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瑶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硬化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乙型肝炎肝
  • 7篇乙型肝炎肝硬...
  • 7篇肝炎
  • 7篇肝炎肝硬化
  • 5篇湿热
  • 5篇中医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乙肝
  • 3篇乙肝肝硬化
  • 3篇证素
  • 3篇湿热证
  • 3篇热证
  • 3篇中医证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血小板

机构

  • 9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刘瑶
  • 8篇吴同玉
  • 7篇李东良
  • 7篇石志平
  • 6篇张凌媛
  • 5篇沈建英
  • 4篇廖凌虹
  • 3篇丁珊珊
  • 2篇方坚
  • 1篇甘慧娟
  • 1篇陈妍
  • 1篇李宇涛

传媒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福建人群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肝硬化易感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用福州地区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根据证素积分法将其分为湿热证组(湿证素积分和热证素积分均≥100)、非湿热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TNF-α基因多态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的关系。结果: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中,湿热证组的GG基因型、GA基因型与非湿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G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与非湿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238在湿热证组、非湿热证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308G/A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肝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有关,TNF-α-308A可能是乙肝肝硬化患者湿热证的潜在遗传学因素。
石志平吴同玉刘瑶沈建英廖凌虹李东良张凌媛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早期乙肝肝硬化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CTGF、PDGF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CTGF、PDGF的相关性,为本病的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本病的预防保健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按照中医四诊方法采集164例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四诊资料,同时检测患...
刘瑶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血浆检测血小板衍生因子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福建地区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证素名称,根据其积分数值确定其病位与病性。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湿、肝、气滞、脾、热在50%以上,其次为阴虚、气虚、阳虚,其他证素分布则相对较少。在3个证素等级分布中,1级:脾、肝、气滞、热、痰、湿分布比例较高;2级:湿、热、气滞、阴虚分布比例较高;3级:湿分布比例较高,其次为气滞、阴虚和热。结论:本课题研究的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病理特性表现为,病位以肝为主,多与脾共见,疾病早期以湿热、气滞等实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则是湿热、气滞与阴虚多见,表现为虚实夹杂,这可能与福建当地的湿热气候有关。
吴同玉廖凌虹甘慧娟陈妍李宇涛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方坚石志平刘瑶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证素辨证湿热气滞
福建汉族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湿热证的易感性。方法: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湿热证候特征,采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仪的方法研究HLA-DRB1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福建地区汉族健康正常人HLA-DRB1基因出现12个位点,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HLA-DRB1基因出现11个位点,通过χ2检验,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湿热证组、非湿热证组三组比较中,HLA-DRB1*1502与DRB1*0301、DRB1*0405、DRB1*0406、DRB1*0407、DRB1*0408、DRB1*0801、DRB1*1101、DRB1*1104、DRB1*1110、DRB1*1501、DRB1*16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RB1*1202、DRB1*0305相比,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组和非湿热组中,HLA-DRB1*1502与DRB1*0301、DRB1*0405、DRB1*110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B1*0301、DRB1*0405、DRB1*1101、DRB1*0406、DRB1*0407、DRB1*0408、DRB1*1104、DRB1*1110、DRB1*1501、DRB1*1601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地区汉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与HLA-DRB1*1502有关,尤其可能是湿热证患者的易患基因型,而DRB1*0301、DRB1*0405、DRB1*1101则不是湿热证的易患基因型。
吴同玉石志平李东良刘瑶张凌媛丁珊珊
关键词:湿热证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
乙肝肝硬化中医体质特征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乙肝肝硬化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众多学者研究乙肝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机制、预防及治疗的方法。目前尚未发现乙肝肝硬化的特效治疗,近年已有学者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入手,研究乙肝肝硬化的中医体质特征,为防治乙肝肝硬化提供依据。该文主要对近年有关乙肝肝硬化的体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以简要分析探讨,认为乙肝肝硬化的发生发展除了与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等内外因素有关,更与患者具有遗传特性的体质特征有关。
刘瑶石志平吴同玉李东良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体质
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CTGF、PDGF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病理特征,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CTGF、PDGF的含量,并判断其相关性。【结果】(1)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素特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脾,病性证素主要是湿、热、气滞、阴虚;(2)CTGF与脾、胆、湿证素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1.598、1.567、2.797>1),PDGF与热证素密切相关(OR=1.134>1)。【结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以肝和脾为主要病发部位,湿、热、气滞和阴虚是其重要的病理属性。CTGF值越高,越容易出现脾、胆、湿的病理变化,说明肝纤维化程度越重,病位越容易涉及脾、胆,病性证素湿也较容易出现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PDGF值越高时,热的病理变化较容易出现,热证素也较容易出现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
刘瑶吴同玉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丁珊珊石志平陈湘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证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近况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医诊断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方法。[方法]查阅近10年过内外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中医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专方论治、灌肠、敷脐、腧穴疗法等。中医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但临床研究仍存在不足,临床研究进行的设计和实施不够严谨,并且临床上对肝硬化的辨证分型的判断标准不一,证候相兼错杂,这不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结论]进一步研究客观、准确、规范的辨证方法,对于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有重要意义。
刘瑶吴同玉
关键词: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基因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石志平吴同玉沈建英刘瑶张凌媛李东良廖凌虹方坚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湿热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素兼夹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夹分布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12例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资料,通过证素辨证法对其中的湿、热证素积分均≥100的判定为湿热证,筛选湿热证患者共100例。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分析福州地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其病性证素湿、热的关系。结果:早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脾,其次为胆、胃、肾。实性证素兼夹以气滞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阳亢、痰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湿、气滞分布比例较高;虚性证素兼夹以阴虚最为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血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阴虚分布比例较高。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与湿、热证素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湿热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及其兼夹病性和病位的变化,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石志平吴同玉廖凌虹刘瑶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丁珊珊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肝纤维化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