂交组合成活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较大,不同气象因子对不同杂交类型影响效应不同,早熟×晚熟组合在较低温度、较小湿度、无降雨的天气下成活率较高;类似熟期亲本组合对天气要求宽泛,在常温、低湿天气下杂交成活率更高;晚熟×早熟组合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小、无降雨的天气具有较高的杂交成活率。
宗春美邵广忠齐玉鑫孙晓环段崇慧马启慧张庆文任海祥
关键词:大豆气象因子通径分析
大豆多小叶类型遗传规律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合丰25×东农7296系谱法经5个世代选育获得多小叶突变体,并以其作为父本分别与4个小叶正常的栽培大豆配制杂交组合的F1、F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小叶类型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数正常的不同大豆亲本与多小叶大豆杂交(3叶×5叶),F1全部植株均表现为5叶,说明5叶性状是受显性核基因控制;不同组合3片叶、3+4片叶、3+5片叶、3+4+5片叶、4+5片叶和5片叶类型组成遗传分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在3片叶和>3片叶的遗传分离模式相同。杂交F2单株复叶为3片叶和>3片叶的个体分离的比例呈1∶3,符合1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因此,该多小叶突变体牡5796-3的复叶数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多小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种质用于大豆遗传育种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宗春美宁海龙任海祥杜维广岳岩磊邵广忠孙晓环齐玉鑫
关键词:大豆
大豆新品种牡豆9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15年
摘要:牡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5年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与黑农4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10℃积温2330℃左右,2012--201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多抗等优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
任海祥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王玉莲杜维广侯国强徐德海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
大豆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任海祥南海洋曹东刘晓冰刘宝辉孔凡江
关键词:大豆分子育种
大豆新品种飞龙14的选育
2024年
飞龙14是黑龙江飞龙种业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2010年以(合丰55×冀黄13)F1代为母本,合丰5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耐逆,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450℃区域种植。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732.3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平均增产8.9%。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93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平均增产10.8%。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20012。
林志达林琳彭国忠于桂芝刘生王燕平任海祥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选育过程栽培技术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佳木斯的表型鉴定及利用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王继亮宗春美王德亮王德亮王燕平蒋红鑫杨丹霞王磊王磊王磊任海祥赵团结
关键词:熟期组
一种便于观察记录的高蛋白大豆的立式育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观察记录的高蛋白大豆的立式育种装置,涉及大豆育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高蛋白大豆的立式育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浇灌,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同时不便于观察大豆幼苗,且一旦遇到震动培育盘极易脱落,稳定...
王燕平任海祥王晓梅王玉莲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李文孙国宏王磊梁孝莉徐德海侯国强张帅师红财时新瑞
文献传递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花荚器官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孙晓环王燕平宗春美白艳凤齐玉鑫王晓梅任海祥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种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