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2015年社区人群HIV哨点监测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社区人群HIV流行趋势及HIV感染者相关行为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社区人群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德昌县、宁南县和布拖县),调查对象为年龄≥ 15岁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抽样,2010-2015年共需调查样本量14 092人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各年HIV感染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完成调查共14 092人次,发现HIV感染者267人,2010-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4%(70/2 162)、3.07%(72/2 345)、1.17%(28/2 399)、1.38%(33/2 400)、1.42%(34/2 391)和1.25%(30/2 395)。彝族聚集为主的布拖县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聚集为主的德昌县和宁南县(OR=3.83,95%CI:2.25-6.52);增加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1.77,95%CI:1.30-2.40)、彝族(OR=4.40,95%CI:2.56-7.57)、离异或丧偶(OR=28.57,95%CI:4.56-178.95)、共用针具吸毒(OR=8.53,95%CI:3.99-18.25);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9,95%CI:0.37-0.97)、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OR=0.21,95%CI:0.05-0.96)、临时性伴安全性行为(OR=0.46,95%CI:0.28-0.76)。结论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男性、彝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共用针具吸毒等因素增加社区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 姚永娜杨淑娟王启兴余刚廖强肖琳龚煜汉王科张素华翟雯雯张建新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HIV感染哨点监测彝族
- 四川省凉山州2011-2014年HIV新发感染人群传播途径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善该州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通过HIV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样本中的新发感染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经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由2011年56.9%(190/334)降至2014年33.2%(248/747),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由2011年37.1%(124/334)升至2014年58.5%(437/747),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6%(2/334)、2.8%(18/634)、3.5%(29/818)和1.6%(12/747)。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6.5%(222/334)、58.5%(371/634)、58.6%(479/818)和59.2%(442/747);已婚人群占多数,未婚人群所占比例由2011年14.4%(48/334)升至2014年27.6%(206/747);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2.9%(210/334)、62.3%(395/634)、60.0%(491/818)和86.5%(646/747)。结论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应继续关注吸毒人群的干预,同时加大力度倡导并促进安全套的使用。
- 王启兴张素华杨淑娟廖强余刚姚永娜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ELISA检测HIV抗体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制备HIV抗体检测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并进行应用,确保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用不同个体HIV阴性血浆稀释不同个体的HIV阳性血浆得到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用荷兰生物梅里埃试剂检测20次后得到的S/CO值在Eexcle表格上绘制质控图。结果自制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经1年使用后稳定性好,变异系数<20%。结论自制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弱阳性外部质控血浆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适用于HIV初筛实验室日常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
- 边仕超马兆瑾马名驹刘茜肖林
- 关键词:ELISAHIV抗体
- 2009-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暗娼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高危人群和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2]),也是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因此,通过对该地区设定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掌握当地暗娼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动态和流行因素。现将凉山彝族自治州2009-2015年国家规定的监测期(4-6月)内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肖琳翟雯雯杨淑娟王启兴余刚边绍勇廖强姚永娜张素华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暗娼人群
- 凉山州2011-2014年女性艾滋病报告病例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1-2014年凉山州彝族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情况,分析传播途径,探讨女性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县市卫生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数据,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进行新发感染检测,计算凉山州女性新发感染率,采用趋势χ~2检验和二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女性新发感染情况。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接受HIV检测的女性中共发现新近感染者1 246例。各年新发感染率[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21(0.18~0.24)%、0.28(0.25~0.31)%、0.43(0.38~0.47)%和0.46(0.41~0.51)%。女性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1.22%)、已婚者(65.14%)、小学以下文化水平(62.48%)、农民(76.41%)为主。4年间经异性性行为传播感染的百分比分别为31.54%、46.40%、63.45%、80.62%,呈显著上升趋势(χ~2=154.737,P〈0.005)。非固定性伴的性行为发生率同样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7.89%、71.43%、78.57%、79.27%(χ~2=13.467,P〈0.005)。结论凉山州女性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经性接触传播成为最主要感染方式,艾滋病疫情亟待有效控制。
- 余刚姚永娜杨淑娟王启兴廖强南磊肖琳龚煜汉刘子贤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女性艾滋病病毒
- 凉山州彝族与其他民族社区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比较分析凉山州2011-2016年彝族与其他民族社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德昌、宁南、布拖3个县作为社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对研究对象进行HIV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彝族和其他民族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011-2016年凉山州3个哨点县,共监测社区哨点人群共14 198人,其中彝族共4 149人(29.22%),检出HIV抗体阳性197例,阳性检出率为4.75%;汉族及其他民族共10 049例(70.78%),检出HIV阳性30例,阳性检出率为0.30%。在彝族人群中,有吸毒史[比值比(OR)=6.69,95%可信区间(CI):4.23,10.56],高危临时性行为(OR=1.72,95%CI:1.03,2.87)和寡居(OR=2.03,95%CI:1.10,3.75)的个体,感染HIV的风险均较高。而女性与男性相比(OR=0.62,95%CI:0.45,0.85),小学(OR=0.52,95%CI:0.36,0.74)、初中(OR=0.48,95%CI:0.25,0.94)、高中及以上(OR=0.27,95%CI:0.08,0.85)与文盲相比,感染HIV的风险均较低。在汉族人群中,有吸毒史能增加HIV感染的风险(OR=26.11,95%CI:5.70,119.72)。结论凉山州彝族比汉族及其他民族有更高的HIV感染风险,彝族的性观念和习俗及较低的教育程度,成为导致凉山州HIV传播和流行的重要社会文化因素。
- 杨淑娟翟雯雯吉克春农王启兴廖强余刚肖琳姚永娜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彝族艾滋病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3年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相关行为特征,探讨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凉山州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 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监测5 871人,农村未婚青年HIV阳性检出率为3.45%(201/5 833)。27.56%(1 607/5 833)的未婚青年有过外出打工史,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1.72%(1 850/5 833),其中41.46%(767/1 850)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仅为3.46%(64/1 850),5.04%(294/5 833)的未婚青年承认吸毒,其中34.35%(101/294)选择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高达84.16%(85/101)。感染者中外出打工、性行为、偶遇性行为、吸毒及注射毒品的比例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72、104.43、4.20、154.39、55.94,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彝族、文盲、外出打工、从未使用和有时使用安全套及共用针具是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年HIV感染形势严峻,性行为发生率高而安全套使用率低,吸毒者中普遍存在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现象,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彝族男性感染风险更高。
- 张素华罗敏杨淑娟廖强王启兴余刚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未婚青年
- 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5年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结合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凉山州2011-2015年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当地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凉山州7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中,每年4-6月抽取口服、吸入和注射毒品的个体为监测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相关行为特征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印迹试验进行HIV抗体阳性检测。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有效对象10 003人。2011-2015年,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5%(449/2 345)、19.11%(369/1 931)、22.32%(431/1 931)、21.62%(411/1 901)、15.83%(300/1 895)。分析发现彝族[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87~2.86]、共用针具(OR=8.60,95%CI:7.59~9.73)、文化程度低(初中vs高中及以上:OR=1.39,95%CI:0.97~2.01;小学或文盲vs高中及以上:OR=2.26,95%CI:1.60~3.19)能增加吸毒者感染HIV的风险;女性(OR=0.80,95%CI:0.68~0.94)和有固定性伴(OR=0.87,95%CI:0.76~0.99)感染HIV的风险比男性和没有固定性伴者低,年龄在51~70岁(OR=0.37,95%CI:0.23~0.60)感染HIV的风险较低。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较高,HIV在该人群中流行趋势严峻。
- 王菊杨淑娟王启兴吉克春农南磊翟雯雯余刚边绍勇肖琳廖强姚永娜张素华龚煜汉王科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吸毒艾滋病病毒彝族
- 凉山州2009-2015年孕产妇HIV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当地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5年每年4-6月在凉山州西昌市、彝族聚居地的昭觉县和布拖县妇幼保健院,准备分娩和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生育情况和行为特征等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IV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孕产妇人群哨点共监测有效研究对象6 78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8例,阳性率4.25%。2009-2015年各年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5%(9/665)、2.95%(18/611)、3.57%(36/1 008)、6.86%(82/1 196)、4.57%(48/1 050)、3.71%(39/1 050)和4.67%(56/1 200),呈现缓慢上升趋势(χ2=7.71,P=0.005)。分析发现昭觉和布拖地区的孕产妇HIV感染风险高于西昌地区[比值比(OR)=2.95,95%可信区间(CI)=1.39~6.24]。孕产妇是彝族(OR=6.08,95%CI=1.76~20.96)、生育次数1次(OR=1.55,95%CI=1.06~2.25)和2次(OR=1.74,95%CI=1.20~2.52)、丈夫有外出打工史(OR=1.40,95%CI=1.04~1.87)、丈夫有吸毒史(OR=1.86,95%CI=1.04~3.33)、丈夫患有性病(OR=2.26,95%CI=1.30~3.93),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研究对象感染HIV风险较低(OR=0.34,95%CI=0.13~0.85)。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较高,HIV在该人群中有升高趋势。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丈夫有吸毒史、外出打工史和患有性病的彝族孕产妇,感染HIV的风险更高。
- 吉克春农杨淑娟余刚廖强南磊王启兴边绍勇肖琳杨超张素华姚永娜翟雯雯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彝族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