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碧莲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分泌
  • 3篇凋亡
  • 3篇细胞
  • 3篇Β细胞
  • 2篇药物
  • 2篇胰岛Β细胞
  • 2篇胰岛Β细胞凋...
  • 2篇胰岛功能
  • 2篇胰岛素分泌细...
  • 2篇细胞凋亡
  • 2篇Β细胞凋亡
  • 2篇PPARΓ
  • 1篇蛋白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药物抑制
  • 1篇胰岛素分泌功...
  • 1篇胰岛素抗药性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5篇刘碧莲
  • 5篇周智广
  • 4篇李霞
  • 4篇王安平
  • 3篇彭健
  • 3篇黄干
  • 3篇颜湘
  • 2篇郑瑛
  • 2篇林健
  • 1篇邓小戈
  • 1篇超晨
  • 1篇冯琼
  • 1篇姚岚
  • 1篇刘石平
  • 1篇唐炜立
  • 1篇莫慧
  • 1篇李一君
  • 1篇苏欣
  • 1篇郑超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格列酮类药物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致病性炎症因子的破坏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致病性炎症因子破坏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是否呈PPARγ依赖性。方法用致病性炎症因子IL-1β和IFN-γ处理NIT-1胰岛β细胞株,建立β细胞的炎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对炎症所致β细胞损伤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用Annexin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同时用PPARγ的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和PPARγ-SiRNA阻断PPARγ,观察对各组细胞的影响。结果 1)1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显著性减少致病性炎症因子引起的β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3.99%和16.67%vs51.33%,P<0.01);1μmol/L和2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亦可减少β细胞凋亡,其中以10uM干预浓度保护作用最明显;2)IL-1β/IFN-γ组细胞的胰岛素浓度由正常对照组的8.5±0.6ng/ml下降至3.6±0.5ng/ml;而1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处理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所恢复,可达6.8±0.7ng/ml、5.9±0.9ng/ml(与炎症因子组相比,P<0.01)。3)使用GW9662和PPARγ-SiRNA特异性阻断PPARγ后,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几乎100%消失,与IL-1β/IFN-γ组的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相似。结论格列酮类药物可以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致病性炎症因子对β细胞的损伤,减少β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
李霞王安平颜湘黄干刘碧莲周智广
关键词:PPARΓ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
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10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2周CSII.CSII前后,依次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评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14(sCD14)评价机体的炎症状态.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IVGTT各时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和LDL-C水平下降(P〈0.05或〈0.01).(2)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IVGTT各时点(空腹胰岛素除外)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大、急性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或〈0.01).(3)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葡萄糖输注率[由(3.46±1.66)mg·kg^-1·min^-1升高到(7.14±2.37)mg·kg^-1·min^-1]和稳态模型评估的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升高,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或0.01).(4)与治疗前比较,CSII后患者血清sE-selectin、sCD14和hsCRP下降(除hsCRP外,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恢复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功能、减轻IR、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改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机体炎症状态的减轻有关.
刘石平莫慧刘碧莲唐炜立邓小戈苏欣姚岚林健冯琼彭健周智广李一君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素抗药性内皮细胞
1α,25一二羟维生素D3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1α,25一二羟维生素D3(简称VitD3)抑制白介素1B(IL-1β)和干扰素y(IFN-y)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VitD3和IL-y/IFN-y作用于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率、赫斯特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结果IL-1β/IFN-y组细胞生长增殖率为32.O%±2.7%,不同浓度VitD3(10-10、10-9、10-8mol/L)+IL-β/IFN-1β/IFN-Y组细胞生长增殖率分别为54.0%±3.2%、59.0%±1.5%,73.0%±2.1%,与IL-β/IF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王安平李霞超晨黄干刘碧莲彭健周智广
关键词:胰岛Β细胞凋亡二羟维生素D3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胰岛素分泌功能磷脂结合蛋白
新星奖论文摘要2:PPARγ激动剂对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9年
PPARγ激动剂-格列酮类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新近发现,格列酮类药物可增加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颗粒含量,具有潜在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预防或延缓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动物模型-NOD小鼠发生糖尿病。我们率先对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罗格列酮有助于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李霞王安平刘碧莲郑瑛颜湘周智广
关键词:PPARΓ激动剂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功能论文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抑制白介素1β和干扰素γ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2009年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抑制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素瘤细胞(NIT-1)至指数增长期,根据干预方案进行分组:正常细胞组、IL-1β/IFN-γ组、罗格列酮(RSG)或吡格列酮(PIG)+IL-1β/IFN-γ组、RSG或PIG+IL-1β/IFN-γ+GW9662组。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膜联蛋白V-FITC/PI检测凋亡率、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观察RSG和PIG对IL-1β和IFN-γ损伤B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RSG或PIG+IL-1β/IFN-γ组凋亡率明显降低(14.0%、16.7%),与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P〈0.01);RSG或PIG+IL-1β和IFN-γ+GW9662组凋亡率明显升高(41.4%、44.7%),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RSG或PIG+IL-1β/IFN-γ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GSIS)明显恢复[(6.8±0.7)ng/ml、(5.9±0.9)ng/ml],与IL-1β/IFN-γ组(3.6±0.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G或PIG+IL-1B和IFN-γ+GW9662组GSIS明显降低[(3.9±0.4)ng/ml、(3.6±0.3)ng/ml],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ZD可以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和恢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半胱氨酸水解酶-3的活性有关。
王安平李霞刘碧莲郑瑛郑超林健黄干颜湘彭健周智广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细胞细胞凋亡噻唑烷二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