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栓塞
  • 8篇肝癌
  • 8篇肝硬化
  • 5篇动脉栓塞
  • 5篇消融
  • 5篇疗效
  • 5篇静脉
  • 4篇动脉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术后
  • 4篇脾动脉
  • 4篇脾动脉栓塞
  • 4篇脾动脉栓塞术
  • 4篇门静脉
  • 4篇部分脾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机构

  • 16篇南昌市第九医...

作者

  • 16篇刘金明
  • 10篇张克勤
  • 8篇余海滨
  • 7篇李涛
  • 4篇贾克东
  • 2篇吴宝灵
  • 2篇钱刚
  • 2篇吴敏
  • 1篇涂鸣汉
  • 1篇李娅娅
  • 1篇李欣
  • 1篇林学
  • 1篇邬芳玉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江西省第四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使用祛聚药物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ro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预防性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预防性祛聚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
万萍张克勤刘金明李涛朱小诚余海滨
关键词:肝硬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血栓形成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PEI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状况明显优于TACE组和PEI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CE+PEI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采用TACE或PEI治疗。
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先行脾动脉栓塞,然后常规胃镜下曲张静脉注射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EIS组36例单纯给予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12个月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完成曲张静脉系统根除治疗后所需硬化治疗次数、硬化剂用量。结果患者完成曲张静脉根除治疗所需平均治疗次数联合治疗组为1.5次,EIS组为2.7次;完成治疗所需总的硬化剂量在联合治疗组平均为38 ml,EIS组为9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PSE联合EIS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张克勤贾克东李娅娅李涛余海滨刘金明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PSE后予PR方案抗病毒治疗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后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7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PSE1个月后开始予PegIFNα-2a135μg/w+RBV600mg/d抗病毒治疗,每4周评价疗效,无禁忌症时尽早加量至PegIFNα-2a180μg/w+RBV900mg/d,全疗程48周,停药后24周评价疗效。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方案同观察组。结果 PSE有效地消除了脾功能亢进,32例观察组患者均以标准剂量完成了48周疗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0.63%,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4.38%。对照组13例以标准剂量PegIFNα-2a和RBV抗病毒完成48周疗程,18例以小剂量PegIFNα-2a及RBV完成48周疗程,7例因无法耐受PegIFNα-2a终止治疗,ETVR率、SVR率分别为48.39%、38.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方案一直是抗HCV的首选方案,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IFN存在安全隐患,患者经PSE消除脾功能亢进后,采用PR方案抗病毒治疗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邬芳玉余海滨刘金明李涛张克勤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不同抗凝方案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与预防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后产生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3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各120例。其中A组手术后未给予药物干预,B组手术后每天1次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C组手术后给予每天5 mg华法林片。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分析3组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干预,最终选择效果显著的药物进行干预。结果 B组与C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B组与C组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作用突出,现阶段该技术已发展成熟,且得到广泛使用,在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片均可以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并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且华法林片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刘金明张克勤蒋忠宝
关键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动脉栓塞术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所致的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预防措施。方法2010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PSE患者1849例,纳入研究者1169例。据华法林钠片、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情况分为:A组257例,术后未用药;B组389例,术后当天即予华法林钠片;C组523例,术后当天即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统计各组的PVT、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结果术后15天内A组、B组、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30例、27例和31例,发生率分别为11.7%、6.9%和5.9%。A组PVT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4.308,P=0.038)、C组(χ^(2)=7.892,P=0.005),而B组和C组的PV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85,P=0.535)。3组术后7天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E术后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PVT。
蒋忠宝刘金明万萍张克勤
关键词:肝硬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门静脉血栓形成
肝癌多次TACE术后的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刘金明张克勤李涛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肝功能肝硬化预后
微波消融同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和巨块型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微波消融同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直径>5 cm)和巨块型肝癌(直径>10 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大肝癌和巨块型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同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47.0%与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对照组为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消融同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直径>5 cm)和巨块型肝癌(直径>10 cm)疗效好,安全性高。
刘金明
关键词: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大肝癌巨块型肝癌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接受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4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直径最小1.5cm,最大15c...
贾克东李涛刘金明陈建艳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远期疗效
文献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下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肝癌射频消融术止痛效果,为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3例)、全麻组(25例)及硬膜外麻醉组(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患者反应、...
刘金明贾克东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