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季花

作品数:128 被引量:600H指数:15
供职机构: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1篇结壳
  • 41篇沉积物
  • 39篇钴结壳
  • 39篇富钴结壳
  • 27篇地球化
  • 27篇地球化学
  • 24篇稀土
  • 19篇稀土元素
  • 16篇表层沉积物
  • 15篇成矿
  • 14篇同位素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化学特征
  • 10篇海洋沉积
  • 10篇海洋沉积物
  • 9篇元素地球化学
  • 9篇中太平洋
  • 8篇大洋
  • 8篇东太平洋
  • 7篇重金

机构

  • 10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青岛海洋地质...
  • 16篇海洋沉积与环...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青岛国家海洋...

作者

  • 128篇刘季花
  • 76篇石学法
  • 24篇崔迎春
  • 23篇朱爱美
  • 23篇任向文
  • 20篇张辉
  • 16篇高晶晶
  • 12篇卜文瑞
  • 11篇胡宁静
  • 10篇王小静
  • 9篇邹建军
  • 8篇李力
  • 8篇马德毅
  • 8篇白亚之
  • 8篇何连花
  • 7篇尹京武
  • 7篇张俊
  • 7篇杨耀民
  • 6篇林学辉
  • 6篇张颖

传媒

  • 17篇海洋地质与第...
  • 16篇矿物学报
  • 14篇海洋科学进展
  • 9篇海洋学报
  • 5篇第三届全国成...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地质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地球化学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3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第四届全国成...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平衡分配模型评价渤海湾和莱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采集了渤海湾和莱州湾共72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同步萃取金属(SEM)、有机碳(TOC)等参数,应用平衡分配模型(EqP Model)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研究显示,有8个站点超过了EqP Model的毒性阈值,显示潜在生物毒性,而61%的站点应无生物毒性。本研究同时测定了沉积物的总含量,应用几种常用的沉积物质量基准进行了评价虽然有部分站点的Cu、Ni、Cr超过了基准值,但与渤海的背景值比较,这些基准值可能并不适用于评价渤海沉积物。研究显示,EqP Model可以更有效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毒性,尤其针对我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物,TOC和AVS含量偏低而重金属生物毒性偏高的情况可能普遍存在,更应积极考虑应用EqP Model进行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评价。
李力王小静白亚之孙翌刘季花
关键词:酸可挥发性硫化物重金属生物毒性
大洋铁锰结壳中分散元素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具有含量低(通常10-9级),且趋向于分散的重要特征(涂光炽等,2003)。分散元素因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高科技新材料领域,常被称为"金属原料工业中的味精"。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分散元素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比如Tl,当它通过食物链进入生命体后,会发生累积,造成慢性Tl中毒。
崔迎春石学法刘季花张辉
关键词:铁锰结壳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效应食物链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中磷酸盐化的制约因素探讨
2011年
富钴结壳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一种自生壳状沉积物。大洋富钴结壳老壳层在形成后或形成期间曾遭受不同时代的磷酸盐化(Hein J R等,1993),形成多层磷酸盐化壳层。前人关于磷酸盐化作用对富钴结壳的影响多有论著,但主要涉及矿物成分、化学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Koschinsky A等,1997;Jeong K S等,
李江山石学法刘季花任向文
关键词:西太平洋壳层结构构造矿物成分
长江口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早期成岩过程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测试长江口沉积物及间隙水中Fe、Mn、U及Mo的含量,结合早期成岩模型及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探讨了在河口环境中影响间隙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Mn、U及Mo)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Fe、Mn、U及Mo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间隙水Fe、Mn、U及Mo的含量分别介于0.8~106μmol/L、14.8~258μmol/L、1.9~14.4nmol/L及60~546nmol/L之间.在垂直剖面上,间隙水Fe、Mn峰值分别出现在约5cm或10cm的深度.早期成岩过程是影响长江口沉积物间隙水Fe、Mn分布的主要因素.吸附系数对间隙水Fe、Mn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吸附系数越高,间隙水Fe、Mn浓度越低.影响间隙水U分布的主要因素为Fe,而Mo与Fe、Mn之间不存在相关性.通量计算结果显示Fe、Mn、U及Mo的扩散通量分别介于3.0~10.5μmol.(m2.d)-1、35.7~439.5μmol.(m2.d)-1、-2.3~0.2nmol.(m2.d)-1及-36.0~94.6nmol.(m2.d)-1之间.沉积物中自生铀组分约占总铀的6%~67%.
邹建军石学法李乃胜刘季花朱爱美
关键词:早期成岩长江口地球化学
应用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评价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被引量:2
2012年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判定一直是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总含量无关,而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是建立在较新的科研成果上用以判断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一个综合模型。s-BLM主要应用于有氧环境下,在测定活性金属、硫化物、有机碳的基础上,结合间隙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计算多种金属的毒性闽值。s-BLM与以往应用于厌氧环境下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同步萃取金属(AVS/SEM)模型形成互补,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地判断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Cu,Pb,Zn,Ni,Cd,Ag)的生物毒性。通过对渤海表层沉积物的采样测试分析,应用s-BLM对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评价。
李力王小静刘季花石学法马德毅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生物毒性生物配体模型
麦哲伦海山区采薇海山富钴结壳伴生有用元素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对采薇海山富钴结壳样品中的伴生有用元素(REE、PGE、W、Mo、Au、Te)的含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增加,伴生有用元素REE含量有升高的趋势,Te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GE、W、Mo和Au与水深、地形之间未能发现明显的相关性;采薇海山伴生有用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但多以条带状平行水深等深线分布,也有少数区域表现为斑块状分布,且不同的伴生有用元素的富集区域有所差别。
王彦美张伙带刘季花张学华朱本铎
关键词:富钴结壳空间分布特征
太平洋东部CC48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2
1994年
研究样品于1988年采自太平洋东部CC48孔。通过对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1)各种类型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以稀土元素总量(ζREE)而论,深海粘土>硅质软泥>硅钙质轨泥>钙质轨泥Z沉积物中的自生矿物、谁质生物成因的非晶质SiO2及碎屑矿物对稀土元素起富集作用,而生物CaCO3则起分散作用。(2)稀土元素含量随深度发生变化,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应用元素地层学方法将岩芯分成5个层段。(3)据稀土元素分异特征区分出3种沉积环境(CCD之上、CCD之下和过渡型),而[La/Ce]sh比值的变化,表明早中新世温度、南极底层流及氧化还原条件经历了3个变化旋回。
刘季花张丽洁梁宏峰
关键词:地球化学沉积物稀土族
Pt/Pd比值:指示大洋Fe-Mn结壳铂族元素富集机制的重要指标
Fe-Mn结壳是大洋环境中极具潜力的Co资源.除富Co外,Fe-Mn结壳也明显富集铂族元素(PGE),因此也被称为富钴、铂Fe-Mn结壳.但至今对Fe-Mn结壳铂族元素来源和富集机制的认识还有争议.海水和宇宙球粒被认为是...
卜文瑞石学法刘季花杨耀民
关键词:铂族元素
文献传递
富钴结壳中Ti的富集及其资源潜力
2009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富钴结壳中Ti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中太平洋M海山一块富钴结壳C5进行元素化学和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C5具有新老两个生长世代壳层,相对于新壳层,老壳层除含水羟锰矿、非自形FeOOH·xH2O、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外,还含碳氟磷灰石、钡镁锰矿和针铁矿;老壳层中Ti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5%,富集于铁矿物相和碎屑矿物相中,来源于海水和碎屑;新壳层中Ti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92%,主要来自海水中,通过晶格替代过程富集于锰矿物相;另外,Ti的富集也可能受动力过程控制,但Ti的富集通量在生长过程中非恒定,这可能源于其物源多样性;富钴结壳是潜在的海底钛矿资源。
崔迎春刘季花林学辉石学法
关键词:富钴结壳
晚第四纪楚科奇边缘地带古水团化学示踪
陈志华刘季花王国庆葛淑兰王湘芹李小艳
1) 课题来源与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北冰洋西部楚科奇边缘地带等岩芯沉积物中生源/自生组分的氧碳同位素分析和元素分析,重建该地区晚第四纪古水团活动历史,深入探讨研究区太平洋水和大西洋中层...
关键词:
关键词:冰期海洋沉积物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