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三门峡地区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的古季风事件被引量:6
- 1999年
- 通过三门峡地区小刘寺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曲线和粗颗粒组分含量曲线的研究,发现它们分别指示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变迁在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变时的新仙女木事件中显示不同的变化特征。夏季风的加强过程对应于冬季风的大幅度波动,气候为凉湿背景上的冷湿与暖湿振荡。冰后期的早期为全新世第一暧期。夏季风强盛对应于冬季风衰弱的湿暖气候,它由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所决定,在华北地区为全新世适宜期。8 kaBP 前后为夏季风偏弱对应于冬季风偏强的干冷气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新世第一冷期。这3 次古季风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记录进行较好的对比。
- 王书兵蒋复初吴锡浩王苏民薛滨肖华国田国强刘科
- 关键词:古季风新仙女木事件
- 中原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被引量:14
- 1998年
- 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巨厚的马兰黄土为特色。本文研究了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粗颗粒含量和磁化率值曲线反映的冬夏季风变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在万年尺度上夏季风增强对应于冬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对应于夏季风减弱,但在千年尺度上冬季风变化比夏季风强烈得多,而且末次间冰段开始时冬季风减弱明显早于夏季风增强。通过中原黄土记录与深海及冰芯O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发现短时间尺度气候变化阶段明显具有很大的区域性特征,它们不能简单地进行等时性全球对比,而应该通过各自独立的时间标尺来建立古气候变化的远距离联系。
- 肖华国吴锡浩蒋复初田国强刘科薛滨孙东怀
- 关键词:黄土末次冰期冰阶古季风古气候
- 黄土与古土壤容重指标与季风气候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以郑州邙山赵下峪剖面为例被引量:9
- 1998年
- 本文以郑州邙山赵下峪剖面为例,研究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及其与磁化率、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容重与磁化率反映的夏季风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粗颗粒含量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天然压实作用对S10以上黄土与古土壤容重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风成沉积的容重指标综合反映了冬季风与夏季风气候组合关系的变化。
- 肖华国吴锡浩蒋复初田国强田国强殷伟德
- 关键词:古土壤容重季风古气候
- 三门峡地区的红粘土磁性地层及环境记录被引量:2
- 2002年
-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 ,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 74 .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 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 4 0 .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为 L2 4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 ,下部红粘土为RS1 — 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 :M/Ga界线位于 33.8m处 ,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 2 0 cm ,Ga/Gi界线位于5 6 .2 5 m处的 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为近 5 Ma至 2 .6 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 ,总体特征一致 ,说明近 5 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 赵志中王书兵蒋复初吴锡浩肖华国田国强刘科殷伟德薛滨王苏民
- 关键词:红粘土环境记录磁性地层古环境风尘沉积
-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被引量:38
- 1997年
-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等3个地层单位。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黄土中。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kaBP。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个磁化率低值段则代表了6次夏季风减弱时期。甘孜黄土可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
- 蒋复初吴锡浩肖华国赵志中田国强刘科
- 关键词:黄土地层学磁化率晚第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