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20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高血糖对脑缺血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高血糖模型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加低血压(2VO)的方法建立的脑缺血模型,探究高血糖对脑缺血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高血糖组、脑缺血组、高血糖脑缺血组。腹腔注射STZ建立高血糖模型,4周后在高血糖模型基础上用2VO的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利用脑电图监测大鼠脑电的变化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状况。结果脑电图观察结果显示高血糖脑缺血组大鼠出现明显的高波幅棘波、尖波发放。TUNEL染色结果显示高血糖组、脑缺血组高血糖脑缺血组均出现大量凋亡神经元,并且高血糖脑缺血组凋亡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高血糖能够加重脑缺血卒中后大鼠的癫痫发作和大脑神经元凋亡。 宋祖耀 王峰 王文斐 刘强 孙涛关键词:高血糖 脑缺血 卒中后癫痫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颈超)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201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颈超检查的595例患有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分析颈超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并对不同狭窄程度的颈内动脉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超检出颈内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61.4%,准确率为69.7%,漏诊率为15.3%,误诊率为38.6%;颈超对颈内动脉斑块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DSA(P<0.05),而DSA对颈内动脉管腔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检出明显高于颈超(P<0.05);颈超检查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呈年度递增趋势。结论颈超检出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的特异度一般,但灵敏度高,准确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更擅长对颈内动脉斑块病变的检出,依然是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的重要手段。 刘强 陶聪 牛晓艳 田艳娟 王振海关键词:颈内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烙灸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烙灸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采用Hulth法复制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和烙灸干预组(10只)。烙灸干预组给以兔左后膝关节局部烙灸治疗,1次/天,20 min/次,连续4周。疗程结束后,取动物标本进行大体形态学和HE染色病理学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果:烙灸干预组软骨组织的改良Mankin's评分、软骨外基质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 <0. 05)。结论:烙灸疗法可以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改善外基质环境,减少兔KOA关节软骨的破坏。 林瑞珠 林瑞珠 陈美华 刘强 刘强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细胞外基质 蛋白多糖 HMGB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作用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其与IFN-β、IL-6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分析HMGB1在急性脑梗死免疫炎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法测定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蛋白表达、HMGB1mRNA表达及血清IFN-β、IL-6浓度,同时设置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MGB1蛋白表达、HMGB1mRNA表达、血清IFN-β及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HMGB1蛋白表达与IFN-β、IL-6浓度呈正相关(r=0.833、0.63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蛋白表达上调,进而通过其下游配体增加炎性因子分泌,介导脑缺血免疫炎性损伤。 祁玲 刘强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IFN-Β 免疫损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3 h内于我院就诊患者为36例(15.6%);延迟就诊组与及时就诊组患者的职业状态、脑卒中史、医疗保险、发病模式、发病地与我院的距离、首诊医院、到达首诊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是否呼叫急救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各项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医院非我院、未呼叫急救车、居住地与我院的距离及在职人员,其就诊延迟危险因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卒中史及NIHSS较高的患者,其就诊延迟的危险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患者就诊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各个时间段均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的要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情况门诊就诊组与急诊科就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公众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使用,加强卒中单元规范化建设对急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王振海 谢柳青 赵春梅 刘强关键词:脑缺血 卒中 卒中单元 脑脊液常规与细胞学两种方法检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脑脊液常规(以下简称"常规")和脑脊液细胞学(以下简称"细胞学")检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并探讨两者间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于作者医院行脑脊液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常规及细胞学两种方法计数脑脊液白细胞的结果 ,并结合临床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学方法检测显示白细胞计数结果正常119例,结果异常168例(58.5%);常规白细胞计数结果正常178例,结果异常109例(38.0%);常规计数正常而细胞学计数异常62例,常规计数异常而细胞学计数正常3例;常规计数及细胞学计数均为异常结果的106例样本中,98例的细胞学计数明显高于常规。与临床诊断对比,细胞学计数结果与临床符合程度高于常规计数法(χ2=24.287,P=0.000)。结论细胞学在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中更为准确,临床符合程度高于常规计数法。 刘强 牛晓艳 何学仙 王振海关键词:脑脊液 细胞学 HMGB1在小鼠单疱脑炎中的作用探究 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及其下游受体Toll样受体4(TLR4)mRNA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HMGB1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正常组,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MGB1mRNA的相对表达,然后对其下游的重要受体分子TLR4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显示HSE小鼠脑组织中HMGB1mRNA的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同时TLR4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上调,并且TLR4mRNA与HMGB1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2,P<0.01)。HMGB1可能会通过其受体TLR4启动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宿主在HSE中的免疫应答作用。 祁玲 刘强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小鼠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3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分为高灌注综合征组和非高灌注综合征组。搜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9例研究对象中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6.2%(13/209),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两组间在手术时间窗、术后血压、术前狭窄率、侧支循环代偿能力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窗<2周、术后高血压、侧支循环差、术前狭窄率均为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计算手术时间窗<2周、术后高血压、侧支循环差、术前狭窄率预测脑高灌注综合征的AUC分别为0.686、0.682、0.772、0.682。四者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手术时间窗<2周、术后高血压、侧支循环差、术前狭窄率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预防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吴建明 马斌武 吴艳蓉 杨平 刘强 王小虎 李双 赵春燕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Mx1、IFN-α的表达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Mx1、IFN-α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初步评价其抗病毒作用。方法建立HSE小鼠模型为病毒组,设置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x1、IFN-αmRNA的相对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Mx1进行测序。结果 HSE小鼠脑组织中Mx1、IFN-αmRNA的相对表达较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Mx1、IFN-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6,P<0.01);Mx1测序后在BLAST进行比对,显示同源性为99.8%,证实合成Mx1基因片段的正确。结论 IFN-α可能诱导机体产生Mx1,从而对HSE发挥抗病毒作用。 惠晶 赵春梅 刘强 王振海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小鼠 IFN-Α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大鼠海马中CDK5、p35及p25的表达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p35及p25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脑病大鼠(DEACMP)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的可能作用。方法 220~280g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CO组和空气组,CO组给予腹腔追加注射纯品CO气体并动态监测动脉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空气组同法给予等量空气注射。分别于1周后、3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DEACMP大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DEACMP及空气组大鼠海马CDK5、p35及p2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O组大鼠急性期动脉血HbCO为(55.07±3.98)%,空气组为(0.64±0.19)%;DEACMP大鼠海马CDK5、p35及p25的表达均高于空气组(P<0.01)。结论 CDK5、p35及p25可能在DEACM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李勇军 刘强 赵春梅 王振海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