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大茂

作品数:1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源岩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4篇岩石
  • 4篇岩石学
  • 4篇有机岩
  • 4篇有机岩石学
  • 4篇有机质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有机地球
  • 3篇有机地球化学
  • 3篇有机显微组分
  • 3篇原油裂解
  • 3篇生烃
  • 3篇生烃潜力
  • 3篇显微组分
  • 3篇奥陶系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图宾根大学

作者

  • 19篇伍大茂
  • 5篇李剑
  • 3篇肖中尧
  • 3篇程宏岗
  • 3篇冉启贵
  • 3篇胡国艺
  • 3篇谢增业
  • 3篇桑洪
  • 2篇蔡云开
  • 2篇罗霞
  • 2篇叶信林
  • 2篇王世谦
  • 2篇严启团
  • 2篇张英
  • 2篇彭格林
  • 2篇张则有
  • 2篇张爱云
  • 1篇陈贞龙
  • 1篇李松
  • 1篇王雪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沥青及古油藏生气潜力被引量:18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固体储集层沥青分布较为普遍但不均匀。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表明,奥陶系固体沥青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永参1井—旬探1井—淳探1井—耀参1井区,剖面上主要集中在马家沟组马六段顶—平凉组底部和马三段顶—马四段底部;其赋存形式常见有3种:赋存于裂缝、晶间孔和溶蚀孔隙/缝合线中。结合光性特征和沥青反射率分析,确定该区发育两期充注的沥青。固体沥青的数量、富集程度和热模拟实验资料证实了研究区古油藏的存在,其可分为3类:马六段孔隙充填型、马三段—马四段孔隙充填型和亮甲山组古油藏(?)。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古油藏烃源岩(平凉组泥页岩)发育于中奥陶世的深水斜坡沉积环境。依据固体沥青含量和古油藏的地质特征评价古油藏生烃潜力,总裂解生气量约为3.6×1012~7.7×1012m3,为南部地区奥陶系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
张春林孙粉锦刘锐娥张福东肖红平伍大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沥青古油藏生烃潜力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被引量:21
1997年
采用反射光与透射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区145个烃源岩样品的213块原岩和干酪根光片的显微观察及测定,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根据凝胶化指数(GI)和组织保存指数(TPI),对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原始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区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凝胶化指数高,而组织保存指数低,主要沉积在湖沼型滞水泥炭沼泽和草沼-低位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较多的富氢有机组分。
王世谦罗启后伍大茂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地层
评价煤成烃源岩生烃潜力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详细研究未成熟及低成熟煤成烃源岩有机组分生烃潜力的基础上,将源岩中各种显微组分按生烃潜力大小以壳质组显微组分为标准实现标准化,提出评价煤成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的标准壳质化指数(MEI)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伍大茂王世谦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气源岩烃源岩
塔东地区构造热事件及其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塔东地区目前共有7口探井钻遇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对这7口井古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资料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其中2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剖面呈直线型,属于正常的地热演化剖面;另外5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拐点;7口井古生界与中新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之间不连续,即有明显的"断层",表明塔东隆起区及斜坡区古生界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增加并不是由于沉积埋藏造成的,而是由于深部的异常热事件造成的。从成熟度变化分析,异常热事件在垂向上主要影响下古生界地层,在平面上异常成熟度现象分布在走滑性深大断裂带附近,远离走滑性深大断裂带的井中有机质成熟度表现为正常的热演化剖面,说明在塔东地区异常热事件与深大断裂有关,称之为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成为塔东隆起或斜坡区在中新生代时古生界原油裂解的主要热动力。7口探井中多期沥青的存在,进一步说明该地区有过后期原油裂解,同一样品中沥青反射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沥青是在不同阶段形成的。其中1期沥青分布区域没有受到异常热事件影响,沥青只是早期正常埋藏成因;对2期沥青分析说明有1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该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J3末)是一致的;对3期沥青分析说明存在2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车尔臣断裂带的2期活动(S3—D2、J3末)一致。
冉启贵程宏岗肖中尧叶信林伍大茂桑洪
关键词:构造热事件原油裂解有机质成熟度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既有煤型气又有腐泥型气。煤型气的来源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已无争议,但对腐泥型气的来源则存在着源自石炭系和奥陶系自生自储两种不同观点。研究了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有机显微组成特征,从有机岩石学角度将其细分为三个显微组分组、六种显微组分,其中的碳沥青组对于碳酸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及认识天然气来源具有指示意义。奥陶系岩石中沥青的成因与赋存状况的分析表明,奥陶系储层中的碳沥青主要为液态烃热演化的产物,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生烃潜力。同位素特征分析亦表明上、下古生界储层中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腐泥型天然气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本身。
谢增业李剑伍大茂胡国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天然气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排油能力实验及其形成煤成油可能性探讨被引量:14
2003年
由于现代煤成油理论的建立和世界范围内一批大中型煤成油田的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问题引起地质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为50~88kg/t煤,为研究煤吸附烃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同时认为,只有煤生油能力达到或超过煤饱和吸附烃量时,煤才可能成为有效油源岩。通过热模拟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能力,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进行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大多数煤生成烃类尚不能完全饱和煤中的孔隙。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世界其它大中型煤成油田进行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煤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成熟度不高、生油能力有限;油源对比的结果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原油与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无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可能性不大。
罗霞李剑胡国艺伍大茂李志生张英姚建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煤成油
泥炭沼泽化类型、控制因素及聚炭水文模式被引量:7
1999年
水体沼泽化与陆地沼泽化这2种基本类型,已为众多学者公认,但它们的组合类型即水一陆转换式沼泽化类型,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导致某泥炭层形成过程中泥炭沼泽化类型及其转换的直接原因是水文条件,特别是覆水深浅的变化与稳定程度,而引起后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气候或二者的综合。马来西亚沙捞越巴兰河三角洲泥炭地和广东湛江遂溪下某泥炭地是第3种泥炭沼泽化(水-陆转换式)类型的现代实例。根据对泥炭沼泽化作用控制因素和国内外古今泥炭沼泽演化类型实例分析,归纳了3种聚炭水文模式。
彭格林刘光华伍大茂张则有
关键词:泥煤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系统测定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层和储层中的固体沥青含量,进而估算了原油裂解气资源量。整体来看,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原始烃源岩曾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并且曾生成过大量原油。在区块上,单位面积固体沥青含量由西向东依次增高;在层位上,中寒武统(烃源层)含固体沥青最多;在期次上,以较早期生成的固体沥青为主,较晚期生成的固体沥青为次;在赋存空间(储集层与烃源层)上,绝大部分(87%)固体沥青均停留在烃源层中,储集层中固体沥青仅占固体沥青总量的13%。裂解生气量、裂解气资源量和固体沥青含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的分布特征也与固体沥青相同,考虑固体沥青的形成期次,遴选适宜的聚集系数,最终计算塔东地区下古生界裂解气资源量为(2.18~4.37)×1012m3,表明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程宏岗冉启贵王宗礼刘卫红叶信林伍大茂肖中尧桑洪
关键词:下古生界固体沥青原油裂解气储集层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8
2013年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富含的固体沥青划分为源内沥青和储层沥青2种类型,并根据产状细分出7种类别。该区固体沥青含量整体上并不太高,源内沥青主要分布于碳质泥岩中,而储层沥青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中;层位上,下古生界主要以源内沥青为主,储层沥青仅见于该区东、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和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沥青含量整体上以寒武系为最高。固体沥青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构造单元发育不同期次的固体沥青:①只受沉积埋藏作用而形成的单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库尔勒鼻隆和罗布泊鼻隆西部地区;②受沉积埋藏及1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双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英吉苏凹陷及其东南部地区;③受沉积埋藏及2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三峰型甚至多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结论认为:塔东隆起区和斜坡区下古生界不但可能发育古油藏,而且原油发生多期裂解,晚期油气可能再次聚集成藏。
程宏岗魏国齐冉启贵伍大茂刘立炜肖中尧桑洪
关键词:固体沥青早古生代储层沥青原油裂解
四川盆地古地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1
1998年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素以“冷盆”著称,地温梯度(2.0~2.5)℃/100m。但近年来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法、矿物包裹体测温法、粘土矿物相转变法以及裂变径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古地温研究之后发现,四川盆地早白垩世末至始新世期间古地温梯度曾高达(3.2~4.8)℃/100m,上三叠统底部最高古地温曾高达160~280℃。高古地温对于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生成和超低孔渗储层的致密化作用均有重要影响。
伍大茂吴乃苓郜建军
关键词:四川盆地古地温裂变径迹油气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