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勍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5篇颈动脉
  • 4篇血管
  • 3篇动脉硬化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下肢
  • 3篇慢性
  • 3篇颈动脉硬化
  • 3篇颈动脉硬化狭...
  • 3篇静脉
  • 2篇导管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支架
  • 2篇血流
  • 2篇愈合
  • 2篇浅动脉
  • 2篇球囊
  • 2篇外周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17篇何勍
  • 14篇史伟浩
  • 14篇余波
  • 12篇谭晋韵
  • 12篇朱磊
  • 4篇王铁平
  • 3篇王巍
  • 2篇吴钢
  • 2篇梁琨
  • 1篇陈杰
  • 1篇张倓
  • 1篇文建川
  • 1篇马志刚
  • 1篇王劲松
  • 1篇倪泉兴
  • 1篇尹波
  • 1篇张静
  • 1篇刘斐
  • 1篇张传芸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且符合入组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103例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周,并从术后第3天起口服华法令。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闭塞、再狭窄以及临床出血率,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死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病人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1.8%)和0例(0%),18个月的再闭塞率分别是3例(5.4%)和5例(10.6%),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是8例(14.3%)和12例(25.5%,P〉0.05)。治疗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1.8%VS19.1%,P〈0.01)。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谭晋韵史伟浩何勍朱磊王铁平余波
关键词:血栓形成
透明质酸钠伤口愈合水凝胶促进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伤口愈合水凝胶促进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的作用,为加快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减少门诊换药次数和减轻门诊工作量提供新方法。方法2007年6月-2008年3月门诊治疗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伤口愈合水凝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5±6.1)岁,病程(3.8±0.6)d,残腔容积(4.19±1.31)mL。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2±7.6)岁,病程(4.3±0.5)d,残腔容积(4.04±1.22)mL。两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1mL/cm2伤口愈合水凝胶涂抹于残腔创面,B组用生理盐水纱条残腔创面引流,两组每2~3天换药1次。治疗后每4天测定残腔容积,比较残腔容积、换药次数和残腔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4、8和12dA组残腔容积分别为(3.11±1.12)、(1.75±0.95)和(0.55±0.56)mL;B组为(3.39±1.12)、(2.64±0.99)和(1.81±0.81)mL。治疗后4d两组残腔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d和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腔愈合时间A组为(12.70±2.78)d,B组为(20.27±3.89)d;门诊换药次数A组为(5.53±1.33)次,B组为(9.13±1.81)次;两组间残腔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伤口愈合水凝胶能促进体表脓肿切开术后残腔愈合,减少门诊换药次数和减轻门诊护理工作量。
吴钢刘斐张传芸何勍王文斌顾其胜
关键词: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创口愈合
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急性颈动脉闭塞处理策略
史伟浩余波朱磊何勍谭晋韵粱琨
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长期通畅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1年后的通畅率。方法将40例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的患者,随机分成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每组20例。对患者行经皮静脉血管成形术,随访1年患者的手术后通畅率和瘘管的流量。结果与普通球囊组比较,高压球囊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95.00%vs 80.00%),1年后的通畅率高(30%vs 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4)。结论高压球囊在治疗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较普通外周动脉球囊长期通畅率和手术成功率有明显优势。
何勍余波史伟浩谭晋韵朱磊梁琨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CT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致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9例单侧狭窄,2例双侧狭窄)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针对其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双侧脑灌注在术前有显著差异,CBF降低(rCBF=0.874±0.037),MTT延长(rMTT=1.320±0.072)。结论:CT脑灌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发现脑灌注明显降低的病例,外科治疗对其症状改善有意义。
马志刚史伟浩尹波何勍朱磊王铁平余波
关键词:CT灌注脑血流动力学外科治疗
水胶体敷料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激光腔内凝闭术后的应用
朱磊张静史伟浩何勍谭晋韵粱琨郭文城余波
经导管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脉得以成功开通,2例患者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取栓。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内科治疗1周缓解。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史伟浩何勍朱磊谭晋韵王劲松余波
关键词:导管溶栓下肢动脉缺血
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及颅内代偿与颅内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明确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及患侧颅内代偿与颈动脉硬化狭窄临床事件的关系,探讨多维度评估预判眼脑缺血临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79例符合入组与排除标准的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病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颈动脉狭窄度(NASCET法),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斑块成分及形态进行诊断,并按MRI-AHA分型进行危险度分级.使用头颅CT灌注(CTP)联合颅内DSA结果,测算患侧颅内代偿是否充足.结果 中危斑块(OR=0.31,P=0.04)和中度狭窄(OR=0.31,P=0.04)均不易使眼/脑缺血临床事件发生.在去除高血压病因素影响后,患侧颅内代偿好也是不易引起临床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OR=0.17,P=0.03).相反,存在重度狭窄、高危与极高危斑块、颅内代偿差或无代偿组分别使发生临床事件风险增加3.64倍(P=0.02),4.42倍(P=0.04)和5.90倍(P=0.03).结论 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与患侧颅内代偿情况与颈动脉硬化狭窄相关的临床事件关联紧密.通过进一步研究从而建立预判颈动脉硬化狭窄发生脑缺血性病变的模型可提高临床早期干预的有效性.
郭文城朱磊史伟浩何勍谭晋韵梁琨余波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狭窄斑块
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入路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技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腘动脉双向入路开通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经验。方法从2011年5月—2012年5月对17例股浅动脉CTO病变的患者取仰卧位下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平均CTO病变长度为(97.4±3.8)mm,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患肢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分级均为3级以上。手术先行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当顺行开通失败时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以长度为7cm的21G微穿刺针进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张、释放支架、后扩张。腘动脉穿刺点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腘动脉内置入直径5mm的球囊行动脉腔内血流暂时阻断,并予压力袖带加压[压力高于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kPa),10min]等方式止血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于仰卧位下通过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穿刺腘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行逆向真腔开通,7例患者因逆向导丝进入内膜下无法回到真腔而采用内膜下技术开通。1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51枚。无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0.2上升至术后的0.8±0.1。所有患者的患肢间跛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5.1±2.4)个月。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见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2个月,超声检查发现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10、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经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均〉50%,予以球囊扩张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患者取仰卧位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有较大的侧支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若顺行开通失败,可行经腘动脉入路逆向开通进一步治疗。
史伟浩余波何勍朱磊谭晋韵王巍
关键词:股浅动脉血管再通球囊扩张
伤口愈合水凝胶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结果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伤口愈合水凝胶(商品名:奇特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提供新方法。 方法 2007年4月-2007年9月,门诊治疗60例临床分级均为C6级的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伤口愈合水凝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7.3 ± 6.8)岁,病程(2.9 ± 0.7)年,溃疡面积(3.4 ± 0.6)cm2。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1 ± 7.4)岁,病程(3.3 ± 0.9)年,溃疡面积(3.1 ± 0.4)c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用1 mL/cm2伤口愈合水凝胶涂抹于创面,B组用生理盐水纱条覆盖创面治疗。治疗后每周测定两组溃疡面积,治疗15 d评定疗效至溃疡痊愈。 结果 A组治疗7 d及14 d溃疡面积分别为(2.6 ± 0.7)及(1.1 ± 0.2)cm2;B组分别为(2.8 ± 0.6)及(2.3 ± 0.7)cm2。两组治疗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溃疡愈合时间为(12.0 ± 1.7)d,B组为(31.0 ± 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根据自定评价标准:A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B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伤口愈合水凝胶可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何勍吴钢余波张倓王文斌顾其胜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