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世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核科学技术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核素迁移
  • 4篇放射性
  • 3篇土柱
  • 3篇核素
  • 3篇包气带
  • 2篇迁移
  • 2篇放射性废物
  • 2篇放射性核素
  • 2篇废物
  • 2篇SR
  • 2篇CS
  • 1篇底泥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体
  • 1篇地下水
  • 1篇电站
  • 1篇动力学
  • 1篇试验结果
  • 1篇水体
  • 1篇土壤

机构

  • 11篇中国辐射防护...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日本原子力研...

作者

  • 11篇倪世伟
  • 5篇蔡匀
  • 5篇韩新生
  • 5篇姚来根
  • 4篇李伟娟
  • 3篇王志明
  • 3篇赵英杰
  • 2篇郭择德
  • 2篇姚兰根
  • 2篇杨志峰
  • 2篇李书绅
  • 2篇杨月娥
  • 2篇沈珍瑶
  • 1篇程萍
  • 1篇李洋
  • 1篇马如维
  • 1篇李春江
  • 1篇张永兴
  • 1篇山本忠利
  • 1篇陈式

传媒

  • 4篇辐射防护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全国中青年辐...
  • 1篇全国中青年辐...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Co.^(85)Sr和^(137)Cs在黄土包气带中迁移的模拟实验被引量:7
2000年
从野外试验场用专门研制的原状土柱采样装置采得未扰动土柱 ,以60 Co、85Sr和 13 7Cs三种核素为示踪剂 ,在人工喷淋条件下研究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行为。采用直接测量和解体测量两种方法测定了核素在土柱中的垂向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在日均喷淋强度为 7.96 mm/d的喷淋条件下 ,近一年时间内 85Sr浓度峰在实验土柱中的下移距离 ,按直接测量和解体测量分别约为 6 .0和 8.0 cm;60 Co和 13 7Cs浓度峰基本仍在原位。
倪世伟姚来根赵英杰韩新生李伟娟山本忠利古宫友和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处置核素迁移黄土包气带
稳定元素Sr在土柱中的迁移被引量:9
2006年
文章涉及稳定元素Sr在现场进行的水平土柱示踪实验和在实验室进行的垂直土柱模拟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对Sr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实验室垂直土柱模拟实验的轴心纵向延迟系数略小于外侧纵向的数值;含水层水平土柱中Sr的延迟系数略小于实验室垂直土柱模拟实验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土柱中的水流速度和土壤的密度不同而造成的。
杨月娥李洋潘伟王志明倪世伟
关键词:土柱SR
土壤对氟离子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土柱法研究被引量:22
1995年
用饱水动态土柱法对氟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氟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可分别用Langmiur模型和Frendlich模型来表征。而氟的吸附与解吸反应动力学均可用Elovich方程来描述。吸附与解吸过程是一个由反应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李伟娟姚来根倪世伟殷华王勐
关键词:解吸动力学土壤
^(237)Np、^(238)Pu和^(24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被引量:9
2004年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验在喷淋 ( 5 .5~ 5 .6mm/d)条件下进行。对于2 37Np在土柱内垂向分布和迁移速度 ,实验期间用γ谱仪进行柱外直接测量。同时在实验进行 1 0 73d和 665d后分别对 1 #和 2 #土柱中的2 37Np、2 38Pu和2 4 1Am进行解体取样测量。经 1 0 73d ,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 1 #柱内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3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3 .0 3× 1 0 - 3、2 .3 3× 1 0 - 4和 2 .3 3× 1 0 - 4cm/d。经 665d后 2 #柱内三种核素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1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1 .88×1 0 - 3、3 .76× 1 0 - 4和 3 .76× 1 0 - 4cm/d。2 37Np、2 38Pu和2 4 1Am三种核素的比活度分布质心在 1 #和 2 #柱内分别向下迁移 2 .79、0 .73、-0 .0 9cm和 1 .48、0 .41、-0 .2 7cm ;在 1 #( 1 0 73d)和 2 #( 665d)柱内2 37Np、2 38Pu和2 4 1Am垂向扩散参数σx(t)分别为 1 .2 9× 1 0 - 3、9.86× 1 0 - 4、5 .0 3× 1 0 - 4和 2 .0 0× 1 0 - 3、2 .
李书绅倪世伟郭择德程萍王志明韩新生姚来根蔡匀
关键词:^241AM^237NP核素迁移包气带土柱
花岗岩近表层^(134)Cs活度直接测量被引量:4
1997年
核素在岩石裂隙中迁移时,一方面随裂隙水对流弥散,另一方面吸附在岩石裂隙表面并向岩石中扩散。因此,除了测量裂隙出口端流出液浓度外,还需测定裂隙近表层的放射性活度分布。文章描述了岩石裂隙近表层134Cs活度直接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并给出134Cs在花岗岩裂隙近表层活度分布测量结果。
李春江倪世伟马如维陈式
关键词:高放废物铯134放射性
包气带中核素迁移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方法被引量:9
2003年
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开展的关于核素在地下水中迁移的研究工作 ,总结了包气带中核素迁移的土柱模拟实验技术 ,提出了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讨论了非饱和流场特征、分配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延迟系数的时间尺度效应等因素对实验设计的影响。实验的关键技术是建立所需含水率和流速的稳定非饱和流场 ,并准确地测量流场参数。在概述了目前几种建立稳定流场和测量其参数的方法后 ,以一个例子介绍了利用灯芯效应在土柱中建立稳定非饱和流场的方法和用γ射线扫描技术测量含水率、用131I作为示踪剂测量水流速的方法及在土柱外直接测量具有γ射线核素迁移速度的方法。
郭择德倪世伟李书绅赵英杰王辉韩新生姚来根蔡匀
关键词:核素迁移地下水包气带放射性废物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排放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介绍了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法以及变态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修正关系。通过试验研究论主和比较各种取、排水工程布置方案,优化各工程设施,掌握核电站温排水以及随温排水排放的液体放射性释放物在模拟海域中的运动特征和变化...
韩新生倪世伟姚来根蔡匀赵永明
关键词:核电站冷却水物理模型
核素在非饱和黄土介质中迁移的环境模拟试验结果的拟合与分析被引量:12
1998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素60Co、85Sr和137Cs在非饱和黄土介质中迁移的环境模拟试验结果。文中简述了试验的模拟装置和方法;给出了主要的试验结果,包括2号土柱与4号土柱黄土中85Sr比活度垂直分布的直接测量结果和4号柱黄土中60Co和137Cs比活度垂直分布的取样测量结果。对模拟试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与分析,得到了85Sr比活度垂直分布的质心坐标z0(t)随试验时间t的变化关系;给出了2号和4号土柱中85Sr比活度垂直分布方差σ2(t)(cm2)随t(d)变化的拟合公式,其分别为幂函数σ2(t)=0.218t0.716和σ2(t)=0.0334t0.962;根据t=365d时4号土柱的取样测量结果,用二次矩方法计算了60Co和137Cs的比活度分布方差,其值均为σ2(t=365d)=0.20cm2;还估算了土柱中的水流速度u、85Sr的平均迁移速度v和延迟系数Rd。
王志明杨月娥赵英杰倪世伟
关键词:核素迁移非饱和带
估算放射性核素在近海底泥中沉积量的近似方法
2001年
放射性核素在近海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研究是探讨沿海核设施及核电站低放废液排入附近海域后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实际海域条件的复杂性 ,如何估算放射性核素在底泥中的含量是一个至今没有搞清的课题 ,应用一种保守简单有效的估算方法 ,以一个简化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 .
沈珍瑶杨志峰李伟娟倪世伟姚兰根蔡匀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近海海域底泥沉积量
放射性核素在地表水体中沉积之估算
放射性核素在地表水体的底部沉积可构成对公众的内外照射。该文用隔室模型推导了沉积因子的表达式,并用模拟实验测量了相关参数。文中讨论了该公式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张永兴倪世伟李伟娟姚来根韩新生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地表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