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辉云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4篇急性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叶酸
  • 2篇叶酸
  • 2篇卒中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B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缺血

机构

  • 13篇长沙市第四医...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8篇余辉云
  • 7篇向入平
  • 5篇禹小杜
  • 4篇王理
  • 3篇万燕
  • 2篇周美君
  • 2篇李红苗
  • 2篇傅敏
  • 1篇姚远
  • 1篇袁毅
  • 1篇陈琼
  • 1篇何颖
  • 1篇朱剑平
  • 1篇资晓宏
  • 1篇张金
  • 1篇李湘胜
  • 1篇方燕南
  • 1篇张爱武
  • 1篇龚友兰
  • 1篇刘东亮

传媒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复发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关系
目的;随访观察脑梗死(CI)复发与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浓度的关系,同时比较补充FA、VitB<,12>治疗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方法;对166例急性CI患者于入院次日及住院...
余辉云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文献传递
血脂康治疗5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2000年
为进一步观察血脂康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 症的疗效,笔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58例,并设5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10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
余辉云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21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病理、神经细胞凋亡和XIAP、Smac蛋白表达变化,探讨颈动脉狭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针控线栓法制备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30 d后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2 h和24 h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RT-qPCR法检测XIAP和Smac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12 h和24 h,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较对照组大鼠梗死侧脑组织疏松、细胞结构紊乱、细胞空泡样变、细胞核裂解;缺血再灌注24h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较对照组大鼠XIAP和Smac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结论:颈动脉狭窄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再灌注时间越长导致的损伤也越严重,其机制与激活XIAP/Smac信号通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向入平陈琼崔嵘余辉云周美君李枝黄玉涓余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SMAC蛋白
无症状性脑梗死106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的SCI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同期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死者(对照组)分别行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病例组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结果:SC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94.44%),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52例(49.06%)、放射冠21例(19.81%)和内囊19例(17.92%),多病灶患者64例(60.38%),高于单病灶患者42例(39.62%);病例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颅CT和MRI检查是SCI的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是SCI的危险因素。
余辉云万燕向入平禹小杜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
长沙市临床医生脑卒中知晓率调查
2022年
目的:调查长沙市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症状识别、治疗方法等的知晓情况,为医院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长沙市三级医院的381例在职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特征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总知晓率最高的分别为40~50岁年龄段、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工作年限为10~20年、培训过的医生;对脑卒中症状识别的总知晓率最高的分别为急诊科、主任医师、工作年限为10~20年;对脑卒中治疗方法的总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少见危险因素、症状识别、治疗方法的知晓率较低,需继续加强相关科室等临床医生技能与理论的培训。
傅敏姚远王理周美君向入平余辉云
关键词:临床医生脑卒中知晓率
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将进展为ACI的25例患者纳入ACI组,未进展为ACI的151例患者纳入非ACI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脑部CTP参数,并分析CTP参数对评估TIA后3个月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6例TIA患者中,有25例进展为ACI,ACI发生率为14.20%。ACI组与非ACI组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TIA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CTP参数中,ACI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水平低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最大峰值时间(TTP)水平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CBV、MTT、TTP评估TIA进展为ACI的Cut-off值分别为33.26 mL/(100 g·min)、2.04 mL/100 g、11.33 s、16.08 s;各项指标联合评估TIA进展为ACI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TIA近期进展为ACI过程中CTP参数会发生变化,即CBF、CBV水平下降,MTT、TTP水平升高。CBF、CBV、MTT、TTP及各项指标联合对评估TIA进展为ACI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各项指标联合对ACI的预测价值更佳。
陈丽颖余辉云向入平周美君傅敏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
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并与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对,为进一步提高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和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45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病因进行TOAST分型,记录其常见危险因素,对比分析2组人群的差异。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4(31.6%)例,心源性卒中型(CE)9(11.8%)例,小动脉闭塞型(SAA)15(19.7%)例,其他原因型(SOE)10(13.2%)例,不明原因型(SUE)18(23.7%)例。老年组分别为LAA106(43.3%)例,CE29(11.8%)例,SAA67(27.3%)例,SOE10(4.9%)例,SUE18(12.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均以LAA为主,2组CE所占比例相同,但是青年组中SOE和SUE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前后循环所占比例分别为55(72.4%)和21(27.6%),老年组前后循环比例分别为193(78.8%)和52(21.2%),2组前后循环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酗酒、家族史、高血压、心脏病、肺炎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63.2%),高脂血症(61.8%),吸烟(34.2%),酗酒(31.6%)。结论青年组和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均以LAA为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青年组在关注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因的同时,也要关注少见、罕见的病因,以更好的指导青年脑卒中的一、二预防。
王理李红苗余辉云袁毅
关键词:卒中脑梗死青年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Embase、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期限截至2019年10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其中包括18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22,1.33),P=0.000];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WMD=6.98(95%CI:6.34,7.62),P=0.000];试验组经治疗后脑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WMD=4.38(95%CI:3.45,5.31),P=0.000];试验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0(95%CI:0.24,0.65),P=0.000]。结论与单用甘露醇相比,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脑血肿吸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刘东亮段妍琴余辉云李湘胜龚友兰侯光菡
关键词:脑出血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营养指数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究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营养指数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康复科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心理应激状态、营养指数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正性体验得分高于干预前、负性体验得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正性体验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体验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综合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DS)得分低于干预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NDS得分低于对照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强化脑卒中患者自身主观幸福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肢体功能。
黄畅何新如余辉云李玉菊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护理心理应激肢体功能
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6例,采取单双号方式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24 h、3 d及7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向入平余辉云陈琼李枝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