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平
- 作品数:56 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12例患者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对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的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同期膀胱造瘘术,观察术后逼尿肌恢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因BPH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行膀胱造瘘12例资料。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后,行TURP和同期膀胱造瘘术,并追踪随访术后1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年膀胱功能恢复9例,年龄(69.00±5.13)岁,前列腺梗阻病程较短;3例未恢复患者年龄>78岁,前列腺梗阻病程较长,术后留置造瘘管。结论:单纯由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逼尿肌收缩减弱,术后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可能性大,可以在行TURP同期行膀胱造瘘术,病程较长的患者,术后逼尿肌恢复可能性较小,可以单纯行膀胱造瘘术;如果随访发现逼尿肌功能改善,可行TURP。
- 宋永胜单立平殷波张辉费翔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流动力学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附7例报告)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发肾上腺腺瘤;首发症状主要以腰痛、血尿、消瘦、低热为主;CT影像均提示肿瘤密度在肾髓质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且在肾髓质期和排泄期呈均匀强化;6例经腹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经腰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均辅以免疫治疗,未行放化疗;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急性肾衰死亡,1例于12个月因肝及淋巴结转移死亡,其余4例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其它肾细胞癌在临床表现上基本相同,但在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上均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不同,诊断主要依靠CT影像,确诊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其预后可能与分期及转移有关。
- 祝兴旺单立平宋永胜
- 关键词:细胞癌
- 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在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在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12例前列腺支架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行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8~84min,无大出血和尿外渗等并发症。术后随访,IPSS评分3~12分,QoL 0~3分,残余尿量0~82 mL,最大尿流率12~20mL/s。结论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可有效治疗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刘珍安康王雪松刘鹏姚雷宋永胜殷波费翔单立平崔军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mCRP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由此造成的以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为主的骨相关事件(SREs)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部分mCRPC标准治疗方案,如双膦酸盐、β射线放射治疗(如89Sr)等,虽然能够延缓SREs的发生,但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明显改善。而镭-223(radium-223)不仅可缓解mCRPC患者的骨痛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还可将药物毒性降至最低。了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和镭-223的作用原理、安全性、临床应用等,对mCRPC骨转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杜超单立平
- 关键词:前列腺骨转移
-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诊疗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诊治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经镜下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后,病理诊断均考虑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进一步应用RT-PCR方法检测出SYT-SSX融合基因mRNA表达,确诊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例1术后予以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转移。例2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死于肺转移。结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临床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行分子遗传学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的表达。临床治疗上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辅以化疗,预后极差。
- 张墨宋永胜单立平王晓彬
-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YT-SSX融合基因
- 肾上腺淋巴管瘤8例诊治分析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淋巴管瘤病例的总结分析,增强对该病的了解,为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手段、病理表现及预后等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首发病例7例,复发病例1例,中位诊断年龄34岁,男女比例3∶5,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微创手术6例,开放手术2例,预后良好,随访2个月至3年不等,未见复发及转移迹象。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临床表现多样,伴随症状可有高血压、腰部不适、头晕及腹胀呕吐等。超声、CT及MRI等影像手段可辅助诊断,确诊需依赖病理。肿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单纯行囊肿穿刺抽吸或去顶减压术肿瘤易复发。
- 杜超单立平谢剑伟王晓程范馨月
- 关键词:肾上腺囊肿淋巴管瘤腹腔镜手术
- 肾及结肠多原发恶性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肾及结肠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过程及其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肾及结肠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手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出院,随访六个月未见进展。结论:肾及结肠多原发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临床上易与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混淆,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存在争议,预后较差。
- 魏兆博单立平
- 关键词:肾细胞癌多原发恶性肿瘤
- EpCAM和E-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CAM)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6例不同级别膀胱癌组织和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pCAM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它们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pCAM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3.2%vs13.8%,P<0.01),膀胱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低于癌旁组织(35.9%vs56.3%,P<0.01)。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可见较为典型的EpCAM高表达,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可见典型E-cadherin阳性表达。EpCAM在肌层浸润性(pT2、pT3或pT4)、高分级、合并远处转移、多发及复发膀胱肿瘤中表达上调(P<0.0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性、高分级、合并远处转移、多发膀胱肿瘤中表达下调(P<0.05)。膀胱癌中EpCAM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7,P<0.01)。结论 EpCAM和E-cadherin与膀胱癌的分化、浸润转移等恶性行为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一定价值。
- 单立平张墨李波吴斌宋永胜
- 关键词:钙黏着糖蛋白类细胞黏附分子钙黏素
- 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殷波宋永胜费翔单立平张辉郭恩忠吴斌
- 关键词:附睾肿瘤
- 肾盂癌中EpCAM和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EpCAM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肾盂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不同级别肾盂癌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pCAM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EpCAM在肾盂癌阳性表达率为60.5%(46/7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6%(2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的表达与肾盂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远处转移及继发膀胱肿瘤相关(P<0.05);EpCAM与E-Cadherin在肾盂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425,P<0.01)。结论EpCAM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与肾盂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步检测二者在肾盂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评价肾盂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单立平卜仁戈张墨李波吴斌宋永胜
- 关键词:肾盂癌E-钙黏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