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视频脑电图结合经颅多普勒在鉴别老年发作性症状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经颅多普勒(TCD)在鉴别老年人发作性症状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因发作性症状进行V-EEG监测并至少监测到1次发作和同时进行过TCD检查的23例老年患者,分析其发作时的EEG和临床表现,结合TCD结果,判断患者各种发作性症状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结果:V-EEG监测发现13例与发作性事件有关的痫样放电,诊断为痫性发作,10例非痫性发作中3例考虑为心因性发作;所余7例经TCD检查发现2例微栓子脱落和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狭窄,结合临床表现支持TIA诊断,2例仍不明诊断。V-EEG和TCD两者结合可明确诊断者占91%。结论:V-EEG结合TCD对老年发作性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刘红英 邱金华 何艳关键词:经颅多普勒(TCD) 发作性症状 儿童瞬目反射正常值测定及在Bell麻痹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 目的研究儿童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表面电极直接刺激眶上神经,诱发BR。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短潜伏期(R1),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长潜伏期(R2、R2′)。对20名(40侧)健康儿童和32例Bell麻痹患儿进行BR测试。结果BR潜伏期的健康儿童R1平均值为(10.2±0.6)ms,R2和R2′分别为(29.1±1.7)ms和(29.2±1.6)ms。患儿组患侧BR各波潜伏期延长,与健康儿童相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为Bell麻痹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崔穗晶 程传虎 刘红英 陈惠灵 邱金华关键词:眨眼 肌电描记术 儿童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TCD表现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TCD对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利用TCD检测因急性脑卒中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检查组,25例)颅内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及闭塞率以及血管顺应性指标,并与同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的非梅毒性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检查组25例检出16例共20条血管狭窄或闭塞,对照组30例检出20例共24条血管狭窄或闭塞,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代表血管顺应性指标(频谱形态和PI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在诊断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方面无特异性,但在无明显动脉硬化表现而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刘红英 陈惠灵 罗伟良 何艳关键词:神经梅毒 TCD 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T2DM合并脑梗死,58例T2DM无并发症患者及6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TCD检测,检测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各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T2DM合并脑梗死组MCA、ICA、BA的Vm和Vs均高于T2DM无合并症组和对照组(P<0.01),尤以Vs增快显著。T2DM合并脑梗死组各检测动脉的PI值均明显高于T2DM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PI、Vs对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敏感性,TCD检测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判断预后,指导早期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陈惠灵 罗伟良 邱金华 刘红英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儿童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对面神经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面神经炎患儿在发病后7-30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2例,R1波缺如、R2及R2’波正常3例,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15例,阳性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M波)潜伏期缺如2例,M波延长、波幅低18例;近端损害8例,远端损害10例,远近端均受累2例。结论:BR检测是诊断儿童面神经炎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BR、ENoG综合检测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 崔穗晶 陈惠灵 刘红英 邱金华关键词:儿童 面神经麻痹 瞬目反射 神经电图 56例特发性震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5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ET中男33例,女23例。发病平均年龄(61.5±11.6)岁,平均病程(9.3±4.1)年。31例(55.4%)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30例患者做了饮酒试验,其中20例(66.7%)有酒精反应。83.3%的患者服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以单症状姿势性震颤为主,多数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治疗有效。 许南燕 罗伟良 刘红英关键词:特发性震颤 普萘洛尔 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神经梅毒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6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5岁,患梅毒性血管炎3例、麻痹性痴呆1例,梅毒性脑膜炎1例、脊髓梅毒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H-PA)均呈阳性;头颅CT显示大脑皮质梗死4例、颈动脉超声提示多发性血管炎;脑脊液检查2例呈炎性改变。结论神经梅毒分型不同、发病形式多样,早期误诊率较高,冶游史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可协助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邱金华 罗伟良 刘红英关键词:神经梅毒 221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特点等。方法分析221例14~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多于女,40~45岁发病率最高。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动脉炎、服避孕药、术后卧床过久、产褥较常见。结论高血压动动脉硬化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这与现代人活动过少、饮食结构改变,特别是男性青年嗜烟、酒过多等生活方式有关。 邱金华 崔穗晶 钟柳兴 陈惠灵 刘红英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硬化 术后卧床 活动过少 男性青年 动脉炎 尿毒症性脑病致癫痫样发作13例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以尿毒症性脑病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适宜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尿毒症伴癫痫样发作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患者临床缓解,2例死于心衰,2例死于呼吸道感染,1例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尿毒症性脑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毒症晚期多种原因所致脑部的病变,其中癫痫样发作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除对症处置外,及时应采用适当的血液净化方式是关键。 邱金华 蔡讯 罗伟良 刘红英 钟柳兴关键词:尿毒症 尿毒症脑病 癫痫样发作 血液透析滤过 经颅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及再狭窄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及再狭窄监测中的应用。方法85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3 d及术后半年进行TCD检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流速(Vs)、声频等。结果85例患者术前术后DSA及TCD检查符合率为100%。3例术后半年TCD复查诊断为再狭窄,DSA检查3例患者支架内狭窄>50%。与术前比较,85例患者术后3 d MCA、ICA1、VA及BA的Vs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涡流、杂音消失。术后半年TCD复查,与术后3 d比较,P值分别为:0.461、0.968、0.974及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D是理想判定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疗效及随访的首选检测方法。 刘红英 何艳 刘武 邓宇平关键词:经颅多普勒 颅内动脉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