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竹风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磁层
  • 1篇地球环境
  • 1篇电离层
  • 1篇动量
  • 1篇星际
  • 1篇星际磁场
  • 1篇星际空间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磁场
  • 1篇行星际空间
  • 1篇云结构
  • 1篇撕裂模
  • 1篇太阳
  • 1篇太阳磁场
  • 1篇涡旋
  • 1篇空间结构
  • 1篇K-H不稳定...
  • 1篇磁层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4篇傅竹风
  • 1篇胡文瑞
  • 1篇濮祖荫
  • 1篇臧振群
  • 1篇严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我国日地科学的进展被引量:3
1991年
日地科学是研究太阳的能量、动量和质量如何经过行星际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性大气而影响地球环境的科学。它有时也称为日地物理、日地关系、日地研究等。日地科学涉及太阳物理、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热层及大气物理和化学,以及地球科学的有关领域,它更着重于研究日地系统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目前的探测水平使人们更多地侧重于相邻区域之间的耦合过程。 在公元前1500年不迟于商代就已记载了最先看到的太阳黑子。
胡文瑞傅竹风
关键词:太阳动量地球环境
全文增补中
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进展
1990年
本文综述80年代以来,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磁层研究方面的进展。 在行星际物理方面,太阳风的加速机制、太阳风高速流与低速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等问题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行星际磁云结构的存在,表明行星际有大小尺度的复杂结构,它们都与日冕和太阳风相关而且都对磁层有不同影响。
傅竹风
关键词:磁层顶行星际空间地球磁层行星际磁场云结构太阳磁场
地球磁层顶K-H不稳定性与撕裂模的耦合及涡旋撕裂模不稳定性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同时存在速度剪切和磁场剪切时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K-H)和撕裂模不稳定性(TM)的耦合过程。在雷诺数和磁雷诺数确定时,Alfvèn马赫数值(M_A)对耦合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在本文选取的参数条件下,若M_A<0.4,自发TM占主导地位;当0.4≤M_A<1.4时,TM受到K-H明显调制;如果M_A≥1.4,K-H引起的涡旋运动起控制作用,导致一种新的不稳定性产生。该不稳定性称作涡旋撕裂模不稳定性。其饱和后长时间渐近状态由一个大尺度的流体涡旋和同心磁岛组成。在地球磁层顶通量传输事件(FTEs)中它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濮祖荫严明傅竹风
关键词:K-H不稳定性撕裂模
真空中连续发射电子束形成的电子鞘层的空间结构被引量:1
1994年
用双流理论模型研究真空中电子束的发射实验.向真空中发射电子束过程中,发射体本身被充正电,束缚束电子向外传播,大量的束电子在发射体表面附近形成电子鞘层;只有极少量的束电子可以逃离发射体而向外传播出去.在电子鞘层内,发射出的束电子和返回发射体表面的束电子形成速度和密度在空间为分布不均匀的双流.本文用双流理论模型解析计算出了电子鞘层的空间尺度、电子鞘层内的电场分布以及电子密度分布.
臧振群傅竹风
关键词:空间结构电离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