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彩虹

作品数:5 被引量:9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天气学
  • 2篇统计分析
  • 2篇急流
  • 2篇高空
  • 2篇高空急流
  • 2篇暴雨
  • 1篇低涡
  • 1篇订正
  • 1篇圆锥扫描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数值
  • 1篇中尺度数值模...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暖区
  • 1篇暖区暴雨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 1篇微波成像仪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刘彩虹
  • 2篇丁治英
  • 1篇陈翔翔
  • 1篇李南
  • 1篇沈新勇
  • 1篇朱传林
  • 1篇唐飞
  • 1篇陈茂钦
  • 1篇常越
  • 1篇董慧杰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被引量:64
2011年
利用2005—2008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以θse场与暖区暴雨的不同配置进行了分类,将华南暖区暴雨划分为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合成分析。统计及合成分析得出5月和6月的暖区暴雨有明显的差异:5月1型暖区暴雨出现最多,6月2型暖区暴雨出现最多,3型暖区暴雨仅发生于6月;5月暖区暴雨受高空急流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于高空急流的右后方,离南亚高压脊线较远;6月形成暖区暴雨的高空急流较弱,暖区暴雨多发生在南亚高压脊线附近;5月形成暖区暴雨的南部系统相对稳定,而6月南部系统尺度变化较大。其相同点为:5、6月各类暖区暴雨多发生于850 hPa低空急流的后部(包括左后、右后),且均发生于850 hPa左右的南风辐合区中,因此低层南风辐合是产生暖区暴雨的重要机制之一,除6月1型暖区暴雨外,其他类暖区暴雨区的南侧中层均有干区配合。5、6月2型暖区暴雨相似度最大,1型暖区暴雨的相似度最小。
丁治英刘彩虹沈新勇
关键词:天气学统计特征高空急流低空急流
FY-3B微波成像仪资料的地理定位误差与订正被引量:4
2016年
风云3号B星(FY-3B)上的微波成像仪(MWRI)通过10.65 GHz,18.7 GHz,23.8GHz,36.5 GHz和189.0 GHz5个频率的双极化通道对地球表面进行监测。自卫星发射至今,MWRI资料的地理定位误差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提高FY-3B MWRI L1级数据地理定位精度,基于海、陆响应的升、降轨亮温差理论NDM(Node Differential Method),通过卫星位置和速度矢量建立卫星姿态模型、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估计卫星姿态偏差,进而对MWRI 89 GHz通道的地理定位误差进行分析与订正。结果表明,2015年1—9月份俯仰、滚动和偏航角度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20°,0.068°和0.062°,对应沿轨误差大约3—4 km,跨轨误差小于1 km。定位误差订正后,地中海、澳大利亚区域海岸线附近的升降轨亮温差明显减小;观测亮温在红海和南美洲东南部区域的分布和海岸线更加吻合,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唐飞董慧杰李南刘彩虹
关键词:微波成像仪圆锥扫描卫星姿态
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研究
本文利用2005-2008年5月和6月的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prediction)1°×1°分析资料(间隔6h)和气象台站常规地面雨量资料等,对我国华南地区前汛期的...
刘彩虹
关键词:暖区暴雨高空急流低空急流中尺度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被引量:58
2012年
利用2000—2009年5月和6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对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500 hPa及以下的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影响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偏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型(简称偏南风型)。切变线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以冷式切变为主,季风爆发后以暖式切变为主;低涡型在季风爆发前的发生次数远少于季风爆发后,在低涡中心的东北-东南方向最易产生暖区暴雨;偏南风型总体以西风风速切变辐合为主,而南风风速切变辐合在季风爆发后的比例有所增加。对影响暖区暴雨的高空槽分析发现,高原槽对暖区暴雨影响明显,其次为南支槽。低涡型最易受高空槽影响。对各种类型暖区暴雨的合成分析发现,各类型暖区暴雨500 hPa高空槽的位置特点均不相同,暴雨辐合中心均在850hPa以下的低层,副高脊线距雨区约6~8纬距是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重要天气形势。
陈翔翔丁治英刘彩虹常越朱传林
关键词:天气学统计分析低涡切变线
初始场对华南暴雨可预报性的影响分析
利用WRFV3.2.1数值模式,以2009年7月2-3日华南暴雨为例讨论华南暴雨的可预报性问题。在其控制试验的初始场添加随机初始误差,考察误差在华南暴雨过程中的增长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添加在初始场的误差随着积分过程延长对...
刘蕾陈茂钦刘彩虹
关键词:暴雨可预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