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昌文

作品数:19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胸腰椎
  • 6篇腰椎
  • 4篇胸腰椎爆裂
  • 4篇胸腰椎爆裂骨...
  • 4篇腰椎爆裂骨折
  • 4篇椎骨
  • 4篇椎体
  • 4篇爆裂骨折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节段
  • 2篇短节段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术后
  • 2篇椎间盘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压缩

机构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刘昌文
  • 13篇宋文慧
  • 10篇梁凯恒
  • 3篇马迅
  • 2篇马捷
  • 1篇赵斌
  • 1篇霍将
  • 1篇吕智
  • 1篇李渊
  • 1篇关海山
  • 1篇田江华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06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4年
刘昌文马迅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术式选择手术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短节段固定:方法改良及减少失败的策略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短节段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临床、功能和放射学结果。但是短节段固定后可能再发后凸畸形并逐渐被外科医师所重视。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分型、短节段固定适应证、短节段固定失败及术式改良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1983至2020年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胸腰段骨折,短节段固定,后凸畸形”,英文检索词为“thoracolumbar fractures,short segment fixation,kyphosis”。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对于非强直性脊柱的几乎所有A型和B型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短节段固定有再发后凸畸形的风险,主要原因是相邻椎间盘的塌陷,再发后凸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②后路短节段撑开复位可以有效复位骨折椎体并通过间接牵拉复位椎管内骨块,促进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达到椎管重塑的效果,但对于“翻转骨块”效果较差。③后外侧融合与短节段器械的结合使用值得怀疑,它与改善临床结局无关,也不能防止后凸畸形再发或内固定失败。④使用负荷分担分类来量化骨折椎体粉碎并预测后路固定失败的方法仍有争议。⑤应对短期内固定失败的策略主要集中在前方加强或增强后方结构的生物力学强度。增加后部结构生物力学强度的策略中经伤椎固定提高了短节器械的有效性,并显著降低了植入物的失败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流术式。⑥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经椎弓根途径植骨或椎体成形复位骨折椎体的手术疗效仍需更多的临床验证。⑦微创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步应用于脊柱骨折治疗之中,术后早期即可使患者骨折到达良好复位及固定,有助于患者恢
王子奡宋文慧刘昌文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腰段骨折短节段固定后凸畸形微创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4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定患者颈部疼痛和功能;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及术后残余畸形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21例患者出现椎间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22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均实现C2~C3椎间植骨融合与骨折愈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评分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C2~C3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旋转功能良好;屈伸活动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即刻,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其中,1例为重度,2例为中度;术后1个月,2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均为轻度;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吞咽困难。术后,残余畸形发生率为16.7%(4/24),但末次随访时,均未明显影响生活及颈椎功能。结论采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颈部疼痛及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椎间融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吞咽困难及残余畸形发生率较低,且对患者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张铠熙宋文慧刘昌文梁凯恒马捷刘长枫李永涛
关键词: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
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大多数寰椎骨折都是受到轴向暴力作用的结果。寰椎骨折常合并枢椎骨折,尤其是齿状突骨折。迄今为止,已描述了多种寰椎骨折分类系统,但是仍旧没有一种分型系统能够包含所有类型的寰椎骨折。大多数寰椎骨折是稳定的,通过颈托或支具固定可以成功地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可以通过持续性颅环牵引、头颈胸石膏固定及Halo-Vest牵引固定等保守治疗,但由于这些保守治疗可能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现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倾向于手术治疗。尽管这些骨折发现很早,而且损伤的相对频率也很高,但指导这些骨折治疗的文献仍然很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分类系统不统一,很难进行详细的研究比较。尤其目前对于寰椎骨折的分型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有很大争议,文章就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鲍凯宋文慧刘昌文梁凯恒王佳佳
关键词:寰椎骨折C1FIXATIONTREATMENT
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共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6岁。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a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VAS值术前平均7.9分,术后第1天改善为2.6分,末次随访时为1.8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术前平均为47.6%,术后第1天为66.3%,末次随访时为63.5%;ODI值术前平均为78.3%,术后第1天为28.5%,末次随访时为23.2%。术后第1天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良好手术方式。
刘昌文宋文慧刘义伟刘长枫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各种类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5例,平均年龄(36±10)岁;女性55例,平均年龄(35±1...
刘昌文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内固定器
文献传递
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循证医学教学被引量:6
2006年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在其出现的短短的十余年里,已经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适应这种现状.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已势在必行。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对于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刘昌文马迅田江华赵斌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临床教学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查,收集VEMPs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其结果;将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oked mogenic ptential,cVEMP)异常的患者根据轻中重3级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VEMPs与颈性眩晕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病组颈性眩晕严重程度:轻度33例,中度34例,重度8例。cVEMP检查:阳性62例,阴性13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非患病组cVEMP检查:阳性4例,阴性56例。(2)对两组cVEMP等级比较,患病组等级高于非患病组(P<0.001),可以认为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3)对患病组组内进行cVEMP等级与颈性眩晕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指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具有可行性,且对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其严重程度越高,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阳性率则越大,进而表明其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应以颈部康复治疗加前庭功能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史帆宋文慧刘昌文梁凯恒马日吉王子奡
关键词:颈性眩晕前庭功能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分布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分布的新方法,并分析不同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科行PVP治疗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男23例,女109例,年龄77.33±8.27岁.根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和不同层面CT图像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计算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空间分布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评分为0~7分,B组评分为8~10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天数(骨折发生日期至手术日期),使用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手术椎体体积、骨水泥体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差异以筛选骨水泥分布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骨水泥填充率的临界值.结果:A组患者62例,B组患者70例.骨水泥分布情况:2分2例,3分8例,4分6例,5分8例,6分10例,7分28例,8分32例,9分22例,10分16例.两组患者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于A组(P<0.05),术后1d、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的骨折后手术时间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骨水泥体积、填充率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3;95%CI:1.202,1.660).骨水泥填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97~0.846,P<0.05),达到骨水泥广泛分布的临界值为28.1%,此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14%和75.81%.结论:PVP能够有效�
刘长枫宋文慧刘昌文梁凯恒张铠熙李永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率
硫酸钙/脱钙骨基质和同种异体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中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20年
背景:不同的骨移植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及组织重建中,但目前对于哪种骨移植材料可获得良好的骨融合业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目的:对比在Zero-P融合器内填充不同骨移植物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7例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手术,依据植骨材料分为硫酸钙/脱钙骨基质组(n=27)、同种异体骨组(n=24)及自体骨组(n=26)。术后随访1年,评估颈脊髓损伤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评分,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及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变化。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组术后1年的颈脊髓损伤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3组术后1年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在术后第6个月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硫酸钙/脱钙骨基质组骨融合程度接近自体骨组(P> 0.05),同种异体骨组骨融合程度弱于自体骨组(P <0.05);④结果表明,使用硫酸钙/脱钙骨基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且与自体骨相当,优于同种异体骨。
李永涛宋文慧刘昌文梁凯恒张铠熙刘长枫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骨性融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