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凤利

作品数:36 被引量:41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语言文字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中医
  • 13篇英译
  • 12篇翻译
  • 11篇中医学
  • 9篇黄帝
  • 9篇黄帝内经
  • 8篇素问
  • 8篇内经素问
  • 8篇黄帝内经素问
  • 8篇《黄帝内经素...
  • 5篇中医英译
  • 4篇文化
  • 3篇隐喻
  • 3篇英语
  • 3篇语料库
  • 3篇源流
  • 3篇针灸
  • 2篇医典
  • 2篇译本
  • 2篇译事

机构

  • 3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36篇兰凤利
  • 2篇梁杏
  • 2篇张苇航
  • 2篇梁国庆
  • 1篇丁年青
  • 1篇李鼎
  • 1篇李鼎

传媒

  • 12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华医史杂志
  • 3篇中国翻译
  • 2篇中医教育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科技术语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面向翻译的...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借鉴国外翻译经验和理念,促进国内中医英译事业发展——从几个中医术语的英译想起的被引量:19
2003年
兰凤利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翻译经验五行学说下法
建构实在论及其对中医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2010年
建构实在论是华尔纳教授主创的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科学哲学,旨在使依赖于不同文化的多方面的科学途径得以理解。基于建构实在论的立场和观点,华尔纳教授指出了研究中医学常见的基本错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主张应用外推策略,阐释理解中医学;主张应在充分尊重中医学的前提下,进行中医学现代化研究。
兰凤利
关键词:中医学
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被引量:30
2014年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核心方法论。"观物-取象-比类-体道"贯穿于中医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医理阐述和临床发展等各个方面,体现着"象-比-喻"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形成中医学中的隐喻、指导着临床实践、促进着中医学的发展。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隐喻研究的三大要素——"象、比、喻"提出并论证取象比类就是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兰凤利Friedrich G. Wallner
关键词: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
中医学中“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与翻译被引量:8
2011年
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了"脉"与"经络"现有的翻译,认为meridian、channel和vessel均可用于表达"经脉"——meridian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译语,channel是目前西方流行较广的译语,但二者又均有不足之处:前者是二维的线,与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相矛盾,后者一词多义,具有词义不明确性;vessel,指人体内三维的管道,是很严谨、恰当的"经脉"的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兰凤利梁国庆张苇航
关键词:中医学经络源流
中医古典文献中“阴阳”的源流与翻译被引量:24
2007年
中医学继承、发挥了《周易》的阴阳思想。中医古典文献中的"阴阳"主要是指哲学意义上的"阴阳",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具体的医学所指,如指男女、性生活、阴经阳经、阴邪阳邪、阴气阳气等等。"阴阳"含义的确定是高度依赖于语境的。"阴阳"的翻译亦应视其具体的含义而定,不可一概音译为yin and yang。
兰凤利
关键词:阴阳源流中医学古典文献翻译
中医学疾病名称的命名与翻译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兰凤利
关键词:疾病名称中医学翻译方法厥心痛
谈谈中医学中“虚实”的翻译被引量:6
2010年
兰凤利
关键词:中医学翻译虚实八纲辨证辨证论治人体正气
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从192 5年到2 0 0 3年近80年间,出现了9种《黄帝内经素问》的英译本。在探讨了“谁在翻译《黄帝内经素问》”之后,从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译者的译入语(英语)医学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等方面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对《素问》英译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帝内经素问》的译者所应具备的修养。
兰凤利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翻译
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思维模式与贯穿《内经》的“天-地-人”生态医学思维模式同出一辙;作为《内经》理沦基础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可通过《说文》追本溯源;《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宇源流及本义,是研读《内经》、探索中医学起源的重要书籍。
兰凤利
关键词:《说文解字》《黄帝内经》
中医学中“脏腑”的源流与翻译被引量:10
2010年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或zang-fu organs)、zang viscera and fu viscera(或zang-fu viscera)等几对不同的译语。在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探讨了"脏腑"的现有翻译之后,认为depots and palaces保留了"藏府"的原始比喻内涵,反映着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体现了"藏府"的源流及其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医学价值,是目前"藏府"的最佳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兰凤利梁国庆张苇航
关键词:脏腑源流翻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