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恋
- 作品数:35 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在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AIS患者89例,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桥接治疗组及直接介入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构成、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包括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以及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和90 d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共49例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中26.5%(1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4.3%(7例)患者90 d死亡;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中17.5%(7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7.5%(3例)的患者90 d死亡,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90 d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1.017,P=0.310、0.313)。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入院NIHSS、既往病史等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OR=0.795,95%CI:0.280~2.258,P=0.666)。结论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AIS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在时间窗内应尽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 邓一鸣张净瑜高峰孙瑄宋立刚刘恋莫大鹏马宁缪中荣徐凯
-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血管内治疗
-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mRS评分≤1分比例(30.9%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0.423)及mRS评分≤2分比例(38.2%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 罗岗黄祎诺莫大鹏孙忠良马宁高峰宋立刚孙瑄刘恋霍晓川王博贾白雪李晓青徐晓彤缪中荣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循环血管内治疗静脉溶栓
- 后循环CTA评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脑血管造影来评估及验证后循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posteriorcirculation 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pc-CTA)评分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装置机械取栓后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连续入组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造影数据。血管成功开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2b/3级,临床良好预后定义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对pc-CTA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测定曲线下面积及最佳界点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3个月时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78例(90.7%)血管成功再通(TICI2b/3级),30例(34.9%)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中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pc-CT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pc-CTA评分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是0.68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572~0.778],最佳界点值是2分(敏感度=53.33%,特异度=80.3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CTA评分≤2分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后3个月时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3.831,95%CI 1.302~11.273,P=0.015]。结论 pc-CTA评分可独立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短期临床预后。
- 杨海华马宁刘恋莫大鹏高峰缪中荣
-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 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索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动脉瘤均位于大脑后动脉P2段或以远部位。临床随访应用GOS评分。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再出血1例,轻偏瘫1例,偏盲2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完全闭塞。行姑息性闭塞治疗的5例中,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其余4例随访DSA均显示动脉瘤有增大或复发。结论载瘤动脉闭塞术对于大脑后动脉P2段及以远的夹层动脉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刘恋潘显辉姜除寒贺红卫杨新建李佑祥吴中学
-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 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视野缺损恢复1例
- 2015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年龄43岁,因"头晕6个月,再发伴视物模糊20 d"于2014年12月10日就诊于我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患者于6个月前,因发作性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头晕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后缓解,不伴恶心及呕吐,不伴肢体无力及麻木等症状。
- 刘恋莫大鹏宋立刚缪中荣
- 关键词:椎动脉开口狭窄再狭窄血流动力学视野缺损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刘鹏刘鹏刘恋刘恋刘恋吕明马超杨新健张宇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合并再狭窄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的因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6月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支架断裂的因素及断裂后的处理。结果:在230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后,经DSA检查证实发生支架断裂导致再狭窄的有10例患者,共计14枚支架发生断裂,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支架本身的金属特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血管迂曲、支架内径偏小、支架覆盖正常段较长、释放压力过高与反复扩张等均与支架断裂相关。结论:选择合适支架,避免反复及过高压力的扩张及控制血压和戒烟可降低支架断裂率,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 孙瑄莫大鹏缪中荣马宁高峰徐晓彤高坤刘恋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57个动脉瘤(89.1%,57/64)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6个动脉瘤(9.3%,6/64)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1个动脉瘤(1.6%,1/64)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3例患者(4.8%,3/6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术中血栓形成,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为术后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出院时均无致残性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时55例患者获临床随访,均预后良好(mRS≤2分),7例患者失访。50例患者(52个动脉瘤)获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RaymondⅠ级45个(86.5%,45/52),RaymondⅡ级4个(7.7%,4/52),RaymondⅢ级3个(5.8%,3/52),12例患者失访。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并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
- 韩金涛张宇翔贾子昌姜除寒刘恋栾景源梁飞赵彦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被引量:5
- 2013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欣马宁刘恋缪中荣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手术中并发症颅内动脉硬化
- 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并发出血的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重要措施之一。Onyx液体栓塞剂的出现使单独应用血管内栓塞治愈AVM的可能性增加㈦,而术中或术后早期颅内出血则是Onyx栓塞治疗AVM最严重的并发症。
- 孙勇李爱民李佑祥陈军施辉刘恋江裕华姜鹏吕宪利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ONYX并发出血液体栓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