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海

作品数:14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颈椎
  • 7篇手术
  • 7篇疗效
  • 6篇前路
  • 6篇钛网
  • 6篇颈前
  • 6篇颈前路
  • 5篇手术疗效
  • 5篇曲度
  • 5篇颈椎曲度
  • 4篇术后
  • 3篇腰椎
  • 3篇退变
  • 3篇椎间融合
  • 3篇颈椎退变
  • 2篇低度
  • 2篇腰椎后
  • 2篇腰椎后路
  • 2篇腰椎后路椎间...
  • 2篇腰椎滑脱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作者

  • 14篇郭永飞
  • 14篇陈德玉
  • 14篇何志敏
  • 14篇刘军海
  • 14篇陈宇
  • 10篇王新伟
  • 8篇袁文
  • 8篇贾连顺
  • 1篇谢宁
  • 1篇杨立利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2007SI...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第7届长征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7
  • 6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阐述、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53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低度腰椎滑脱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的Boxall滑脱率、滑脱角及椎间高度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及融合率、手术方式、并发症之关系,阐述临床治疗新体会。[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21个月),49例(92,5%)病人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的Boxall指数、滑脱角及椎间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融合器后移;1例患者发生椎间隙低毒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神经根牵拉伤;1例发生融合器下沉。[结论]腰椎滑脱通过腰椎后路一次完成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与围手术期密切相关,手术过程因人而异,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协调性关系尤为密切。
何志敏陈德玉郭永飞刘军海陈宇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脊柱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相关因素及再手术方式分析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分析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有关的部分因素,及对3种不同的再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分析长征医院骨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5a间13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102例再手术的原因,并对性别、年龄、再手术间隔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对3种再手术方式即髓核摘除术、扩大减压术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再手术共102例(7.69%,102/1327),其中多次再手术(2次或2次以上)有11例。再手术的主要病因椎间盘再突出58例、椎管相对狭窄或椎节不稳40例及术后椎间隙感染4例。47.06%(48例)再手术行单纯的髓核摘除;19.61%(20例)行全椎板减压;33.33%(34例)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16例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后1a内(≤1a)的再手术率显著高于1a后(〉1a)的再手术率(P〈0.0001),尤其对伴有术后椎节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率与年龄有强相关性(P〈0.0001),35~49岁年龄段为再手术相对高发年龄。3种再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差别但无显著的差异(P=0.1740);但对于减少多次再手术率有显著的差异,以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多次再手术率最低(P=0.04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后1a内为再手术的相对高发时段,而再手术的方式以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相对较佳,椎间融合术可明显减少多次再手术率,临床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
何志敏陈德玉郭永飞刘军海陈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颈前路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Objective:To analyse Influence of the titanium mesh subsidence to cervical curvature and surgical result after...
郭永飞陈德玉陈宇何志敏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
目的阐述、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53例行...
何志敏陈德玉郭永飞刘军海陈宇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脊柱滑脱
文献传递
颈前路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下沉的病例,测量手术前后及钛网下沉后颈椎曲度"D"值,JOA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及...
郭永飞陈德玉陈宇何志敏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颈前路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下沉的病例,测量手术前后及钛网下沉后颈椎曲度"D"值,JOA 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及钛网下沉后神经功能改变...
郭永飞陈德玉陈宇何志敏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文献传递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方法与疗效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9例, 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 岁。病史11个月~7年,平均3.7年。手术前颈椎常规 X-线片和矢状位分...
陈德玉王新伟陈宇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刘军海
文献传递
颈椎退变对终板倾斜角的影响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rvical degeneration on the endplate gradient and to discuss its clinic appl...
郭永飞陈德玉何志敏陈宇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3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第2组:多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组(18例);第3组:钛网与cage组合使用组(18例)。t检验比较3组之间椎间高度变化、方差分析法比较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组术后早期椎间高度有丢失趋势(P<0.05),并有3例明显钛网下沉,2例内植物松动,第2组无松动或下沉病例,第3组有1例钛网下沉。[结论]3种方法均可得到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稳定性及椎间高度维持方面第2、3组较第1组满意。
刘军海陈德玉谢宁陈宇何志敏郭永飞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减压钛网椎间融合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本组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30例,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平均椎管狭窄率41.4%,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19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51.3%;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5例,血肿2例。[结论]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方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陈德玉陈宇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刘军海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