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国勇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丹参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1篇多糖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仪
  • 1篇异黄酮
  • 1篇色谱
  • 1篇色谱仪
  • 1篇相色谱
  • 1篇响应面法优化
  • 1篇黄酮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苯并[A]芘
  • 1篇醇沉
  • 1篇醇沉工艺
  • 1篇大豆异黄酮

机构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颜继忠
  • 3篇何国勇
  • 2篇周牡丹
  • 2篇童胜强
  • 1篇瞿海斌
  • 1篇陈鸳谊
  • 1篇丁鼎
  • 1篇程冬萍
  • 1篇张翠萍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丹参醇沉工艺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以原儿茶醛为指标优化丹参醇沉工艺。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丹参醇沉操作的因素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丹参水提浓缩液密度、一次醇沉加醇速度、一次醇沉液乙醇终浓度、一次醇沉浓缩液密度、二次醇沉加醇速度、二次醇沉液乙醇终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二次醇沉液的pH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在线性范围内对影响醇沉操作的关键因素(丹参水提浓缩液密度、一次醇沉浓缩液密度和pH值)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通过对二次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上述自变量中丹参水提浓缩液密度为1.15 mg.mL-1、一次醇沉浓缩液密度为1.26 mg.mL-1和pH值为7.68时,原儿茶醛含量达到最佳值为0.512 mg.mL-1。结论优化工艺的原儿茶醛提取含量高,可用于丹参醇沉过程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控制。
何国勇周牡丹童胜强瞿海斌颜继忠
关键词:丹参醇沉响应面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大豆异黄酮中的苯并[a]芘被引量:1
2009年
建立大豆异黄酮中苯并[a]芘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采用hypersil ODSC18分析柱(25μm,250mm×4.6mmi.d);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0mL/min;激发波长297nm、发射波长410nm;样品进样量20μL;柱温35℃;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0.816%;方法的检出限0.1μg/kg;在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6%、87.76%、78.86%,三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0.45%、1.63%、0.57%。该法样品预处理简单快速,无需将样品过柱净化,分析成本大大降低,具有毒性小,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周牡丹程冬萍何国勇陈鸳谊丁鼎颜继忠
关键词: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豆异黄酮
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模型。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丹参多糖的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5个相关因素为: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醇沉液乙醇终浓度、醇沉加醇速度和醇沉温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在现行水平范围内对影响醇沉单元操作的关键影响因素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和醇沉速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以获得丹参多糖的试验模型。结论:该模型模拟了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规律,为生产过程中丹参多糖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何国勇张翠萍童胜强颜继忠
关键词:丹参多糖响应面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