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低通气
  • 4篇睡眠
  • 4篇睡眠呼吸
  • 4篇睡眠呼吸暂停
  • 4篇睡眠呼吸暂停...
  • 4篇通气
  • 4篇综合征
  • 3篇低通气综合征
  • 3篇手术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腭咽
  • 3篇呼吸暂停低通...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悬雍垂
  • 2篇悬雍垂腭咽
  • 2篇悬雍垂腭咽成...
  • 2篇悬雍垂腭咽成...
  • 2篇咽成形术
  • 2篇舌肌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亚奇
  • 7篇杨怀安
  • 3篇姜学钧
  • 3篇赵晨
  • 3篇崔相国
  • 2篇付忠良
  • 1篇李笑天
  • 1篇王洪明
  • 1篇郭星
  • 1篇杨会军
  • 1篇何岩
  • 1篇马沂
  • 1篇张峰
  • 1篇王赛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颏舌肌病理形态的电镜观察
目的 研究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颏舌肌在透射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与阻塞严重程度...
刘亚奇杨怀安
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术后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
付忠良张峰何岩刘亚奇杨怀安姜学钧
关键词:腭咽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手术治疗的方案及疗效。方法:选择首次手术治疗后复发的OSAHS患者27例,行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G)睡眠监测、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及Müller试验、鼻咽3D-CT。对其中入院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针对不同阻塞平面,行改良UPPP、鼻腔扩容术、鼻咽部腺样体切除术、舌体部分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术后半年AG睡眠监测、并发症观察,术前术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结果:术后半年AHI由(48.19±13.11)次/h降至(11.32±4.42)次/h,嗜睡量表评分由(12.93±4.60)分降至(4.93±1.44)分,均P<0.05。治愈2例,显效12例。术后无呼吸困难、出血、进食反流等并发症。结论:判定阻塞平面和选择适合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前AG睡眠监测、鼻咽3D-CT、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对于判定阻塞平面、决定术式具有重要意义。
赵晨李笑天刘亚奇崔相国付忠良杨怀安姜学钧
关键词:复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OSAHS鼻咽联合手术围手术期咽腔间距解剖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鼻、咽联合手术围手术期咽腔间距解剖变化的规律,及其对术后治疗、气管切开术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鼻、咽多平面狭窄的OSAHS患者50例,全麻下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鼻腔扩容术和/或鼻咽部腺样体切除术。测量术前清醒坐位,术前全麻卧位,术后全麻卧位,术后第1、2、3 d清醒坐位的咽腔间距,并记录术后当晚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2、3 d坐位时咽腔各间距测量值均大于术前坐位值,软腭长度小于术前。全麻术前卧位咽腔间距小于清醒坐位。全麻术后卧位咽腔间距大于全麻术前卧位。术后当晚平均血氧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术前。术后无呼吸困难、无术区出血,未行气管切开术。结论 OSAHS鼻、咽部多平面联合手术术后气道得到明显扩张,未出现急性梗阻及渐进性狭窄所致呼吸困难。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及密切监护的前提下可不行气管切开术。
赵晨杨会军崔相国刘亚奇杨怀安姜学钧
关键词: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手术
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颏舌肌病理形态的电镜观察
2014年
目的:研究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颏舌肌在透射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在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舌体部分切除术及UPPP治疗的OSAHS患者38例,根据AG监测的AHI值将患者分为轻-重度组(3060,15例)。对照组为6例无口咽及喉咽部阻塞疾病的成人患者。透射电镜下观察颏舌肌形态变化特点。结果: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的颏舌肌组织肌纤维排列规整,肌间线粒体形状规则;所有OSAHS患者的颏舌肌标本都同时存在以下3种变化:轻度变化肌纤维萎缩、排列稀松,间隙增大,局部肌丝水肿,肌束间结缔组织增生,线粒体肿胀,部分呈球形,嵴尚清晰;中度变化肌纤维明显萎缩,直径大小不一,排列紊乱,Z线距离缩短、扭曲,部分肌丝断裂、溶解消失,肌束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线粒体肿大呈空泡样变性,嵴模糊、变短及形态不规则;重度变化肌纤维大量断裂、溶解,排列紊乱,凝集成团块状,呈点状或片状排列,Z线扭曲消失,线粒体大小不一,呈空泡样变性,嵴消失,有的呈絮状改变,部分样本可见线粒体堆积现象。且随AHI的增高,轻度变化出现比率降低,重度变化出现比率则升高。结论:OSAHS患者颏舌肌及线粒体的改变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且随OSAHS程度加重,舌体颏舌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刘亚奇王赛杨怀安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颏舌肌病理形态学
颈侧部喉气囊肿一例
2010年
患者男,82岁。发现右颈部肿物3年于2009年10月15日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黄豆粒大小质软无痛性肿物,未治疗。近半年来肿物渐增大,并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无进食呛咳,无明显体重变化。自行应用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缓解。
刘亚奇郭星
关键词:喉气囊肿颈部肿物无痛性肿物医院就诊声音嘶哑
有效治疗时间在评价CPAP疗效中的作用及在CPAP疗效与外科手术组间疗效比较中的意义
目的:1.探讨应用有效治疗时间评价CPAP治疗疗效的可行性,2.探讨应用有效治疗时间对CPAP疗效组与外科手术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针对OSHAS疗效评价方面作者发明两个新概念:有效治疗率=(治疗前AH...
杨怀安徐胜群赵晨刘亚奇崔相国王洪明马沂
关键词:CPAPUPPP疗效评价
舌骨大角综合征一例
2012年
患者男,45岁,因喉内异物感和吞咽时喉部响声10余年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喉内异物感,吞咽时喉部响声,易呛咳及喉部压迫梗塞感,反复做吞咽运动后及头部运动时喉内异物感及呛咳加重。无咳嗽咳痰,无声音嘶哑,无颈部及咽喉部疼痛。否认既往颈部外伤史。查体:双颈部舌骨平面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可触及条索状无痛性骨性硬度肿块,随吞咽上下运动,
刘亚奇杨怀安
关键词:咽喉部疼痛胸锁乳突肌前缘异物感声音嘶哑吞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