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昌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主动脉造影
  • 1篇主动脉造影术
  • 1篇夹层
  • 1篇减影血管造影
  • 1篇B型主动脉夹...

机构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1篇葛新宝
  • 1篇方征东
  • 1篇胡何节
  • 1篇孙小杰
  • 1篇刘永昌
  • 1篇王晓天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B型主动脉夹层评估的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一致性及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善的40例AD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显示的AD破口数、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距离、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胸主动脉直径、主动脉夹层累及的范围及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累及情况、真假腔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状况、行覆膜支架后内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测AD破口数、破口距LSA的距离、胸主动脉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DSA发现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的例数分别为16例(40.0%)、6例(15.0%)和15例(37.5%)、6例(15.0%),两种方法在检测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时的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可检测出夹层血栓、动脉壁钙化,而DSA无法显示。40例AD患者行TEVAR 34例,覆膜支架置入后DSA即刻检测发现内漏者11例(32.4%)。结论 CTA、DSA两者对诊断AD有较好的一致性,对TEVAR术前、后有指导价值。
刘永昌胡何节王晓天方征东孙小杰葛新宝
关键词:主动脉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